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拱肋便携可移动式存放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5446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管拱肋便携可移动式存放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龟背多模式转运车就位拱肋顶升、(b)运输拱肋至存放区、(c)叉车辅助人工就位运H型钢主支腿、(d)下落拱肋完成受力转换、(e)龟背多模式转运车移出及辅助支腿安装和(f)拱肋存放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可实现钢管拱肋的移动及存放轻便化,安全性高,达到让拱肋去灵活适应地形的目的,减少轨道及龙门吊的使用,大大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的技术特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拱肋便携可移动式存放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钢管拱肋便携可移动式存放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跨越江河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中,常采用无支架缆索吊装斜拉扣挂施工工艺,其中拱桥的钢管拱肋通常分多节段进行加工,拱肋一般在厂内采用“N+1”卧拼或立拼的方式进行预拼装合格后,拆分单节段进行喷涂作业。若拱桥桥址处具备水运条件,拱肋的加工多采用工厂加工制造,在拱桥下布置运输船,通过运输船上的缆索吊机起吊拱肋,并将拱肋纵移到位后直接安装,或采用现场修建钢结构加工厂,通过场内运输至起吊点进行起吊。当拱肋采用现场加工制造时,在加工场内拱肋预拼区多采用双龙门吊抬吊的方式移动拱肋,采用有轨电动平车进入喷涂区作业。拱肋喷涂完成后由提前布设的轨道式电动平车运输至指定地点,采用龙门吊进行起吊存放。
[0003]当采用现场修建钢结构加工厂时,通过流水作业加工、喷涂及存放拱肋,采用有轨电动平车运输配合龙门吊存放拱肋,需要大面积的施工用地来布设电车轨道和硬化龙门吊存放区,对施工场地的广度和规则度要求比较高,占地较多且均为一次投入,无法周转利用,施工成本较大且机动性不强,如果桥址可用存放场地广度受限、地形不规则的情况下,是无法采用以上施工方法完成多段拱肋的周转存放工作。
[0004]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钢管拱肋便携可移动式存放施工方法,主要解决桥位拱肋存放场地广度不足,地形不规则,无法采用平车轨道运输,修建龙门吊存放场来存放拱肋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管拱肋便携可移动式存放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a)龟背多模式转运车就位拱肋顶升
[0008]拱肋在喷涂房喷涂完成后,龟背多模式转运车行驶至拱肋底部相应位置,并在龟背多模式转运车上采用对称四支点支撑放置枕木,人工安装枕木就位后进行顶升,拱肋离开支撑座后移动龟背多模式转运车驶离喷涂房;
[0009](b)运输拱肋至存放区
[0010]龟背多模式转运车缓慢平稳运输,拱肋存放区需提前进行拱肋存放顺序规划,拱肋存放遵循后用先存、先用后存的原则,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形的利用,规避交叉存放的弊端;
[0011](c)叉车辅助人工就位运H型钢主支腿
[0012]龟背多模式转运车转运至拱肋存放区后,采用叉车在支腿存放区叉运H型钢主支腿就位,H型钢主支腿设置在对称的四个对角位置,H型钢主支腿卸落后,配备2

3人精确调整位置,确保拱肋受压点与H型钢主支腿中心基本重合,H型钢主支腿准确就位后,H型钢主支腿的顶面铺设枕木;
[0013](d)下落拱肋完成受力转换
[0014]H型钢主支腿安放完成后,龟背多模式转运车的液压顶升系统应缓慢、均匀、同步卸落拱肋,H型钢主支腿开始受力后,由工作人员观察H型钢主支腿四周地面情况,若地面出现明显下沉开裂后,停止拱肋卸落,龟背多模式转运车同步顶升拱肋后按原路线退回,管理人员分析地面下沉开裂的原因,对地面进行加固处理后方可继续在同样的位置支存拱肋;
[0015](e)龟背多模式转运车移出及辅助支腿安装
