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型无核优质珍珠的育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8332 阅读:4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超大型无核优质珍珠的育成方法,通过如下步骤育成:种蚌选择,手术接种蚌与小片蚌的选择,接种,手术蚌术后休养,术后休养后注射和珍珠育成。克服了现有淡水超大型珍珠培育周期相对较长、圆珠率低等,这样变相的增加了珠农的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益的缺陷,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养殖出的超大型无核珍珠的比例高达85%以上,优级率达60%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培育出的珍珠颗粒大,品质更好,自然销售价格高,这样提高了养殖珍珠的投入产出比,大大提高了珠农的收入,有利于珍珠养殖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淡水珍珠的育成方法,具体说是一种。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采捕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进行人工养殖珍珠的国家。然而,从13实际到20世纪60年代近800年的时间里,珍珠人工养殖停滞不前,基本依靠采捕天然珍珠。1962年熊大仁教授进行河蛘人工养殖无核珍珠取得成功。1964年后,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淡水珍珠养殖,尤其是江苏、浙江、湖南等省发展较快。70年代以后,我国进行了河蛘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并取得突破,特别是三角帆蛘和褶纹冠蛘的人工繁育成功,从而确定了三角帆蛘(Hyriopsiscumingii)和裙纹冠蛘在淡水育珠中的地位。使中国人工培育的珍珠产量从IOkg/年迅速增长到2000t/年左右。我国淡水珍珠养殖虽有40多年的历史。至2004年,我国淡水珍珠的产量已逾2000t/年,占全世界总产量的95%。淡水珍珠养殖的地域也已遍布长江中下游淡水区域。但是,与我国淡水珍珠的产量与价值严重不相称。据近10年的统计,在国际珍珠贸易份额中仅占4% 10%。究其原因:虽然我国淡水珍珠养殖技术在经过40多年的研究实验、技术改革、改进成熟、持续发展等四个阶段之后,已掌握了一套成熟的养殖技术和形成了大批的养殖队伍,极大促进了我国淡水珍珠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地区分布的局限性和文化层次的差异,珍珠产业的整体素质偏低,加之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是农民。造成珍珠的单产相差很大,养殖5年的珠蛘,单 产只有6 30g/蛘不等;珍珠的质量也参差不齐,正圆珠的比率只0% 2%之间;8mm以上粒径的超大型珍珠比率只占10% 30%;珍珠养殖成活率也只有0% 93%;珍珠的色泽极不一致。致使低档珍珠,甚假冒伪劣珍珠充斥市场。无法形成国际品牌,不仅极大地影响了珍珠在国人心中的“珍宝”形象,更主要的是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淡水珍珠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声誉和竞争力。本申请人于2006年9月I日已就超大型无核优质珍珠的养殖方法申请过专利,公开号为CN101019513A,其中公开了一种超大型无核优质珍珠的养殖方法,经挑选育珠种蛘、选择仔蛘、接种、手术蛘术后休养、珍珠育成这几大步骤培育优质淡水超大型珍珠。但该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培育周期相对较长、圆珠率低等,这样变相的增加了珠农的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我国现有淡水珍珠养殖业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大型无核优质珍珠培育的新方法,以提高珍珠的产量和品质,树立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根据淡水珍珠形成的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营养学、养殖学原理,以提高其育珠蛘的珠质分泌生理机能来达到其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超大型淡水无核优质珍珠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种蛘,手术接种蛘与小片蛘的选择,接种,手术蛘术后休养和珍珠育成,其特征在于:种蛘选择:按照本申请人2009年3月3日申请并已公开的“淡水育珠蛘家系的建立及其选育方法”(公开号为CN101491222,通过对淡水育珠蛘不同家系的建立,选育出优质、高产、稳产、抗病力强,且适合我国养殖环境的淡水育珠蛘家系。