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403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架结构,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底板,所述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滑动连接于底板上表面,所述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匹配设置,所述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底部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顶部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调节组件匹配设置,所述底板下方位置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与底板底面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通过设置的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匹配设置形成完整的框架结构,对轿厢进行安装,通过调节组件便于调节框架的间距对轿厢进行匹配的安装,提升使用效果,在底板的下部设置有托板,通过托板上表面与底板底面之间的缓冲组件便于对电梯下行到达底层的震动力进行缓冲,提升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轿厢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轿厢
,具体为一种电梯轿厢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轿厢是电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箱形空间。轿厢一般由轿底、轿壁、轿顶、轿门等主要部件构成。是电梯用来运载乘客或货物及其他载荷的轿体部件,轿厢式电梯空间环境的设计必须以满足乘客对电梯的使用功能需求为核心;轿厢式电梯空间环境设计一定要遵循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的一般规律,设计风格要与建筑空间的设计风格相协调、空间环境与周围大环境相融合,电梯轿厢在安装时外部需要安装框架结构使其与电梯天井口的内壁进行稳定的连接;
[0003]现有的电梯轿厢架结构设置较为单一,不便于进行调距,安装时不便于根据轿厢的外部尺寸进行匹配的调节,可能会造成轿厢在框架内部安装不够贴合,降低了使用效果,且现有的轿厢框架结构底部大多没有设置缓冲结构,电梯下行到达底层时,降低了轿厢运行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架结构,通过设置的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匹配设置形成完整的框架结构,对轿厢进行安装,通过调节组件便于调节框架的间距对轿厢进行匹配的安装,提升使用效果,在底板的下部设置有托板,通过托板上表面与底板底面之间的缓冲组件便于对电梯下行到达底层的震动力进行缓冲,提升稳定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厢架结构,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底板,所述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滑动连接于底板上表面,所述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匹配设置,所述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底部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顶部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调节组件匹配设置,所述底板下方位置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与底板底面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
[0006]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底面均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的外壁上均对称开设有连接槽口。
[0007]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空心杆、调节杆和调节螺母,所述调节杆滑动连接于空心杆内部,所述调节螺母螺纹连接于调节杆与空心杆连接处。
[0008]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母内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空心杆通过轴承与调节螺母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母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与内螺纹匹配设置的外螺纹。
[0009]优选的,所述空心杆一端嵌装设置于第一架体底部一侧内,所述调节杆一端与第二架体底部一侧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凹槽和支撑杆,所述凹槽等距开设于第一架体顶部一
侧,所述支撑杆一端与第二架体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另一端滑动连接于凹槽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一端与凹槽内壁之间设置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上套接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凹槽两侧对称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支撑杆滑动于凹槽内壁一端对称安装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定位槽滑动间隙配合。
[0012]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空心柱体和连接柱体,所述连接柱体底端滑动连接于空心柱体内,所述连接柱体底端与空心柱体内部之间设置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上套接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
[0013]优选的,所述空心柱体底端固定连接于托板上表面,所述空心柱体均匀分布等距设置有多组,所述连接柱体顶端与底板底面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空心柱体内壁对称开设有槽口,所述连接柱体底端对称设置固定安装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于槽口内。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底板安装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均滑动连接于底板上表面,通过两组架体的匹配设置形成完整的框架结构,对轿厢进行安装,通过调节组件便于调节两组框架的间距对轿厢进行匹配的安装,调节组件调节间距的同时,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顶部之间设置的支撑组件对其调节后的间距进行稳定的支撑,便于调节的架体结构使得轿厢在框架内安装更加贴合,提升使用效果;
[0017]2、通过在底板的下部设置托板,通过托板上表面与底板底面之间的缓冲组件便于对电梯下行到达底层的震动力进行缓冲,缓冲组件的空心柱体设置于托板上表面,连接柱体与底板底面固定连接,通过连接柱体与空心柱体内壁之间设置的第二压缩弹簧产生缓冲力,提升了轿厢运行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架体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调节组件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组件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缓冲组件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第一架体;101、连接槽口;2、第二架体;3、底板;4、调节组件;401、空心杆;402、调节杆;403、调节螺母;5、支撑组件;501、凹槽;502、支撑杆;6、托板;7、缓冲组件;701、空心柱体;702、连接柱体;8、滑槽;9、滑块;10、第一压缩弹簧;11、定位槽;12、定位块;13、第二压缩弹簧;14、槽口;15、滑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厢架结构,包括第一架体1、第二架体2和底板3,第一架体1与第二架体2滑动连接于底板3上表面,底板3上表面开设有滑槽8,第一架体1与第二架体2底面均固定安装有滑块9,滑块9与滑槽8滑动间隙配合,第一架体1与第二架体2的外壁上均对称开设有连接槽口101,第一架体1与第二架体2匹配设置;
[0026]第一架体1与第二架体2底部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4,调节组件4包括空心杆401、调节杆402和调节螺母403,调节杆402滑动连接于空心杆401内部,调节螺母403螺纹连接于调节杆402与空心杆401连接处,调节螺母403内固定安装有轴承,空心杆401通过轴承与调节螺母403转动连接,调节螺母403内设置有内螺纹,调节杆402上设置有与内螺纹匹配设置的外螺纹,空心杆401一端嵌装设置于第一架体1底部一侧内,调节杆402一端与第二架体2底部一侧固定连接;
[0027]第一架体1与第二架体2顶部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5,支撑组件5与调节组件4匹配设置,支撑组件5包括凹槽501和支撑杆502,凹槽501等距开设于第一架体1顶部一侧,支撑杆502一端与第二架体2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支撑杆502另一端滑动连接于凹槽501内部,支撑杆502一端与凹槽501内壁之间设置有阻尼器,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架结构,包括第一架体(1)、第二架体(2)和底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1)与第二架体(2)滑动连接于底板(3)上表面,所述第一架体(1)与第二架体(2)匹配设置,所述第一架体(1)与第二架体(2)底部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4),所述第一架体(1)与第二架体(2)顶部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5),所述支撑组件(5)与调节组件(4)匹配设置,所述底板(3)下方位置设置有托板(6),所述托板(6)与底板(3)底面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上表面开设有滑槽(8),所述第一架体(1)与第二架体(2)底面均固定安装有滑块(9),所述滑块(9)与滑槽(8)滑动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架体(1)与第二架体(2)的外壁上均对称开设有连接槽口(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空心杆(401)、调节杆(402)和调节螺母(403),所述调节杆(402)滑动连接于空心杆(401)内部,所述调节螺母(403)螺纹连接于调节杆(402)与空心杆(401)连接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母(403)内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空心杆(401)通过轴承与调节螺母(403)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母(403)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调节杆(402)上设置有与内螺纹匹配设置的外螺纹。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杆(401)一端嵌装设置于第一架体(1)底部一侧内,所述调节杆(4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元康骏张龙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科力斯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