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容量干式电抗器撑条等分定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631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容量干式电抗器撑条等分定位工装,包括多组扇形等分工装组件,且每组扇形等分工装组件均包括多层扇形等分工装,所述扇形等分工装包括内挡条、外挡条和辐条,且各个辐条沿着圆周方向均布于所述内挡条和外挡条之间,相邻辐条之间的间隙形成气孔,各个扇形等分工装两边最外侧辐条之间的夹角均为α,所述辐条上设有限位槽,且撑条下端置于所述限位槽中,所述限位槽的槽底设有多个供树脂流出的工艺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扇形等分工装的辐条上均设置了限位槽,撑条分别插入对应的限位槽中,保证逐层间的撑条中心线对正,并且圆周均布的撑条上、下端面均在同一水平方向上,而限位槽内的工艺孔保证树脂顺利流出,不影响散热。影响散热。影响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容量干式电抗器撑条等分定位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干式电抗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大容量干式电抗器撑条等分定位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大容量干式平波电抗器作为超高压、远距离直流输电线路中的关键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国家能源战略重点工程中,该产品投入运行后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运行。为了满足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需要,干式平波电抗器的重力和绕组直径均大大增加,目前大容量干式平波电抗器重量已经达到80t(吨),绕组直径可达5m左右,层数可达20层以上,其俯视结构如图1所示。由于大容量干式平波电抗器体积庞大且重量是常见绕组的几倍,每层线圈之间需采用油隙撑条分割以保证电气性能参数,撑条高度将近4000mm。如图1~2所示,由于线圈直径较大,撑条等分沿圆周方向一般至少72等分,并且随着线圈直径增加,线圈外围的撑条等分沿圆周方向可增至96等分。根据线圈短路力及散热要求,撑条等分不仅要求每一层圆周方向均匀,同时要求线圈由内径侧至外径侧逐层间的撑条中心线对正,且要求所有撑条上、下端面平齐,同时入炉干燥必须保证线圈底部各层气道通畅,热辐射均匀,否则无法保证线圈在干燥过程中有效固化,因此在满足热辐射均匀的状态下,如何提高干式电抗器线圈制造撑条等分放置精度,成为干式电抗器生产的瓶颈之一。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1628797O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大容量干式电抗器撑条等分支撑工装及支撑结构,其解决了大容量产品撑条等分精度问题,但实际使用中发现该结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使用中随着绕制过程拉紧力的不断施加,撑条容易左右窜动,因此无法保证层数多的线圈由内径侧至外径侧逐层间的撑条中心线对正,而且部分撑条经窜动后处于悬空状态,悬空撑条在入炉固化后会发生收缩导致在没有支撑的部位下沉,从而造成圆周均布的撑条上、下端面不在同一水平方向上,产生撑条倾斜现象,另外该工装无法使扇形等分工装表面的树脂顺利流出,随着绕制层数的递增,树脂会累积在扇形等分工装表面,这大大影响了后期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容量干式电抗器撑条等分定位工装,其在扇形等分工装的辐条上设置了限位槽,撑条分别插入对应的限位槽中,从而保证逐层间的撑条中心线对正,并且圆周均布的撑条上、下端面均在同一水平方向上,而限位槽内的工艺孔则保证了工装表面以及限位槽内树脂顺利流出,不影响散热。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大容量干式电抗器撑条等分定位工装,包括多组扇形等分工装组件,且每组扇形等分工装组件均包括多层扇形等分工装,所述扇形等分工装包括内挡条、外挡条和辐条,且各个辐条沿着圆周方向均布于所述内挡条和外挡条之间,相邻辐条之间的间隙形成气孔,各个扇形等分工装两边最外侧辐条之间的夹角均为α,所述辐条上设有限位槽,且撑
条下端置于所述限位槽中,所述限位槽的槽底设有多个供树脂流出的工艺孔。
[0007]各组扇形等分工装组件包括对应72等分第一撑条的第一扇形等分工装组件和对应96等分第二撑条的第二扇形等分工装组件。
[0008]所述第一扇形等分工装组件包括多层第一扇形等分工装,所述第一扇形等分工装上沿着圆周方向均布设有6根第一辐条,且每根第一辐条上均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槽底等间距地设有多个第一工艺孔,第一撑条下端分别置于对应的第一限位槽中。
[0009]所述第一扇形等分工装包括第一外挡条和第一内挡条,各根第一辐条均设于所述第一外挡条和第一内挡条之间,并且相邻第一辐条之间形成第一气孔。
[0010]所述第一限位槽宽度β1大于第一撑条的宽度W1,所述第一限位槽深度h1为第一扇形等分工装厚度的1/4,所述第一工艺孔直径γ1小于第一撑条宽度W1。
[0011]所述第二扇形等分工装组件包括多层第二扇形等分工装,所述第二扇形等分工装上沿着圆周方向均布设有8根第二辐条,且每根第二辐条上均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槽底等间距地设有多个第二工艺孔,第二撑条下端分别置于对应的第二限位槽中。
[0012]所述第二扇形等分工装包括第二外挡条和第二内挡条,各根第二辐条设于所述第二外挡条和第二内挡条之间,并且相邻第二辐条之间形成第二气孔。
[0013]所述第二限位槽宽度β2大于第二撑条宽度W2,所述第二限位槽深度h2为第二扇形等分工装厚度的1/4,所述第二工艺孔直径γ2小于第二撑条宽度W2。
[0014]各组扇形等分工装组件围合呈一圆形且下侧通过支撑组件支撑,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汇流排、接胶盘和支撑块,其中汇流排和支撑块均设于所述接胶盘上,所述汇流排包括支板和拉板,且各个支板沿着圆周方向均布,相邻支板之间均设有拉板,各组扇形等分工装组件分别设于对应的两个支板之间,并且所述扇形等分工装组件中的各个扇形等分工装通过对应的支撑块支撑。
[0015]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16]1、本技术在扇形等分工装的辐条上设置了限位槽,撑条分别插入对应的限位槽中,从而保证逐层间的撑条中心线对正,并且圆周均布的撑条上、下端面均在同一水平方向上,同时避免撑条窜动。
[0017]2、本技术在限位槽内设有工艺孔,保证了工装表面以及限位槽内树脂顺利流出,不影响散热。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针对的大容量干式电抗器俯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各组扇形等分工装组件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任意一瓣扇形等分工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中的第一扇形等分工装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中的A

