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绍河专利>正文

一种定形无核珍珠的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099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定形无核珍珠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先用可溶性材料制作成所设计形状的象形珠核,再将上述象形珠核插入淡水河蚌内脏囊或者外套膜的核位上,然后将插核后的河蚌放回水中养殖,所产出的珍珠经钻孔、溶化珠核及脱核后所形成的珍珠即为游离型定形无核珍珠。(*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珍珠养殖方法,特别是一种定形无核珍珠的淡水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无核珍珠,一般是在河蚌的外套膜中插入用外套膜制成的细胞小片,形成的珍珠为近圆形、条形,形状单调、不规则,直径较小,无法做出各种定形珍珠,且一般育珠周期需要4-5年,养殖周期长、生产成本高。而目前公知的定形珍珠的养殖方法,所生产的定形珍珠均为有核象形珍珠或附壳珠,插入的象形珠核普遍采用的是贝壳或有机玻璃制作的珠核,如专利号为ZL89103847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游离体象形珍珠,使培育出来的珍珠可人为定形,但该象形珍珠中的珠核不能脱出,珍珠漂白、染色效果较差,并且由于珠核的质量问题及植入技术不规范,导致所生产的象形珍珠瑕疵多、成珠率低、珠光差、珍珠表面不平整等等,直接影响了珍珠行业的经济价值;而附壳珠只有单面珍珠层,也叫半边珠,价值不高,如申请号为99101449的专利申请所公开的一种无核造型珍珠及其生产方法,采用将可塑性材料制作的像模放入珠蚌体内,养殖得到的有核象形珠再去模,成为无核象形附壳珍珠,而不能得到象形游离珍珠,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价值也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淡水河蚌生产出品质好、形状可人为设计造型、外形美观、立体感强、经济价值高,加工工序简易的游离型定形无核珍珠的养殖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缩短珍珠养殖的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定形无核珍珠的养殖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养殖方法如下先用可溶性材料制作成所设计形状的象形珠核,再将上述象形珠核插入淡水河蚌内脏囊或者外套膜的核位上,然后将插核后的河蚌放回水中养殖,所产出的珍珠经钻孔、溶化珠核及脱核后所形成的珍珠为游离型定形无核珍珠。为使上述珠核易溶融及易加工成所设计的各种形状,且不易被河蚌排斥,上述象形珠核是由溶点较低的无毒腊类材料制成。上述采收钻孔后的珍珠,其象形珠核的溶化方法多种多样,如可用化学试剂将象形珠核溶化,然后再真空抽出;也可通过升温的方法将象形珠核溶化再真空抽出。为了降低加工成本及减少化学试剂对珍珠的刺激作用,本专利技术采用低溶点的腊类材料制成象形珠核,从而使其可通过升温的方法将珠核溶化。在插入上述象形珠核的同时送入细胞小片,该细胞小片贴置于象形珠核上。为使上述细胞小片形成的珍珠囊分泌珍珠质使珍珠上层快、珍珠光泽好、多产优质高值珍珠,手术插核时用于制作上述细胞小片的小片蚌为1~2年的同种母蚌。为确保珍珠外形的完美,本专利技术选用无创面送核器镊子将象形珠核送入河蚌外套膜的核位上。为缩短养殖时间、提高经济效益,上述用于养殖珍珠的河蚌采用生长快,珍珠质量好的1-4龄的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为进一步的提高珍珠质量和经济效益,上述用于养殖珍珠的河蚌为1-2龄的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为确保定形无核珍珠里面的小空心不影响其本身质量,上述象形珠核最合适的厚度为0.3~0.6mm,直径宽度为6~12mm。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由可溶性材料制成的象形体作为生产定形珍珠的珠核,从而使所获得的定形珍珠可在钻孔后,通过将珠核溶化及抽出所得到的珍珠即为游离型定形无核珍珠,其外形美观、形状多样、立体感强、价值高、珠核加工工序简易,且由于珍珠珠核可抽出,珍珠中间原有珠核的空间,容易渗透漂白液或染色剂,珍珠漂白、增光及染色效果好、装饰性强,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无核珍珠形状单调、不规则、直径较小,无法人为定形及现有的象形珍珠瑕疵多、珠光差、珠核未脱去或为半边珠等问题。并且由于上述象形珠核由低溶点的无毒腊类材料制成,进一步的简化了加工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上述插核育珠蚌采用1-2龄的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进一步的提高了珍珠质量,经济效益更高。