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塔的液压滑提施工方法及其液压滑模装置、提升装置和吊杆连接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6945 阅读:3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塔的液压滑提施工方法及装置,该施工方法包括水塔基础施工、水塔支筒施工、水箱施工及工程收尾四个步骤,其中水塔支筒施工是通过液压滑模施工方法完成,该液压滑模施工方法具体包括装前检查、液压滑模装置的安装、滑模顶升、筒首施工及液压滑模装置拆卸等步骤;水箱施工是通过液压提升施工方法完成,该液压提升施工方法具体包括水箱预制、液压提升装置的安装、水箱提升、水箱就位施工及液压提升装置拆除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及装置具有施工质量稳定、施工安全性好、施工进度易控、施工效率高、施工成本小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程建筑的施工方法及所用到的施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塔的工程施 工方法及所用到的施工装置和连接件。
技术介绍
水塔是一种传统的储水构筑物,在基本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钢铁及有色冶炼等 需要大量水资源储存备用的特种行业中应用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建筑 工程的设计水平、人们对美观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水塔的外观也从英式、倒锥壳形、球形 发展到双曲线形。在水塔的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安全、经济、高效地将大吨位双曲线水箱等 (例如〉500t的水箱)定位安装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极力追求的目标。在水塔的工程施工中,水塔支筒和水箱的施工又是尤为关键的两道工序。 如图1所示,传统的水塔支筒施工是在水塔支筒1内搭设内井架14作支撑,再用手动链 条葫戸15拉升支筒模板16,这种施工方法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水塔支 筒砼壁表面拉裂现象严重;其二,水塔支筒砼壁易产生"穿裙子"现象;其三,施工安全方面 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存在的施工安全隐患较多;其四,施工进度缓慢,施工效率低下,施工 环境较为恶劣的时候,工期更显得捉襟见肘。此外,从施工成本的角度考虑,传统的施工方 法需在工程所在地租用一大批钢管,且随着水塔支筒的上升需人工不停搭设井架,人工费和 材料费的支出较大。由上可见,传统的施工方法及所用到的施工装置不仅难以保证施工质量 的稳定性,而且造成施工成本的居高不下,已难以满足现代化生产中对高标准、低耗费的一 般要求。如图2所示,传统的水箱施工方法是在水塔支筒1的四周搭满堂红脚手架17作为水箱2 的模板支撑系统,通过外井架18的上料系统19来完成模板、钢筋的运输及水箱的现场浇筑 工作。这种施工方法存在以下明显的缺陷和不足(1) 脚手架搭设工作量大,施工投入大,工作效率低;(2) 垂直运输路线长,严重影响施工工期;(3) 高空作业安全隐患较多,如遇大风等恶劣天气,则不能施工;(4) 双曲线形水箱体积庞大,外形复杂,高空作业难以控制各施工参数;(5) 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长,高空养护难,工程质量存在隐患,很难保证水箱的抗渗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施工质量稳定、施工安全性 好、施工进度易控、施工效率高、施工成本小的水塔的液压滑提施工方法,还提供用于该液 压滑提施工方法中的液压滑模装置、液压提升装置和吊杆连接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塔的液压滑提施工方法,所述施 工方法包括水塔基础施工、水塔支筒施工、水箱施工及工程收尾四个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 水塔支筒施工是通过液压滑模施工方法完成,该液压滑模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 装前检查待水塔基础施工完成后,在靠近基础的支筒壁施工处沿水塔支筒的延伸 方向安装钢筋及各种预埋件,并进行施工前的各项检査,符合要求后,从基础杯口顶面开始 安装液压滑模装置(2) 液压滑模装置的安装先从基础杯口顶面向上插接立筋,并按设计间距在立筋上绑 扎水平弧筋,然后在设计的水塔支筒中心位置放置一中心筒,在中心筒的外围固接一圈辐射 梁;在辐射梁下方固接一圈连接立柱,在辐射梁上方铺设层板以形成一滑模操作平台;然后 在辐射梁下方的中心筒外壁上固接一内模支撑架,在滑模操作平台上安装液压控制台、液压 爬升装置及液压管路,并向液压爬升装置中心穿插滑模支撑杆;再在所述连接立柱内侧安装 支筒成型用的外钢模,在所述内模支撑架外围安装支筒成型用的内钢模,并通过中心筒上方 搭设的顶部桁架支撑一套垂直送料装置;最后在已安装完的滑模构架向上滑升一高度后再在 其下方吊接内挂架和外挂架,完成整个液压滑模装置的安装;(3) 滑模顶升液压滑模装置组装完毕后先进行机具联动试验,机具联动试验合格后, 开始进行第一层支筒壁的浇筑;浇筑完第一层后通过所述液压滑模装置提升内、外钢模,再 浇筑第二层支筒壁,不断重复本步骤的滑模顶升工序,直至浇筑完的水塔支筒达到设计高度;(4) 筒首施工及液压滑模装置拆卸当滑模顶升完成后,再施工支筒筒首和筒首立柱 施工完成后拆除所述液压滑模装置,并进行后续步骤的施工。