一种应用搪塑工艺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885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搪塑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搪塑工艺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成型方法,包括:搪塑工作准备,工作准备单元根据原料在预设工作温度下的流动性确定搪塑模具的基础工作温度;根据目标成品的三维模型各相邻平面间平面夹角的角度判定结构粘结力弱区域;根据平面夹角的角度判定针对结构粘结力弱区域的温度补偿调节后的温度;根据目标成品的三维模型的结构粘结力弱区域数量确定双向搪塑装置调节后的横轴旋转速度;搪塑工作开始,双向搪塑装置进行预热操作,加热至预设预热温度时将原料投入至双向搪塑装置;旋转塑化;冷却脱模;取件换模;成型分析;克服现有技术中搪塑工艺由于制造设备工作参数选择问题导致制品厚度不均以及质量差。均以及质量差。均以及质量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搪塑工艺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成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搪塑成型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搪塑工艺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搪塑又称为涂凝成型。它是用糊塑料制造空心软质制品的一种重要方法。搪塑的优点是设备费用低,生产速度高,工艺控制简单,但制品的厚度、质量等的准确性较差。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8858934B公布了一种汽车内饰件搪塑生产线,包括一搪塑框架,在搪塑框架内依次分布加热炉、搪塑床、预加热机构、中间转换组件、冷却组件及脱模组件,在搪塑框架的上端设置有排风组件,在中间转换组件的侧端设置有一换模组件,在搪塑框架上端还设置有将模具在各个工序中转换的转运组件,在搪塑框架的侧端位于加热炉与搪塑床旁侧还设置有并列分布的上料组件、粉箱移载组件,且上料组件、粉箱移载组件与换模组件均设置于搪塑框架的同一侧。由此可见所述一种汽车内饰件搪塑生产线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汽车内饰件的搪塑生产易存在由于原料涂敷厚度不均以及温度不合适导致的产品表皮厚度不均以及存在波纹的问题,由此搪塑模具的旋转角度、旋转速度以及模具温度均需根据实际生产效果进行参数的优选设置,但是所述一种汽车内饰件搪塑生产线以及现有技术并未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搪塑工艺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成型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搪塑工艺由于制造设备工作参数选择问题导致制品厚度不均以及质量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搪塑工艺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成型方法,包括:搪塑工作准备,工作准备单元根据原料在预设工作温度下的流动性确定搪塑模具的基础工作温度;建立目标成品的三维模型,根据三维模型各相邻平面间平面夹角的角度判定两平面相邻区域是否为结构粘结力弱区域;工作准备单元根据所述平面夹角的角度与预设角度阈值的角度差值判定针对结构粘结力弱区域的温度补偿调节后的温度;工作准备单元根据目标成品的三维模型的结构粘结力弱区域数量确定双向搪塑装置调节后的横轴旋转速度,且在数量大于预设数量阈值时,根据结构粘结力弱区域与纵轴旋转中心的距离判定是否对双向搪塑装置的纵轴旋转速度进行调整;搪塑工作开始,双向搪塑装置进行预热操作,加热至预设预热温度时将原料投入至双向搪塑装置;旋转塑化,控制双向搪塑装置进行旋转且旋转过程中双向搪塑装置的温度固定,以使得融化的原料贴合至双向搪塑装置的模具内壁;
冷却脱模,在模具旋转次数达到预设旋转次数时停止旋转并送入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冷却时长达到预设冷却时长时人工进行脱模;取件换模,其中,换模前需对模具进行清洗;成型分析,成型分析单元根据目标成品的合格度判定目标成品是否合格,目标成品不合格时,成型分析单元将根据目标成品的厚度分布判定是否对双向搪塑装置的纵轴旋转中心的位置进行调节;成型分析单元根据目标成品的波纹分布确定双向搪塑装置的横轴倾斜角度的调节方式;其中,所述相邻区域为两相邻平面连接且结构为非平面的区域,所述目标成品的合格度根据目标成品的表面波纹数、目标成品的表面光泽度以及目标成品的厚度计算得到。
[0006]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准备单元提取原料在预设工作温度T0下的流动性并根据原料的流动性确定搪塑模具的基础工作温度,其中,0<T0:若流动性处于第一流动性状态,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采用第一模温计算方式计算搪塑模具温度;若流动性处于第二流动性状态,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采用第二模温计算方式计算搪塑模具温度;若流动性处于第三流动性状态,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采用第三模温计算方式计算搪塑模具温度;其中,所述第一流动性状态下的流动性小于所述第二流动性状态下的流动性,第二流动性状态下的流动性小于所述第三流动性状态下的流动性,所述第一模温计算方式计算得到的搪塑模具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模温计算方式计算得到的搪塑模具温度,第二模温计算方式计算得到的搪塑模具温度大于所述第三模温计算方式计算得到的搪塑模具温度。
[0007]进一步地,建立目标成品的三维模型,根据三维模型各相邻平面间平面夹角的角度θi判定两平面相邻区域是否为结构粘结力弱区域,i=1,2,3,
……
,n,n为平面夹角总数;若平面夹角的角度处于第一夹角角度范围,判定两平面相邻区域非结构粘结力弱区域;若平面夹角的角度处于第二夹角角度范围,判定两平面相邻区域为结构粘结力弱区域;所述第一夹角角度范围内的数值均小于所述第二夹角角度范围内的数值。
[0008]进一步地,在第一工作准备条件下,工作准备单元计算θi与预设夹角角度θ0的角度差值