A视图,
[0023]图6为图3中的第二扇形等分工装示意图,
[0024]图7为图6中的B

B视图,
[0025]图8为本技术采用的支撑组件支撑状态示意图,
[0026]图9为图8中的A处放大图,
[0027]图10为图9中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28]图11为图10中的B处放大图。
[0029]其中,1为第一等分撑条,2为第二等分撑条,3为汇流排,301为第一支板,3011为安装侧板,3012为第一连接板,302为第二支板,3021为端子板,3022为第二连接板,303为拉板,4

第一扇形等分工装,401为第一工艺孔,402为第一气孔,403为第一外挡条,404为第一内挡条,405为第一限位槽,406为第一辐条,5为第二扇形等分工装,501为第二工艺孔,502为第二气孔,503为第二外挡条,504为第二内挡条,505为第二限位槽,506为第二辐条,6为支撑块,7为接胶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31]如图1~11所示,本技术包括多组扇形等分工装组件,且每组扇形等分工装组件均包括多层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扇形等分工装,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容量干式电抗器撑条等分定位工装,包括多组扇形等分工装组件,且每组扇形等分工装组件均包括多层扇形等分工装,所述扇形等分工装包括内挡条、外挡条和辐条,且各个辐条沿着圆周方向均布于所述内挡条和外挡条之间,相邻辐条之间的间隙形成气孔,各个扇形等分工装两边最外侧辐条之间的夹角均为α,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上设有限位槽,且撑条下端置于所述限位槽中,所述限位槽的槽底设有多个供树脂流出的工艺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干式电抗器撑条等分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各组扇形等分工装组件包括对应72等分第一撑条(1)的第一扇形等分工装组件和对应96等分第二撑条(2)的第二扇形等分工装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容量干式电抗器撑条等分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形等分工装组件包括多层第一扇形等分工装(4),所述第一扇形等分工装(4)上沿着圆周方向均布设有6根第一辐条(406),且每根第一辐条(406)上均设有第一限位槽(405),所述第一限位槽(405)槽底等间距地设有多个第一工艺孔(401),第一撑条(1)下端分别置于对应的第一限位槽(405)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容量干式电抗器撑条等分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形等分工装(4)包括第一外挡条(403)和第一内挡条(404),各根第一辐条(406)均设于所述第一外挡条(403)和第一内挡条(404)之间,并且相邻第一辐条(406)之间形成第一气孔(40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容量干式电抗器撑条等分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405)宽度β1大于第一撑条(1)的宽度W1,所述第一限位槽(405)深度h1为第一扇形等分工装(4)厚度的1/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胜男张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