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板组件及交通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757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仪表板组件及交通工具。其中,仪表板组件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座位、第二座位车辆,包括:第一部,用于与第一座位相对设置;第二部,用于与第二座位相对设置;以及中间部,用于与第一座位、第二座位之间的区域相对设置,包括本体及可相对本体打开的托架,本体提供一容纳空间,托架包括门体及承托部;其中,仪表板组件具有第一结构或第二结构,在第一结构,门体与本体封闭,承托部位于容纳空间内;在第二结构,门体相对本体打开,承托部从容纳空间延伸至第一座位、第二座位之间的区域。以优化车内空间及提升使用便利性。以优化车内空间及提升使用便利性。以优化车内空间及提升使用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仪表板组件及交通工具


[0001]本技术涉及仪表板组件及交通工具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如图1所示,传统的车辆的驾驶舱5的布置基本为主驾驶位51、副驾驶位(图中未显示),在主驾驶位51与副驾驶位的前方设置仪表板52,中控台53采用固定形式设置于主驾驶位51与副驾驶位之间,即位置无法改变,一侧固定连接于地面,另一侧固定连接于仪表板52。
[0003]中控台53从前侧仪表板52位置一直到后排脚部位置,尺寸较长,前侧为和仪表板52衔接,通常做的比较宽,对空间的占用很大,对前后排腿部空间造成影响并限制了座椅的布置空间,影响乘坐舒适性。且传统的中控台53将主驾驶位51与副驾驶位及后排乘客完全隔开,在实际用车过程中,会有交换驾驶的需要,特别是高速长途驾驶中,在车内交换驾驶更加便利,并可避免高速公路下车带来的安全风险。
[0004]另外,中控台53上的操作按键、换挡以及储物等功能部固定在特定的位置,对位于主驾驶位51、副驾驶位不同位置的使用者并不需要操作某些功能部,某些功能部也不需要一直使用,如此导致空间利用率差。且由于功能部的位置固定,对于不同使用者的操作体验较差,且便利性不足,当主驾驶位51或副驾驶位调节到不同位置时,与中控台53之间的位置也发生相对改变,也会降低操作控制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仪表板组件。
[0006]本技术的另一目是提供一种交通工具。
[0007]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一种仪表板组件,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座位、第二座位,包括:第一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座位相对设置;第二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座位相对设置;以及中间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座位、所述第二座位之间的区域相对设置,包括本体及可相对所述本体打开的托架,所述本体提供一容纳空间,所述托架包括门体及承托部;其中,所述仪表板组件具有第一结构或第二结构,在所述第一结构,所述门体与所述本体封闭,所述承托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在所述第二结构,所述门体相对所述本体打开,所述承托部从所述容纳空间延伸至第一座位、第二座位之间的区域。
[0008]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可相对本体打开的托架,可取消对比方案的中控台的设计,大大增加车内空间,乘坐更加舒适,且使空间布置使用更加灵活,在无需操作使用时,可将托架收起,提升不同位置乘员的乘坐体验。同时托架收起于本体时,座位之间区域为空,可供乘员随意通过,若有交换驾驶等需求,可在车内完成,增加便利性及安全性。
[0009]在所述的仪表板组件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部的表面由所述本体及所述门体构成。
[0010]在所述的仪表板组件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结构,所述门体相对所
述本体打开的位置包括第一开启位置及第二开启位置,在所述第一开启位置,所述承托部从所述容纳空间延伸出第一距离;在所述第二开启位置,所述承托部从所述容纳空间延伸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0011]在所述的仪表板组件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仪表板组件还包括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位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托架通过所述导向机构连接于所述本体,并可沿所述导向机构伸出于所述容纳空间。
[0012]在所述的仪表板组件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仪表板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托架与所述本体,以驱动所述托架相对于所述本体伸出。
[0013]在所述的仪表板组件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为PUSH

PUSH机构。
[0014]在所述的仪表板组件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门体具有操作部。
[0015]在所述的仪表板组件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部包括多个所述托架,所述多个托架在所述本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其中,至少一个托架的承托部与另一个托架的承托部包括不同的功能件。
[0016]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的一种交通工具,包括如上所述的仪表板组件,所述交通工具无中控台。
[0017]在所述的交通工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交通工具还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座位、第二座位,所述第一座位与所述第二座位之间具有一区域;在所述仪表板组件的第二结构,所述仪表板组件的中间部的托架位于所述区域。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技术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其中:
[0019]图1为一对比方案的驾驶舱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A为一实施例的交通工具的仪表板组件的第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B为一实施例的交通工具的仪表板组件的第二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A为一实施例的仪表板组件的第一结构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B为一实施例的仪表板组件的第一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A为一实施例的仪表板组件的第二结构中的第一开启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B为一实施例的仪表板组件的第二结构中的第二开启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A为一实施例的承托部延伸出第一距离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B为一实施例的承托部延伸出第二距离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一实施例的PUSH

PUSH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一实施例的交通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100

仪表板组件;
[0032]1001

第一结构;
[0033]1002

第二结构;
[0034]200

第一座位;
[0035]200
’‑
第二座位;
[0036]300

区域;
[0037]1‑
中间部;
[0038]101

表面;
[0039]11

本体;
[0040]10

容纳空间;
[0041]12

托架;
[0042]121

门体;
[0043]1211

第一开启位置;
[0044]1212

第二开启位置;
[0045]122

承托部;
[0046]2‑
第一部;
[0047]3‑
第二部;
[0048]4‑
操作部;
[0049]5‑
驾驶舱;
[0050]5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仪表板组件(100),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座位(200)、第二座位(200

),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2),用于与所述第一座位(200)相对设置;第二部(3),用于与所述第二座位(200

)相对设置;以及中间部(1),用于与所述第一座位(200)、所述第二座位(200

)之间的区域(300)相对设置,包括本体(11)及可相对所述本体(11)打开的托架(12),所述本体(11)提供一容纳空间(10),所述托架(12)包括门体(121)及承托部(122);其中,所述仪表板组件(100)具有第一结构(1001)或第二结构(1002),在所述第一结构(1001),所述门体(121)与所述本体(11)封闭,所述承托部(122)位于所述容纳空间(10)内;在所述第二结构(1002),所述门体(121)相对所述本体(11)打开,所述承托部(122)从所述容纳空间(10)延伸至第一座位(200)、第二座位(200

)之间的区域(3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1)的表面(101)由所述本体(11)及所述门体(121)构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结构(1002),所述门体(121)相对所述本体(11)打开的位置包括第一开启位置(1211)及第二开启位置(1212),在所述第一开启位置(1211),所述承托部(122)从所述容纳空间(10)延伸出第一距离(L1);在所述第二开启位置(1212),所述承托部(122)从所述容纳空间(10)延伸出第二距离(L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