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6541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包括轿厢部分和承载支架,轿厢部分包括轿壁和轿顶,轿壁底端设有较底,承载支架呈十字结构安装在轿顶,承载支架中心设有电机驱动部分,轿壁与承载支架相连接,本专利采用内中外三层独立运动圆形轿壁,利用轿壁中间开的缺口的相对位置,实现开门和关门,并用一种离合机构,通过该机构,控制传动轴的连接和断开,从而实现三块轿壁的独立运动。最终实现电梯异层异向开门来解决轿厢运行效率低等问题。异向开门来解决轿厢运行效率低等问题。异向开门来解决轿厢运行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


[0001]本技术涉及多向开门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

技术介绍

[0002]圆形观光电梯具有外形简洁美观,空间大,视野好等优点,其被广泛应用于景区,酒店,商场内部。现有的圆形观光电梯,某些产品能实现单通,双通的切换,但其仅能在固定方向上开门,无法实现异层异向开门。为了实现电梯的异层异向开门,尤其是针对塔式建筑,提高电梯轿厢的运行效率,需要重新设计一种新型控制电梯开门的结构。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103058037B公开了一种“一种双向开门电梯”。采用了正方形的底部托盘,底部托盘的四个角上均设有垂直的立柱,立柱顶部设有顶部横梁,底部托盘、立柱和顶部横梁构成轿厢系统的外部框架;所述立柱内表面为圆弧状,立柱内设有圆筒状的轿厢壁,轿厢壁设有两个相同的缺口,两个缺口的大小及位置分别对应两个电梯层门,两个电梯层门设置在电梯井道上,并对应底部托盘的两个相邻边分别设置;所述立柱和轿厢壁之间设有圆筒状的轿厢门,轿厢门开设有一个大小与电梯层门对应的缺口,轿厢门在立柱和轿厢壁转动,当缺口转至与电梯层门对应,即可实现其中一个方向的开门。但是专利的电梯开门方向较为单一且边缘结构依旧为矩形无法适应塔式建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解决原有电梯开门方向固定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在轿顶安装有十字承重支架,十字承重支架中心设有电机作为整个装置的驱动源,其中三个支架端点安装有承重轮,剩下一端设有驱动部分,轿壁通过滚轮与十字承重支架相连接,驱动部分内通过传动轴与中心电机相连接,传动轴内包括固定轴与动轴,动轴分为长短轴,控制环连接动轴的长短轴,并使用二号电机驱动控制环来控制动轴的长短轴是否连接,通过控制动轴的长短轴是否连接可以实现不同位置的轿壁进行不同的运动方式,以此来实现轿厢实现任意角度的双通或者单通开门。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技术包括轿厢部分和承载支架,所述轿厢部分包括轿壁和轿顶,所述轿壁底端设有轿底,所述承载支架呈十字结构安装在轿顶,所述承载支架中心设有电机驱动部分,所述轿壁与承载支架相连接。轿厢整体呈圆柱形,十字型承载支架设置在轿厢顶端,电机驱动部分设置在轿顶中心并与十字型承载支架中心相连接,通过电机驱动部分来带动十字型承载支架运动,而轿壁上存在的卡槽与十字型承载支架上的滚轮相适配,因此轿壁也会随着十字型承载支架的运动而运动,以此来实现电梯的运作。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所述承载支架包括两根承载钢梁,所述承载钢梁相互垂直拼接,所述承载钢梁三端的边缘设各有一个承重轮支架,所述承重轮支架垂直安装在承载钢梁底面,所述承重轮支架中心设有空槽,空槽内设有承重轮,所述承载钢梁的剩余一端设有驱动部分与电机驱动部分相连接。承载支架内的两根承载钢梁互相出垂直连接作为整个支架的
主体刚性结构,承载钢梁主要使用槽型钢,在两根钢梁构成的十字型支架的三个端点处设置带有承重轮的承重支架,承重支架上通过三段不同长短的连接材料与承重轮相固定,装可以使得承重轮能运动在内中外三层轿壁的卡槽内。十字型承载支架剩下一端设有驱动部分,驱动部分受电机驱动部分带动使得整个轿厢运作。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所述轿壁呈弧形,每块轿壁的圆心角取值为120
°
~150
°
,轿壁旋转到同一位置,轿壁边缘处于同一水平线。由于本轿厢整体呈圆柱体,因此轿壁也均为弧形,为了能够使得内中外三层轿壁全面覆盖整个圆柱形轿厢,因此弧形轿壁的圆心角必须大于120
°
才能确保3层轿壁能够完覆盖整个圆形。同时为了使得轿厢打开时开口更加宽敞,轿壁的弧长由外至内逐渐缩小,才能确保当三层轿壁旋转至同一角度时轿壁边缘处于同一水平线不妨碍人员进出。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所述驱动部分包括离合组件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包括固定轴和动轴,所述动轴分布在固定轴两侧,所述安装有驱动部分的承载钢梁边缘底面设有动力轮支架,所述动力轮支架中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动力轮,所述固定轴的一端与动力轮相连接,所述动轴分为长短轴两段。