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上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8162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上梁组件,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包括纵梁,所述纵梁的正面安装有顶梁,所述顶梁的正面设置有轿顶轮组,所述纵梁正面的上下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通过移动块、移动杆、缓冲板、固定管、伸缩杆和缓冲弹簧的设置,在遇到电梯冲顶事故时,缓冲板会先接触到电梯井的顶部,然后缓冲板带动移动杆的一端移动,使移动杆的另一端带动移动块移动,移动块带动伸缩杆移动,移动的伸缩杆拉伸缓冲弹簧,通过拉伸的缓冲弹簧降低冲击力,同时移动的缓冲板压缩缓冲垫,通过缓冲垫和缓冲弹簧的配合提高了缓冲效果,降低了冲击力,保护了电梯上梁整体结构的稳定,提高了电梯的使用寿命。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轿厢上梁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为一种电梯轿厢上梁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的居民楼和商业楼都安装了电梯,电梯包括上梁和轿顶轮组,上梁用于安装轿顶轮组,通过绕置在轿顶轮上的曳引悬挂索驱动轿厢沿轿厢导轨上下运行。
[0003]CN201921537383.0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上梁与轿顶轮组的连接结构,涉及了电梯制造领域,解决了上梁与轿顶轮组之间安装困难的效果。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电梯轿厢上梁与轿顶轮组的连接结构,包括上梁本体和与上梁本体配合的轮组本体,所述轮组本体在其底部的两端均设置可拆卸的安装件,安装件分别与上梁本体和轮组本体之间固定连接,实现了上梁本体和轮组本体之间的固定连接;本技术具有方便上梁本体与轮组本体安装的效果。
[0004]上述专利中缺乏缓冲组件,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发生冲顶事故,轿厢上梁容易因受到的冲击力而损伤,从而影响轿厢上梁的整体结构,降低了电梯的使用寿命,同时轿厢上梁与轿顶轮组之间是通过多个螺栓进行固定,在需需要对其进行拆卸检修时,多个螺栓固定也不便于拆卸检修,提高了检修的难度,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电梯轿厢上梁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上梁组件,具备在发生电梯冲顶事故时可以对轿厢上梁进行缓冲,避免轿厢上梁因受到冲击力而出现损伤,提高了电梯使用寿命的优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厢上梁组件,包括纵梁,所述纵梁的正面安装有顶梁,所述顶梁的正面设置有轿顶轮组,所述纵梁正面的上下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正面铰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前端铰接有缓冲板,所述纵梁正面的上下两侧且位于移动块的内侧均安装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腔滑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端分别贯穿固定管并延伸至固定管的外部分别与移动块的内侧连接,所述固定管内腔的内侧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外端分别与伸缩杆的内端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轿顶轮组包括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的背面与顶梁的正面贴合,所述U型支架的背面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后端贯穿顶梁并延伸至顶梁的内腔,所述U型支架的内侧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牵引轮,所述顶梁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机构。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表面与顶梁的内腔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两侧且位于限位板的对应处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板的内腔与限位槽卡接,所述顶梁正面两侧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后端依次贯穿顶梁和限位板并延伸至顶梁的外部。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顶梁的内腔且位于限位块的对应处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的表面与限位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背面安装有滑块,所述纵梁正面的上下两侧其位于滑块的对应处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的表面与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顶梁的背面安装有加强板,所述纵梁与加强板内侧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加强筋。
