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喷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6298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喷码装置,包括底箱,底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凹型框,凹型框内腔的顶部设置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喷码机头,底箱内腔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电动气缸,电动气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喷码机头,能够对电缆进行喷码操作,通过设置电动气缸、承载板、支撑杆和压板,能够对电缆进行夹持固定,避免电缆在喷码过程中产生移动,通过设置旋转电机、扇叶和加热电阻丝,能够对喷码后的电缆进行烘干,避免喷码刮花,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在喷码时能够对电缆进行固定,避免电缆产生移动,同时还能够对喷码进行快速烘干的优点。能够对喷码进行快速烘干的优点。能够对喷码进行快速烘干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喷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喷码
,具体为一种电缆喷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整个外层包裹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在电缆生产完成后,需要使用喷码机对电缆表面的绝缘层进行喷码处理,用于表明出厂厂家和电缆型号,现有的电缆喷码装置虽然能够满足喷码需求,但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授权号为CN209938052U所提供的一种用于电缆的喷码装置,该专利基准杆的设置用于模拟电缆所在位置的高度,方便喷码头与电缆之间的相对高度的调节,安装杆可升降的连接在连接杆上实现喷码头与基准杆之间相对高度的可调节,方便根据电缆直径对相对高度进行调节,使喷码效果更好,同时依靠锥形固定柱的设置,使喷码头的高度调节更加便于操作,但是该喷码装置在喷码时并不具备对电缆的固定功能,在喷码时电缆容易产生移动,造成喷码混乱,同时在喷码后也不能快速对电缆表面进行烘干,电缆在收卷时喷码容易刮花,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缆喷码装置,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喷码装置,具备在喷码时能够对电缆进行固定,避免电缆产生移动,同时还能够对喷码进行快速烘干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喷码装置,包括底箱,所述底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凹型框,所述凹型框内腔的顶部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喷码机头,所述底箱内腔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电动气缸,所述电动气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顶部左右两侧的前后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顶部通过垫块固定连接有风管,所述风管的内腔通过支杆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风管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加热电阻丝。
[0005]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凹型框内腔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右侧与凹型框内腔的右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底部与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凹型框内腔的顶部开设有配合滑块使用的滑槽,所述滑块的外表面与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凹型框左侧的底部开设有进线孔,所述凹型框右侧的底部开设有出线孔。
[0008]优选的,所述底箱顶部左右两侧的前后位置均开设有通孔,且支撑杆的外表面与
通孔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压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凹型框的正面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箱门。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本技术通过设置喷码机头,能够对电缆进行喷码操作,通过设置电动气缸、承载板、支撑杆和压板,能够对电缆进行夹持固定,避免电缆在喷码过程中产生移动,通过设置旋转电机、扇叶和加热电阻丝,能够对喷码后的电缆进行烘干,避免喷码刮花,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在喷码时能够对电缆进行固定,避免电缆产生移动,同时还能够对喷码进行快速烘干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底箱结构侧视剖视图。
[0016]图中:1、底箱;2、凹型框;3、移动机构;301、伺服电机;302、螺纹杆;303、螺纹套;4、连接杆;5、喷码机头;6、电动气缸;7、承载板;8、支撑杆;9、压板;10、风管;11、旋转电机;12、扇叶;13、加热电阻丝;14、滑块;15、滑槽;16、进线孔;17、出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请参阅图1

4,一种电缆喷码装置,包括底箱1,底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凹型框2,凹型框2内腔的顶部设置有移动机构3,移动机构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连接杆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喷码机头5,底箱1内腔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电动气缸6,电动气缸6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7,承载板7顶部左右两侧的前后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8,支撑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板9,压板9的顶部通过垫块固定连接有风管10,风管10的内腔通过支
杆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11,旋转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扇叶12,风管10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加热电阻丝13,通过设置喷码机头5,能够对电缆进行喷码操作,通过设置电动气缸6、承载板7、支撑杆8和压板9,能够对电缆进行夹持固定,避免电缆在喷码过程中产生移动,通过设置旋转电机11、扇叶12和加热电阻丝13,能够对喷码后的电缆进行烘干,避免喷码刮花,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在喷码时能够对电缆进行固定,避免电缆产生移动,同时还能够对喷码进行快速烘干的优点。
[0021]具体的,移动机构3包括伺服电机301,伺服电机301与凹型框2内腔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伺服电机3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02,螺纹杆302的右侧与凹型框2内腔的右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螺纹杆30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303,螺纹套303的底部与连接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伺服电机301、螺纹杆302和螺纹套303共同构建了移动机构3,能够带动喷码机头5左右移动,进而能够对电缆的左右方向进行喷码。
[0022]具体的,螺纹套3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4,凹型框2内腔的顶部开设有配合滑块14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喷码装置,包括底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凹型框(2),所述凹型框(2)内腔的顶部设置有移动机构(3),所述移动机构(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喷码机头(5),所述底箱(1)内腔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电动气缸(6),所述电动气缸(6)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7),所述承载板(7)顶部左右两侧的前后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板(9),所述压板(9)的顶部通过垫块固定连接有风管(10),所述风管(10)的内腔通过支杆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11),所述旋转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扇叶(12),所述风管(10)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加热电阻丝(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喷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伺服电机(301),所述伺服电机(301)与凹型框(2)内腔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3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其坤黄绍宁徐伟谷玉龙谷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京奥成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