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流微通道制备氯氟醚菌唑的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8735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连续流微通道制备氯氟醚菌唑的工艺方法,包含醚化、酰化反应制备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流微通道制备氯氟醚菌唑的工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原药制备工艺
,具体涉及一种连续流微通道制备氯氟醚菌唑的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氯氟醚菌唑(通用名:Mefentrifluconazole,商品名:)是巴斯夫公司开发的一种三唑类杀菌剂,为甾醇生物合成中C14

脱甲基化抑制剂,是巴斯夫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产品。其具有广谱、高效、内吸、铲除和保护作用,尤其对多种较难防治的真菌病害具有杰出的生物活性,能显著加强对大田和经济60多种作物病害的防治,如玉米、谷物、大豆等大田作物,以及青椒、葡萄等经济作物,也可应用于草坪和种子处理等。相比其他杀菌剂,其不但生物活性更高,而且环境特性好,对哺乳动物、蜜蜂等安全性高。实验表明:氯氟醚菌唑与SDHI类杀菌剂复配可延缓杀菌剂的抗性,如防治小麦上的难治病害,如壳针孢菌引起的病害和黄锈病等;另外,氯氟醚菌唑效果优于丙硫菌唑和氟环唑防效,而且拥有较好的环境特性。巴斯夫先后已向巴西,美国、加拿大、欧盟和墨西哥等50个相关机构递交氯氟醚菌唑的登记资料。
[0003]氯氟醚菌唑合成分别以2


‑4‑


三氟甲苯和2


‑4‑


三氟甲苯为起始原料,但是由于2


‑4‑


三氟甲苯价格相对较高,一般采用2


‑4‑
/>‑
三氟甲苯为起始原料,经过经醚化、酰化、环氧化和开环取代4步反应得到目标产物[专利:WO2013007767,CN103649057A,EP2731935(A1)]。目标产物氯氟醚醚菌唑是以2

[4

(4

氯苯氧基)
‑2‑
三氟甲基苯基]‑2‑
甲基环氧乙烷和三氮唑为原料发生开环取代反应合成,方程式如下所示:
[0004][0005]其中:中间体2

[4

(4

氯苯氧基)
‑2‑
三氟甲基苯基]‑2‑
甲基环氧乙烷为合成氯氟醚菌唑的关键中间体,合成工艺中使用三甲基碘化锍和乙酰氯,其合成方法以2


‑5‑


三氟甲苯和4

氯苯酚为起始原料制备1


‑4‑
(4

氯苯氧基)
‑2‑
(三氟甲基)苯,再以1


‑4‑
(4

氯苯氧基)
‑2‑
(三氟甲基)苯和乙酰氯为中间体经酰化反应制备1

[4

(4

氯苯氧基)
‑2‑
三氟甲基苯基]乙酮,再和三甲基碘化锍试剂发生环氧化反应得到目标关键中间体2

[4

(4

氯苯氧基)
‑2‑
三氟甲基苯基]‑2‑
甲基环氧乙烷,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0006][0007]连续流微反应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现代化工学科前沿,其由于特征尺度的细微化,具有:(1)设备体积小持液量少,设备安全性高;(2)比表面积大,传质传热效率高;(3)易于精准化控制,可实现连续化操作、直接放大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快速强放热反应。
[0008]基于以上原因,现有文献报道氯氟醚醚菌唑的关键和危险工艺步骤为间歇合成工艺,如酰化和环氧化反应放热量大和开环取代选择性差等的缺点,使得传统工业化及文献报道工艺路线存在工艺原子经济性和选择性差,收率和制备效率低及工艺过程反应液存量高而工艺本质安全性差的问题,采用连续流微反应技术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现有工艺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流微通道制备氯氟醚菌唑的工艺,可实现环氧化、开环取代和酰化工艺精准可控连续化制备,具有工艺本质安全性高、原子经济性好、收率和制备效率高的优点。
[00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1]一种连续流微通道制备氯氟醚菌唑的工艺方法,包含醚化、酰化、环氧化和开环取代反应,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0012]步骤1:2