[0012]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两侧均安装有定位块,所述固定管的内腔且分别位于定位块的对应处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的表面与定位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纵梁的正面安装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正面与缓冲板的背面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滑槽的对应处连接有封闭板,所述封闭板的背面与纵梁的正面滑动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缓冲板的正面安装有保护垫。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通过移动块、移动杆、缓冲板、固定管、伸缩杆和缓冲弹簧的设置,在遇到电梯冲顶事故时,缓冲板会先接触到电梯井的顶部,然后缓冲板带动移动杆的一端移动,使移动杆的另一端带动移动块移动,移动块带动伸缩杆移动,移动的伸缩杆拉伸缓冲弹簧,通过拉伸的缓冲弹簧降低冲击力,同时移动的缓冲板压缩缓冲垫,通过缓冲垫和缓冲弹簧的配合提高了缓冲效果,降低了冲击力,保护了电梯上梁整体结构的稳定,提高了电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顶梁仰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顶梁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牵引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固定管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纵梁;2、顶梁;3、轿顶轮组;4、移动块;5、移动杆;6、缓冲板;7、固定管;8、伸缩杆;9、缓冲弹簧;31、U型支架;32、固定板;33、牵引轮;34、限位机构;341、限位板;342、固定螺栓;10、加强板;1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厢上梁组件,包括纵梁1,纵梁1的正面安装有顶梁2,顶梁2的正面设置有轿顶轮组3,纵梁1正面的上下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4,移动块4的正面铰接有移动杆5,移动杆5的前端铰接有缓冲板6,纵梁1正面
的上下两侧且位于移动块4的内侧均安装有固定管7,固定管7的内腔滑动连接有伸缩杆8,伸缩杆8的外端分别贯穿固定管7并延伸至固定管7的外部分别与移动块4的内侧连接,固定管7内腔的内侧连接有缓冲弹簧9,缓冲弹簧9的外端分别与伸缩杆8的内端连接;
[0027]由纵梁1、顶梁2、加强板10、加强筋11和轿顶轮组3所组成的上梁结构,然后通过移动块4、移动杆5、缓冲板6、固定管7、伸缩杆8和缓冲弹簧9的设置,在遇到电梯冲顶事故时,缓冲板6会先接触到电梯井的顶部,然后缓冲板6带动移动杆5的一端移动,使移动杆5的另一端带动移动块4移动,移动块4带动伸缩杆8移动,移动的伸缩杆8拉伸缓冲弹簧9,通过拉伸的缓冲弹簧9降低冲击力,同时移动的缓冲板6压缩缓冲垫,通过缓冲垫和缓冲弹簧9的配合提高了缓冲效果,降低了冲击力,保护了电梯上梁结构整体的稳定,提高了电梯的使用寿命。
[0028]请参阅图1

6,轿顶轮组3包括U型支架31,U型支架31的背面与顶梁2的正面贴合,U型支架31的背面安装有固定板32,固定板32的后端贯穿顶梁2并延伸至顶梁2的内腔,U型支架31的内侧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牵引轮33,顶梁2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机构34,限位机构34包括限位板341,限位板341的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上梁组件,包括纵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的正面安装有顶梁(2),所述顶梁(2)的正面设置有轿顶轮组(3),所述纵梁(1)正面的上下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4),所述移动块(4)的正面铰接有移动杆(5),所述移动杆(5)的前端铰接有缓冲板(6),所述纵梁(1)正面的上下两侧且位于移动块(4)的内侧均安装有固定管(7),所述固定管(7)的内腔滑动连接有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8)的外端分别贯穿固定管(7)并延伸至固定管(7)的外部分别与移动块(4)的内侧连接,所述固定管(7)内腔的内侧连接有缓冲弹簧(9),所述缓冲弹簧(9)的外端分别与伸缩杆(8)的内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上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轿顶轮组(3)包括U型支架(31),所述U型支架(31)的背面与顶梁(2)的正面贴合,所述U型支架(31)的背面安装有固定板(32),所述固定板(32)的后端贯穿顶梁(2)并延伸至顶梁(2)的内腔,所述U型支架(31)的内侧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牵引轮(33),所述顶梁(2)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机构(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上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34)包括限位板(341),所述限位板(341)的表面与顶梁(2)的内腔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32)的两侧且位于限位板(341)的对应处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板(341)的内腔与限位槽卡接,所述顶梁(2)正面两侧的上下两端均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元康骏张龙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科力斯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