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用门架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8537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叉车用门架加工装置。该叉车用门架加工装置,包括移动连接件,所述移动连接件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绷紧件与第二绷紧件,所述第一绷紧件与第二绷紧件的数量均至少为两组,且相对移动连接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绷紧件至少包括第一压覆件,所述第一压覆件为角压覆件,所述角压覆件至少包括两组构成设定角度的板件;所述第二绷紧件至少包括第二压覆件,所述第二压覆件为平整板件;所述第一压覆件与第二压覆件均压覆于打磨片的非打磨表面;该叉车用门架加工装置可拆卸,使用灵活,消耗件便于更换,便于适应不同型号的槽钢加工使用,提高叉车用门架加工效率,便于行业内推广使用。使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叉车用门架加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门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叉车用门架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叉车作为工业运输车辆,其工作装置主要是由内、外门架构成,门架在进行叉取货物、提升作业中,以前桥为矩心产生很大的倾覆力矩,因此叉车门架是叉车在工作中最重要的受力构件。叉车起重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承担较大且周期性载荷,对槽钢的强度、截面尺寸、外形直线度、平面度等方面要求很高。而叉车门架本身需要较高质量的槽钢制备而成。
[0003]由于在叉车门架中,需要轮体于槽钢内移动,因此一般会对槽钢的内壁进行相应的打磨处理,降低其对轮体的损伤,提高移动效率;但现有的打磨方式多为人工处理打磨,市面上也有一些通过机械装置来驱动相应的打磨头于槽钢内滑动进行打磨,但叉车门架的槽钢内壁并没有很宽,并且叉车用的槽钢本身比较长,打磨头的型号匹配度较低,因此,人工打磨以及直接采用打磨头打磨的方式并不好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叉车用门架加工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叉车用门架加工装置,包括移动连接件,所述移动连接件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绷紧件与第二绷紧件,所述第一绷紧件与第二绷紧件的数量均至少为两组,且相对移动连接件对称设置;
[0007]所述第一绷紧件至少包括第一压覆件,所述第一压覆件为角压覆件,所述角压覆件至少包括两组构成设定角度的板件;
[0008]所述第二绷紧件至少包括第二压覆件,所述第二压覆件为平整板件;
[0009]所述第一压覆件与第二压覆件均压覆于打磨片的非打磨表面;所述移动连接件通过第一绷紧件与第二绷紧件将打磨片压紧于待加工工件的内壁表面;所述移动连接件驱动整个装置于待加工工件的内壁表面往复移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移动连接件至少包括固定外管与固定内管,所述固定外管与所述第一绷紧件、第二绷紧件连接,所述固定内管与所述固定外管可拆卸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固定外管的表面开设有贯穿其单侧管壁的固定螺孔,所述固定内管的表面开设有非贯穿式的配合螺孔,所述固定螺孔与配合螺孔螺纹连接有螺钉组件,所述固定外管与固定内管通过螺钉组件可拆卸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固定内管的内壁设置有螺纹结构。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二压覆件配合所述角压覆件连续铺满所述
打磨片的非打磨面。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绷紧件还包括底壁支撑件与侧壁支撑件,所述底壁支撑件与侧壁支撑件的末端均连接有第二压覆件,与所述角压覆件连接的支撑件设为斜角支撑件。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斜角支撑件、底壁支撑件与侧壁支撑件以及第二绷紧件均包括外管件,所述外管件的内部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外管件的端部插入有内杆件,所述内杆件挤压弹性件于外管件内滑动。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斜角支撑件、底壁支撑件与侧壁支撑件以及第二绷紧件均为调节式绷紧件,所述调节式绷紧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为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开口,插入并螺纹连接有外管件,此处,所述外管件为外旋管件,所述内杆件为内杆组件,所述外旋管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驱动外旋管件转动,于固定部内移动。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二压覆件与打磨片接触的表面开设有环绕自身边缘的胶槽,所述胶槽还连接有胶口,所述胶口延伸至第二压覆件的侧壁处。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二压覆件与打磨片接触的表面还开设有加固口,所述加固口与调节式绷紧件连通,其中,所述内杆组件与所述外旋管件连通,所述外旋管件与所述固定部连通,所述外旋管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还压块件,所述压块件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压块件的表面开设有通孔。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二压覆件与打磨片接触的表面还设置有凸隆,所述凸隆与所述加固口间隔设置。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二压覆件的移动方向的侧壁朝远离打磨片的方向隆起,形成导向边,所述打磨片于导向边处翻起,与所述导向边连接。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导向边同样设置有加固口。