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先采用可溶性材料制作成所设计形状的象形珠核,再将上述象形珠核插入河蚌内脏囊或者外套膜的核位上,然后将插核后的河蚌放回水中养殖,所产出的珍珠经钻孔、溶化珠核及脱核后所形成的珍珠即为游离型定形无核珍珠,该定形无核珍珠外形美观、形状多样、立体感强、价值高、珠核加工工序简易,且由于珍珠珠核已抽出,珍珠中间原有珠核的空间,容易渗透漂白液或染色剂,珍珠漂白、增光及染色效果好、装饰性强。上述象形珠核的形状可根据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任意设计,如上述象形珠核的形状可为心形、梨形、方形、多边形及人物、动植物的造型。为使上述珠核易溶融及易加工成所设计的各种形状,且不易被河蚌排斥,上述象形珠核采用低溶点的无毒腊类材料制成。上述采收的珍珠经钻孔后,其象形珠核的溶化方法多种多样,如可用化学试剂将象形珠核溶化,然后再真空抽出;也可通过升温的方法将象形珠核溶化再真空抽出等等,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低溶点的腊类材料制成象形珠核,从而使其可通过升温的方法将珠核溶化,有效地降低了加工成本,而且减少了化学试剂对珍珠的刺激作用,使其外形更美观。为了有效地缩短养殖时间、提高经济效益,上述用于插核育珠的河蚌采用生长快,珍珠质量好的1~4龄的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为进一步的提高珍珠质量和经济效益,上述用于插核育珠的河蚌为1~2龄的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此外在插入珠核的同时还需送入细胞小片,且上述细胞小片可采用多种方法送入,如可采用“先送片后送核”或“先送核后送片”或“核、片一同送入”等方法,并且上述细胞小片既可以贴于象形珠核的前方,也可以贴于象形珠核的上方或下方,至于其具体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为使上述细胞小片形成的珍珠囊分泌珍珠质使珍珠上层快、光泽好、质量佳,本专利技术用于制作上述细胞小片的小片蚌为1~2龄的同种母蚌。手术插核时,用送核器将象形珠核送入河蚌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同时为确保珍珠外形的完美,本专利技术采用无创面送核器镊子和送片针等工具将核、片一同送入,经过手术插核后的育珠蚌将其手术开口处朝上,装在网笼里放进养殖水域中吊养,养殖收获的珍珠经钻孔后,放入真空瓶内的清水中逐渐升温至50~60度时象形珠核溶化后,再用真空的办法将珍珠中溶化的腊抽出,然后再进行正常的珍珠加工程序,如珍珠漂白、保留颜色、染色、增光等,且无论其采用任何加工方法、散珠或串链,其产品都称为游离型定形无核珍珠。同时收获珍珠后的育珠蚌还可再生利用,培养无核再生珠或再次插核培养有核再生珠,并可反复养殖育珠3~4次。此外,为确保定形无核珍珠里面的小空心不影响其本身的质量,关键在于掌握象形珠核的厚度,上述象形珠核的厚度为0.3~2mm,这种厚度可与珠核直径宽度为3~20mm配比,在此规格尺度左右,可任意制作成为各种形状和大小规格的薄片象形珠核,以提供插核育珠。由于常用的珍珠钻孔针的直径为0.7mm,为使珍珠里面的小空心的厚度不超过钻孔针的直径,上述象形珠核最合适的厚度为0.3~0.6mm,直径宽度为6~12mm,由于象形珠核的厚度较薄,因此河蚌可提早插核,特别是对于人工繁殖育苗的河蚌能提早插核,因为原来需要三龄的河蚌才能插核,而本专利技术的河蚌在一龄开始便可以进行插核,缩短了养蚌周期1~2年,同时本专利技术的首次插核育珠周期一般为2年,比现有的插片养殖无核珍珠的4~5年的育珠周期缩短了2~3年,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实施例一选用一龄半、体长14~15cm的褶纹冠蚌作为育珠母蚌和小片蚌,采用可溶性腊类制作各种形状的象形珠核,其厚度约0.4mm,体积直径约8mm,手术时将象形珠核和细胞小片插入育珠蚌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形无核珍珠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先用可溶性材料制作成所设计形状的象形珠核,再将上述象形珠核插入淡水河蚌内脏囊或者外套膜的核位上,然后将插核后的河蚌放回水中养殖,所产出的珍珠经钻孔、溶化珠核及脱核后所形成的珍珠即为游离型定形无核珍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象形珠核由溶点较低的无毒腊质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河蚌为1~4龄的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河蚌为1~2龄的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插入上述象形珠核的同时送入细胞小片,该细胞小片贴置于上述象形珠核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作上述细胞小片的小片蚌为1~2龄的同种母蚌。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绍河
申请(专利权)人:谢绍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