上述技术方案的滑模顶升步骤中,所述液压滑模装置提升内、外钢模的具体操作工序为-当内、外钢模内的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打开液压管路上的所有液压油阀,通过液压控制 台送油给液压爬升装置,液压爬升装置受油压力后沿所述滑模支撑杆向上爬升,爬升一高度 后调中、调平,回油并停止爬升,再浇筑下一层混凝土。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水箱施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 水箱预制当水塔支筒施工完毕后,在围绕支筒的地面上先预制一水箱;(2) 液压提升装置的安装水箱预制完成后,将一环梁底座固定在支筒顶部预留的筒首 立柱上,在环梁底座上安装环形支撑架,在环形支撑架上固接下钢环梁,在下钢环梁上沿周 向均匀固定若干个液压千斤顶,在液压千斤顶上放置上钢环梁;然后在上、下钢环梁上安装6一圈吊杆组件,使吊杆组件穿过上、下钢环梁并与预制的水箱吊接;完成整个液压提升装置 的安装;(3) 水箱提升在所述液压提升装置安装后、提升前,进行实荷试压试验及油路超压试 验,经检查合格后开始进行水箱的提升;开始提升时先使液压千斤顶顶升所述的上钢环梁, 并带动卡在上钢环梁上的吊杆组件上升,待液压千斤顶完成一个行程后使吊杆组件同时卡在 下钢环梁处,然后让液压千斤顶回油,上钢环梁随之回落,再使吊杆组件同时卡在回落后的 上钢环梁上,完成一次提升循环;重复本步骤持续进行提升,并在提升过程中不断縮短吊杆 组件,直至将水箱提升到设计高度;(4) 水箱就位施工及液压提升装置拆除当水箱提升到设计高度后,将水箱固定于水塔 支筒顶部,最后根据先安后拆、先连接部件后承重部件拆除的原则拆除液压提升装置。上述技术方案的水箱提升步骤中, 一次提升循环的具体操作方法为首先通过套在吊杆 组件上的上螺帽使吊杆组件卡在上钢环梁上,然后使所述液压千斤顶通油加压顶升上钢环梁, 上钢环梁通过顶升上螺帽带动整个吊杆组件上升,吊杆组件带动其底部吊接的水箱上升;待 所述液压千斤顶完成一个行程后,通过套在吊杆组件上的下螺帽使吊杆组件同时卡在下钢环 梁上,然后让液压千斤顶回油,上钢环梁随液压千斤顶回落;最后通过回调所述的上螺帽使 吊杆组件重新卡在回落后的上钢环梁上,完成一次提升循环。上述技术方案的吊杆组件包括其顶部设置的吊装丝杆、吊装丝杆下方不断接长的吊装圆 杆和吊杆连接件,所述水箱提升步骤中縮短吊杆组件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当所述顶部的吊装 丝杆提升到顶后,从上方吊住吊装丝杆使其不往下掉,然后解开吊杆连接件并卸下一根吊装 圆杆,再将吊装丝杆下放,重新通过吊杆连接件续接上与已卸吊装圆杆相邻的另外两根杆件。上述技术方案中,水箱施工的技术要点包括有① 吊装前水箱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80%;② 正式吊装之前应进行试吊(以确保吊装过程的安全平稳进行),试吊时先将水箱吊离地 面约300mm,静压12h后检查油路系统、各杆件及吊装大架, 一切正常后才能正式进行吊装;(D吊装过程中,上下调整螺帽时应统一号令,严格确保相一致的圈数,以保证吊杆组件 受力均匀;④吊装过程中,吊杆组件的縮短换接杆应严格执行四根一组的规定,即每次换接杆时必 须保证有3/4的吊杆组件受力。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塔的液压滑提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水塔基础施工、水塔支筒施工、水箱施工及工程收尾四个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塔支筒施工是通过液压滑模施工方法完成,该液压滑模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装前检查:待水塔基础施工完成后,在靠 近基础的支筒壁施工处沿水塔支筒的延伸方向安装钢筋及各种预埋件,并进行施工前的各项检查,符合要求后,从基础杯口顶面开始安装液压滑模装置; (2)液压滑模装置的安装:先从基础杯口顶面向上插接立筋,并按设计间距在立筋上绑扎水平弧筋,然后在设 计的水塔支筒中心位置放置一中心筒,在中心筒的外围固接一圈辐射梁;在辐射梁下方固接一圈连接立柱,在辐射梁上方铺设层板以形成一滑模操作平台;然后在辐射梁下方的中心筒外壁上固接一内模支撑架,在滑模操作平台上安装液压控制台、液压爬升装置及液压管路,并向液压爬升装置中心穿插滑模支撑杆;再在所述连接立柱内侧安装支筒成型用的外钢模,在所述内模支撑架外围安装支筒成型用的内钢模,并通过中心筒上方搭设的顶部桁架支撑一套垂直送料装置;最后在已安装完的滑模构架向上滑升一高度后再在其下方吊接内挂架和外挂架,完成整个液压滑模装置的安装; (3)滑模顶升:液压滑模装置组装完毕后先进行机具联动试验,机具联动试验合格后,开始进行第一层支筒壁的浇筑;浇筑完第一层后通过所述液压滑模装置提升内、外钢模,再浇筑第二层支筒壁;不断重复本步骤的滑模顶 升工序,直至浇筑完的水塔支筒达到设计高度; (4)筒首施工及液压滑模装置拆卸:当滑模顶升完成后,再施工支筒筒首和筒首立柱;施工完成后拆除所述液压滑模装置,并进行后续步骤的施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友江钟国良高新飞杨兴川李勇军石艳萍周晓春钟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