[0022]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叉车用门架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上述权利要求中的装置,该方法还包括,
[0023]固定待加工工件,选择合适长度与宽度的打磨片;
[0024]将上述加工装置放置于待加工工件的内壁中心位置;
[0025]定位并调节所述第一绷紧件与第二绷紧件,将第一压覆件将打磨片抵于工件的拐角处后,捋平打磨片,再将第二压覆件紧压覆于打磨片的非打磨表面;
[0026]连接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移动连接件于待打磨工件内往复移动,即移动连接件带动打磨片于待打磨工件内往复移动。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移动连接件,便于带动整个装置对槽钢的内壁进行快速打磨;设置绷紧件与压覆件,绷紧件与压覆件配合,可以便于打磨片稳定的于槽钢的内壁移动;且整个装置可拆卸,使用灵活,消耗件便于更换,便于适应不同型号的槽钢加工使用,提高叉车用门架加工效率,便于行业内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带有调节式绷紧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移动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调节式绷紧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3]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压覆件的端面示意图;
[0034]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带有导向边的压覆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移动连接件;11、固定外管;12、固定内管;13、固定螺孔;2、第一绷紧件;21、斜角支撑件;22、底壁支撑件;23、侧壁支撑件;3、第一压覆件;4、第二绷紧件;5、第二压覆件;51、胶槽;52、胶口;53、加固口;54、导向边;55、凸隆;6、打磨片;7、调节式绷紧件;71、固定部;72、转动部;73、外旋管件;74、弹性件;75、内杆组件;76、压块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37]实施例1
[0038]如图1所示,一种叉车用门架加工装置,包括移动连接件1,所述移动连接件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绷紧件2与第二绷紧件4,所述第一绷紧件2与第二绷紧件4的数量均至少为两组,且相对移动连接件1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车用门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连接件(1),所述移动连接件(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绷紧件(2)与第二绷紧件(4),所述第一绷紧件(2)与第二绷紧件(4)的数量均至少为两组,且相对移动连接件(1)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绷紧件(2)至少包括第一压覆件(3),所述第一压覆件(3)为角压覆件,所述角压覆件至少包括两组构成设定角度的板件;所述第二绷紧件(4)至少包括第二压覆件(5),所述第二压覆件(5)为平整板件;所述第一压覆件(3)与第二压覆件(5)均压覆于打磨片(6)的非打磨表面;所述移动连接件(1)通过第一绷紧件(2)与第二绷紧件(4)将打磨片(6)压紧于待加工工件的内壁表面;所述移动连接件(1)驱动整个装置于待加工工件的内壁表面往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用门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连接件(1)至少包括固定外管(11)与固定内管(12),所述固定外管(11)与所述第一绷紧件(2)、第二绷紧件(4)连接,所述固定内管(12)与所述固定外管(11)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叉车用门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覆件(5)配合所述角压覆件连续铺满所述打磨片(6)的非打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叉车用门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绷紧件(2)还包括底壁支撑件(22)与侧壁支撑件(23),所述底壁支撑件(22)与侧壁支撑件(23)的末端均连接有第二压覆件(5),与所述角压覆件连接的支撑件设为斜角支撑件(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叉车用门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角支撑件(21)、底壁支撑件(22)与侧壁支撑件(23)以及第二绷紧件(4)均包括外管件,所述外管件的内部设置有弹性件(74),所述外管件的端部插入有内杆件,所述内杆件挤压弹性件(74)于外管件内滑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叉车用门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角支撑件(21)、底壁支撑件(22)与侧壁支撑件(23)以及第二绷紧件(4)均为调节式绷紧件(7),所述调节式绷紧件(7)包括固定部(7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四达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