在承载钢梁的一端设置的驱动部分通过传动轴与十字型承载支架中心的电机相连接,电机驱动传动轴来带动动力轮支架运动,动力轮支架分为上中下三层动力轮,通过长短不一的连接件连接上中下三层动力轮,动力轮支架底端的动力轮卡在轿壁顶端的卡槽内,卡槽内设有粗糙面或者凸起与动力轮相适配,以此实现电机驱动轿壁围绕十字型承载支架旋转运动,最终实现任意方向的单通、双通或者单双通切换。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所述动力轮支架靠近承载钢梁中心一侧设有离合组件,所述离合组件包括组件支架,所属组件支架内设有空槽,所述组件支架侧面上下两端设有连杆,所述连杆与拉杆相连接,所述拉杆与二号电机相连接,所述组件支架空槽内设有控制环并与连杆相连接,所述控制环连接动轴的长轴与短轴的一端,所述短轴的另一端与动力轮相连接,所述长轴的另一端与电机驱动部分相连接。动力轮支架与电机之间设有组件支架和传动轴,传动轴纵向排布分为三根,上下两根为动轴,中间为固定轴,固定轴直接连接电机穿过离合组件与动力轮相连接,而动轴分为长短两根轴,在离合组件的组件支架外侧面两侧上设有的连杆一端连接组件支架内的控制环,另一端依次连接拉杆以及二号电机。动轴的短轴一端连接动力轮,动轴的长轴一端连接电机,而短轴的另一端连接在控制环上。通过二号电机驱动控制环可以控制动轴的长短轴是否相连接,进而控制动力轮支架上的动力轮是否运动,最终实现对不同位置的轿壁是否运动。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所述电机驱动部分包括中心轴和电机,所述中心轴安装在电机中心,所述中心轴上设有三个齿轮,所述上下两端的齿轮与动轴长轴一端相连接,所述中间位置的齿轮与固定轴相连接。电机中心上设有中心轴,中心轴上中下三层齿轮分别连接三根传动轴。电机带动中心轴上的齿轮来驱动传动轴运动,最终实现对动力轮的控制。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所述轿壁包括内壁和中壁,所述内壁和中壁均为双层壁,所述中壁外还设有单层外壁,所述轿壁顶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尺寸与承重轮相适配。轿厢分为内中外三层轿壁,每一层轿壁顶端都有与承重轮和动力轮相适配的凹槽轨道,三层轿壁中仅有外层轿壁为单层轿壁,三层轿壁在轿顶中心电机的控制下可以实现正向双通、正向单通、异向双通、异向单通。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轿厢可以实现单通、双通的切换,且可同时实现异层异向开门。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离合传动的轿厢整体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离合传动轿厢开合方向的原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离合传动的轿厢开合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离合传动轿厢的承载支架示意图。
[0017]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离合传动轿厢传动组件的结构图。
[0018]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离合传动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包括轿厢部分,所述轿厢部分包括轿壁(2)和轿顶(1),所述轿壁(2)底端设有轿底(3),其特征在于,所述轿顶(1)设有承载支架(1.1),所述轿顶中心设有电机驱动部分并与承载支架(1.1)连接,所述驱动部分内通过传动轴(1.2.2)与中心电机相连接,传动轴(1.2.2)内包括固定轴(1.2.1.6)与动轴(1.2.1.7),动轴(1.2.1.7)分为长短轴,控制环(1.2.1.5)连接动轴(1.2.1.7)的长短轴,并使用二号电机(1.2.1.2)驱动控制环(1.2.1.5)来控制动轴(1.2.1.7)的长短轴是否连接,所述轿壁(2)设有三层并与承载支架(1.1)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支架(1.1)包括两根承载钢梁(1.1.1),所述承载钢梁(1.1.1)相互垂直拼接,所述承载钢梁(1.1.1)三端的边缘设各有一个承重轮支架(1.1.2),所述承重轮支架(1.1.2)垂直安装在承载钢梁(1.1.1)底面,所述承重轮支架(1.1.2)中心设有空槽,空槽内设有承重轮(1.1.3),所述承载钢梁(1.1.1)的剩余一端设有驱动部分与电机驱动部分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壁(2)呈弧形,每块轿壁(2)的圆心角取值为120
°
~150
°
,轿壁旋转到同一位置,轿壁边缘处于同一水平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分包括离合组件(1.2.1)和传动轴(1.2.2),所述传动轴(1.2.2)包括固定轴(1.2.1.6)和动轴(1.2.1.7),所述动轴(1.2.1.7)分布在固定轴(1.2.1.6)两侧,所述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世平胡鹏飞黄光兴谢倩孙婷婷张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