θ,设定,

θi=θi

θ0,工作准备单元根据角度差值

θ判定针对结构粘结力弱区域的温度补偿调节方式;若角度差值处于第一角度差值范围,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采用第一补偿调节方式对该结构粘结力弱区域的温度进行调节;若角度差值处于第二角度差值范围,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采用第二补偿调节方式对该结构粘结力弱区域的温度进行调节;若角度差值处于第三角度差值范围,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采用第二补偿调节方式对该结构粘结力弱区域的温度进行调节并且根据结构粘结力弱区域的数量对双向搪塑
装置的旋转参数进行调节;其中,所述第一角度差值范围内的数值均小于所述第二角度差值范围内的数值,第二角度差值范围内的数值均小于所述第三角度差值范围内的数值,所述第一补偿调节方式调节后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二补偿调节方式后的温度;其中,所述第一工作准备条件为目标成品的三维模型存在结构粘结力弱区域。
[0009]进一步地,在第二工作准备条件下,工作准备单元根据目标成品的三维模型的结构粘结力弱区域数量N判定双向搪塑装置的旋转参数的调节方式;若N=1,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根据结构粘结力弱区域的位置对双向搪塑装置的纵轴旋转速度进行调节;若N>1,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根据结构粘结力弱区域的数量对双向搪塑装置的横轴旋转速度进行调节,调节后的横轴旋转速度为Vh,Vh0<Vh,Vh0为初始横轴旋转速度;其中,所述第二工作准备条件为角度差值处于第三角度差值范围且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根据结构粘结力弱区域的数量对双向搪塑装置的旋转参数进行调节。
[0010]进一步地,在第三工作准备条件下,工作准备单元根据结构粘结力弱区域与纵轴旋转中心的距离判定双向搪塑装置的纵轴旋转速度的调节方式;若距离处于第一距离范围,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双向搪塑装置的纵轴旋转速度为第一纵轴旋转速度;若距离处于第二距离范围,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双向搪塑装置的纵轴旋转速度为第二纵轴旋转速度并且根据距离与预设距离阈值的差值对纵轴旋转中心的位置进行调节;其中,所述第一距离范围内的数值均小于所述第二距离范围内的数值,所述第一纵轴旋转速度小于所述第二纵轴旋转速度;其中,所述第三工作准备条件为N=1且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根据结构粘结力弱区域的位置对双向搪塑装置的纵轴旋转速度进行调节。
[0011]进一步地,在第四工作准备条件下,工作准备单元计算结构粘结力弱区域与纵轴旋转中心的距离J与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搪塑工艺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搪塑工作准备,工作准备单元根据原料在预设工作温度下的流动性确定搪塑模具的基础工作温度;建立目标成品的三维模型,根据三维模型各相邻平面间平面夹角的角度判定两平面相邻区域是否为结构粘结力弱区域;工作准备单元根据所述平面夹角的角度与预设角度阈值的角度差值判定针对结构粘结力弱区域的温度补偿调节后的温度;工作准备单元根据目标成品的三维模型的结构粘结力弱区域数量确定双向搪塑装置调节后的横轴旋转速度,且在数量大于预设数量阈值时,根据结构粘结力弱区域与纵轴旋转中心的距离判定是否对双向搪塑装置的纵轴旋转速度进行调整;搪塑工作开始,双向搪塑装置进行预热操作,加热至预设预热温度时将原料投入至双向搪塑装置;旋转塑化,控制双向搪塑装置进行旋转且旋转过程中双向搪塑装置的温度固定,以使得融化的原料贴合至双向搪塑装置的模具内壁;冷却脱模,在模具旋转次数达到预设旋转次数时停止旋转并送入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冷却时长达到预设冷却时长时人工进行脱模;取件换模,其中,换模前需对模具进行清洗;成型分析,成型分析单元根据目标成品的合格度判定目标成品是否合格,目标成品不合格时,成型分析单元将根据目标成品的厚度分布判定是否对双向搪塑装置的纵轴旋转中心的位置进行调节;成型分析单元根据目标成品的波纹分布确定双向搪塑装置的横轴倾斜角度的调节方式;其中,所述相邻区域为两相邻平面连接且结构为非平面的区域,所述目标成品的合格度根据目标成品的表面波纹数、目标成品的表面光泽度以及目标成品的厚度计算得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搪塑工艺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准备单元提取原料在预设工作温度T0下的流动性并根据原料的流动性确定搪塑模具的基础工作温度,其中,0<T0:若流动性处于第一流动性状态,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采用第一模温计算方式计算搪塑模具温度;若流动性处于第二流动性状态,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采用第二模温计算方式计算搪塑模具温度;若流动性处于第三流动性状态,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采用第三模温计算方式计算搪塑模具温度;其中,所述第一流动性状态下的流动性小于所述第二流动性状态下的流动性,第二流动性状态下的流动性小于所述第三流动性状态下的流动性,所述第一模温计算方式计算得到的搪塑模具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模温计算方式计算得到的搪塑模具温度,第二模温计算方式计算得到的搪塑模具温度大于所述第三模温计算方式计算得到的搪塑模具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搪塑工艺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目标成品的三维模型,根据三维模型各相邻平面间平面夹角的角度θi判定两平面相邻区域
是否为结构粘结力弱区域,i=1,2,3,
……
,n,n为平面夹角总数;若平面夹角的角度处于第一夹角角度范围,判定两平面相邻区域非结构粘结力弱区域;若平面夹角的角度处于第二夹角角度范围,判定两平面相邻区域为结构粘结力弱区域;所述第一夹角角度范围内的数值均小于所述第二夹角角度范围内的数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搪塑工艺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工作准备条件下,工作准备单元计算θi与预设夹角角度θ0的角度差值