‑5‑


三氟甲苯、4

氯苯酚和缚酸剂在有机溶剂中回流加热至70~150℃反应1~20h,经后处理得到1


‑4‑
(4

氯苯氧基)
‑2‑
(三氟甲基)苯,收率≥91%,含量≥95%;
[0013]步骤2:将由步骤1得到的1


‑4‑
(4

氯苯氧基)
‑2‑
(三氟甲基)苯的有机溶液和乙酰氯的有机溶液分别由计量泵通入微通道预热模块加热至10~50℃,两个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均为40%~90%,停留时间是10~30s,经预热的原料再进入微通道反应模块反应,反应温度10~90℃,停留时间20~50s,流出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中间体1

[4

(4

氯苯氧基)

2

三氟甲基苯基]乙酮;
[0014]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0%~70%的1

[4

(4

氯苯氧基)
‑2‑
三氟甲基苯基]乙酮的有机溶液和质量百分浓度为10%~50%的三甲基碘化锍溶液,分别由计量泵通入微通道预热模块,温度控制在0~20℃,停留时间为10~20s;再将两者通入微通道反应模块反应,停留时间为5~20s,反应温度为0~20℃,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继续和氯化铵在微通道淬灭模块进行淬灭,温度控制在0~20℃,停留时间5~15s,淬灭的反应液经后处理后得到油状物2

[4

(4

氯苯氧基)
‑2‑
三氟甲基苯基]‑2‑
甲基环氧乙烷;
[0015]步骤4:将质量百分浓度为10%~90%的2

[4

(4

氯苯氧基)
‑2‑
三氟甲基苯基]‑2‑
甲基环氧乙烷溶液和质量百分浓度为10%~50%的三氮唑盐溶液在微通道预热模块中预热,预热温度20~90℃,停留时间2~60s,继续进入下一级微通道反应器反应,反应温度40~150℃,停留时间5~60s,反应结束,经后处理得到白色固体氯氟醚菌唑。
[0016]可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流微通道制备氯氟醚菌唑的工艺方法,包含醚化、酰化、环氧化和开环取代反应,其特征在于,具体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2


‑5‑


三氟甲苯、4

氯苯酚和缚酸剂在有机溶剂中回流加热至70~150℃反应1~20h,经后处理得到1


‑4‑
(4

氯苯氧基)
‑2‑
(三氟甲基)苯,收率≥91%,含量≥95%;步骤2:将由步骤1得到的1


‑4‑
(4

氯苯氧基)
‑2‑
(三氟甲基)苯的有机溶液和乙酰氯的有机溶液分别由计量泵通入微通道预热模块加热至10~50℃,两个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均为40%~90%,停留时间是10~30s,经预热的原料再进入微通道反应模块反应,反应温度10~90℃,停留时间20~50s,流出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中间体1

[4

(4

氯苯氧基)
‑2‑
三氟甲基苯基]乙酮;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0%~70%的1

[4

(4

氯苯氧基)
‑2‑
三氟甲基苯基]乙酮的有机溶液和质量百分浓度为10%~50%的三甲基碘化锍溶液,分别由计量泵通入微通道预热模块,温度控制在0~20℃,停留时间为10~20s;再将两者通入微通道反应模块反应,停留时间为5~20s,反应温度为0~20℃,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继续和氯化铵在微通道淬灭模块进行淬灭,温度控制在0~20℃,停留时间5~15s,淬灭的反应液经后处理后得到油状物2

[4

(4

氯苯氧基)
‑2‑
三氟甲基苯基]
‑2‑
甲基环氧乙烷;步骤4:将质量百分浓度为10%~90%的2

[4

(4

氯苯氧基)
‑2‑
三氟甲基苯基]
‑2‑
甲基环氧乙烷溶液和质量百分浓度为10%~50%的三氮唑盐溶液在微通道预热模块中预热,预热温度20~90℃,停留时间2~60s,继续进入下一级微通道反应器反应,反应温度40~150℃,停留时间5~60s,反应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光卫天琪王威崔哲毛明珍张选利张媛媛王伦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