选育出的淡水育珠蛘可提高产珠能力20%以上)所育的蛘作为种蛘,进行自交或杂交,培育成的小蛘作为手术接种蛘或小片蛘的备选蛘;手术接种蛘与小片蛘的选择:在1-2龄小蛘中,选择同龄同批全长达12 15cm的小蛘作为再选蛘和小片蛘,在再选蛘中选取相同全长,但全重大于同批小蛘平均重20%以上的小蛘再作为备选蛘,然后从这些备选蛘中选取壳宽大于同批小蛘平均壳宽15%以上的小蛘,作为手术接种蛘;在接种步骤中:将小片蛘制成的厚度为0.8 1.5mm的外套膜外表皮切成长0.7 0.8mm,宽0.5 0.6mm的小片,并用含有G蛋白和生长抑素SS的组织液处理小片,再将小片按每厘米接种蛘长植入2.5 4片小片的比例植入手术接种蛘外套膜中;(如:12cm的接种蛘可植入30 48片);在接种步骤后,增加术后休养后注射步骤,小片植入术后休养20 27天后,即待伤口愈合,按每只蛘体重0.03 0.5mg/kg的标准,注射G蛋白和生长抑素SS ;在珍珠育成步骤中,控制吊养量和吊养深度,其中吊养量:1龄蛘的吊养密度为0.5 2.4万只/hm2, 2 4龄蛘的吊样密度为0.3 0.9万只/hm2,吊样深度一般为0.6 1.0倍透明度处。同时可在养殖珍珠的水域里,放养如鲢、鳊、鲫、鲤、翘舶等鱼类,放养量为300-1000kg/hm2。 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选用“淡水育珠蛘家系的建立及其选育方法”(公开号为CN101491222)培育出来的种蛘,进行自交或杂交培育的小蛘比普通蛘可提高产珠能力20%以上,并且产生大个珍珠的概率高20%到30%。取厚度为0.8 1.5mm的外套膜外表皮作为小片,因小片厚度大,造成珍珠囊大而圆鼓,容易生成超大型的珍珠和提高珍珠圆润度,珍珠光洁高,使珍珠整体品质都大大的提高。给小片用G蛋白和生长抑素SS处理,并且待手术蛘伤口愈合后给小蛘注射G蛋白和生长抑素SS,加速伤口愈合,增强了蛘的抵抗能力和珠质分泌能力。在珍珠育成步骤中减少养殖量,可充分保证每只蛘的饵料与营养。总之,通过上述措施,可大大缩短了育珠周期一年以上,生产出的大型无核优质珍珠的比率可提闻10 %以上,改善珍珠的品质也超过10 %。其中养殖出超大型无核珍珠的比例高达85%以上,优级率达60%以上。本专利技术培育出的珍珠颗粒大,品质更好,自然销售价格高,这样提高了养殖珍珠的拖入产出比,大大提高了珠农的收入,有利于珍珠养殖业的发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叙述:实施I(I)种蛘选择:按照本申请人2009年3月3日申请并已公开的“淡水育珠蛘家系的建立及其选育方法”(公开号为CN101491222)所育的蛘作为种蛘,进行自交或杂交,培育成的小蛘作为手术接种蛘或小片蛘的备选蛘;(2)手术接种蛘与小片蛘的选择:在上述备选蛘中,选择I龄蛘中同批全长达12cm的小蛘作为再选蛘和小片蛘,在再选蛘中选取相同全长,但全重大于同批小蛘平均重20%的小蛘再作为备选蛘,然后从这些备选蛘中选取壳宽大于同批小蛘平均壳宽15%的小蛘,作为手术接种蛘;(3)接种:用步骤⑵中所选择的蛘,将小片蛘制成的厚度为0.8mm的外套膜外表皮切成长0.7mm,宽0.5mm的小片,并用含有G蛋白和生长抑素SS的组织液处理小片,再将小片按每厘米接种蛘长植入2.8片小片的比例植入手术接种蛘外套膜中,即12cm的手术接种蛘可植入34片;(4)手术蛘术后休养:接种后的手术接种蛘,暂养于水深1.8m,溶氧量7.5mg/L,浮游藻类量达30mg/L,pH值7 10的微流水中,养殖20天;(5)注射生长素:术后休养20天后,即待伤口愈合,按每只蛘体重0.03mg/kg的标准,注射G蛋白和生长抑素SS;(6)珍珠育成:A.控制吊养量和吊养深度:吊养量:1龄珠蛘的吊养密度为1.0万只/hm2,2 4龄珠蛘的吊养密度为0.5万只/hm2,吊养深度一般为0.7倍透明度处;B.人工测水施 肥:肥料中磷占48 51%,氮占22 65%,有机肥20 22%,微量元素I 10% ;在珠蛘生长季节每月施肥3 4次,每次施0.1-0.4Kg/m3 ;C.施有益微生物:在养殖水体中投放的有益微生物,包括芽孢杆菌Gemmabaci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大型无核优质珍珠的育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1)种蚌选择:按照本申请人2009年3月3日申请并已公开的“淡水育珠蚌家系的建立及其选育方法”(公开号为CN101491222)所育的蚌作为种蚌,进行自交或杂交,培育成的小蚌作为手术接 种蚌或小片蚌的备选蚌; (2)手术接种蚌与小片蚌的选择:在1~2龄小蚌中,选择同龄同批全长达12~15cm的小蚌作为再选蚌和小片蚌,在再选蚌中选取相同全长,但全重大于同批小蚌平均重20%以上的小蚌再作为备选蚌,然后从这些备选蚌中选取壳 宽大于同批小蚌平均壳宽15%以上的小蚌,作为手术接种蚌; (3)接种:将小片蚌制成的厚度为0.8~1.5mm的外套膜外表皮切成长0.7~0.8mm,宽0.5~0.6mm的小片,并用含有G蛋白和生长抑素SS的组织液处理小片,再将小片按每 厘米接种蚌长植入2.5~4片小片的比例植入手术接种蚌外套膜中; (4)术后休养后注射:术后休养20-27天后,即待伤口愈合,按每只蚌体重0.03~0.5mg/kg的标准,注射G蛋白和生长抑素SS; (5)珍珠育成:有效控制吊养量 和吊养深度,其中吊养量:1龄珠蚌的吊养密度为0.5~2.4万只/hm2,2~4龄珠蚌的吊养密度为0.3~0.9万只/hm2,吊养深度为0.6~1.0倍透明度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品红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文理学院杨品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