θ,设定,

θi=θi

θ0,工作准备单元根据角度差值

θ判定针对结构粘结力弱区域的温度补偿调节方式;若角度差值处于第一角度差值范围,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采用第一补偿调节方式对该结构粘结力弱区域的温度进行调节;若角度差值处于第二角度差值范围,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采用第二补偿调节方式对该结构粘结力弱区域的温度进行调节;若角度差值处于第三角度差值范围,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采用第二补偿调节方式对该结构粘结力弱区域的温度进行调节并且根据结构粘结力弱区域的数量对双向搪塑装置的旋转参数进行调节;其中,所述第一角度差值范围内的数值均小于所述第二角度差值范围内的数值,第二角度差值范围内的数值均小于所述第三角度差值范围内的数值,所述第一补偿调节方式调节后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二补偿调节方式后的温度;其中,所述第一工作准备条件为目标成品的三维模型存在结构粘结力弱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搪塑工艺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工作准备条件下,工作准备单元根据目标成品的三维模型的结构粘结力弱区域数量N判定双向搪塑装置的旋转参数的调节方式;若N=1,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根据结构粘结力弱区域的位置对双向搪塑装置的纵轴旋转速度进行调节;若N>1,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根据结构粘结力弱区域的数量对双向搪塑装置的横轴旋转速度进行调节,调节后的横轴旋转速度为Vh,Vh0<Vh,Vh0为初始横轴旋转速度;其中,所述第二工作准备条件为角度差值处于第三角度差值范围且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根据结构粘结力弱区域的数量对双向搪塑装置的旋转参数进行调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搪塑工艺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三工作准备条件下,工作准备单元根据结构粘结力弱区域与纵轴旋转中心的距离判定双向搪塑装置的纵轴旋转速度的调节方式;若距离处于第一距离范围,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双向搪塑装置的纵轴旋转速度为第一纵轴旋转速度;若距离处于第二距离范围,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双向搪塑装置的纵轴旋转速度为第二纵轴旋转速度并且根据距离与预设距离阈值的差值对纵轴旋转中心的位置进行调节;其中,所述第一距离范围内的数值均小于所述第二距离范围内的数值,所述第一纵轴旋转速度小于所述第二纵轴旋转速度;其中,所述第三工作准备条件为N=1且所述工作准备单元判定根据结构粘结力弱区域
的位置对双向搪塑装置的纵轴旋转速度进行调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搪塑工艺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四工作准备条件下,工作准备单元计算结构粘结力弱区域与纵轴旋转中心的距离J与预设距离阈值J1的距离差值

J,设定

J=J

J1,工作准备单元根据距离差值判定纵轴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维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聚威共混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