[0016]拱肋卸落完成H型钢主支腿受力转换,龟背多模式转运车顶面继续下降,由于拱肋的宽度和长度不同,龟背多模式转运车的移出路线需提前进行规划,可选择侧面或者正面移出,移出需至少2名工作人员配合观察,确保移出过程龟背多模式转运车的顶面不与拱肋相互碰撞,辅助支腿的安放采用人工搬运对位,在H型钢主支腿上设置有辅助支腿的支撑点,人工安放对位时,确保辅助支腿的顶点与H型钢主支腿接触紧密,然后在辅助支腿底部螺栓孔划线标识,所有辅助支腿螺栓孔标识完成后,采用小型电钻在地面钻孔并安放膨胀螺栓固定辅助支腿底部,以达到稳定主支腿的目的,防止拱肋因意外碰撞导致支腿失稳倾覆;
[0017](f)拱肋存放完成
[0018]辅助支腿安装完成后,管理人员对所有H型钢主支腿的稳定程度做全面检查验收,安排对场地内钻渣等杂物进行清扫,为确保安全,相邻拱肋节段存放距离大于1m,同区域内拱肋存放完成后设置水马进行封闭,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出入。
[0019]优选地,在所述步骤(b)中,龟背多模式转运车行进路线最大坡度不超过7%。
[0020]优选地,在所述步骤(c)中,所述H型钢主支腿包括H型钢结构、上钢盖板和下钢盖板,所述上钢盖板、下钢盖板分别设在所述H型钢结构的上端和下端。
[0021]优选地,所述上钢盖板的宽度与所述H型钢结构的宽度相等,所述下钢盖板的宽度大于所述上钢盖板的宽度。
[0022]优选地,在所述步骤(e)中,所述辅助支腿为小型钢管结构。
[0023]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4]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捷可移动式的拱肋存放施工方法,实现拱肋的移动及存放轻便化,安全性高,减少轨道及龙门吊的使用,让拱肋去适应地形,可在不规则地形下高效利用土地,减少占地,降低成本,实现了周边环境的最大保护。
[0025]2、传统的拱肋存放采用有轨电车配合龙门吊存放,占用场地大,需要较为规则的地形,而采用移动支腿存放拱肋,支腿具有灵活轻便,叉车辅助就位后,由人工精确调整支腿位置,下落拱肋进行存放,可根据拱肋的不同长度设置存放角度,以达到最大限度空间利用的目的,节省大量用地。
[0026]3、由于拱肋预拼装一般采用卧拼法,支腿设计为钢性多支点结构,是可周转利用材料,可在多个大桥重复使用。同时相对于传统施工方法,减少大量轨道基础的施工,相对成本更优。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步骤(a)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步骤(b)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步骤(c)示意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步骤(d)示意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步骤(e)示意图;
[0032]图6为本专利技术步骤(f)示意图。
[0033]图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34]1、拱肋;2、龟背多模式转运车;3、H型钢主支腿;31、H型钢结构;32、上钢盖板;33、下钢盖板;4、辅助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实施例
[0037]一种钢管拱肋便携可移动式存放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8](a)龟背多模式转运车2就位拱肋1顶升
[0039]拱肋1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拱肋便携可移动式存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龟背多模式转运车(2)就位拱肋(1)顶升拱肋(1)在喷涂房喷涂完成后,龟背多模式转运车(2)行驶至拱肋(1)底部相应位置,并在龟背多模式转运车(2)上采用对称四支点支撑放置枕木,人工安装枕木就位后进行顶升,拱肋(1)离开支撑座后移动龟背多模式转运车(2)驶离喷涂房;(b)运输拱肋(1)至存放区龟背多模式转运车(2)缓慢平稳运输,拱肋(1)存放区需提前进行拱肋(1)存放顺序规划,拱肋(1)存放遵循后用先存、先用后存的原则,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形的利用,规避交叉存放的弊端;(c)叉车辅助人工就位运H型钢主支腿(3)龟背多模式转运车(2)转运至拱肋(1)存放区后,采用叉车在支腿存放区叉运H型钢主支腿(3)就位,H型钢主支腿(3)设置在对称的四个对角位置,H型钢主支腿(3)卸落后,配备2

3人精确调整位置,确保拱肋(1)受压点与H型钢主支腿(3)中心基本重合,H型钢主支腿(3)准确就位后,H型钢主支腿(3)的顶面铺设枕木;(d)下落拱肋(1)完成受力转换H型钢主支腿(3)安放完成后,龟背多模式转运车(2)的液压顶升系统应缓慢、均匀、同步卸落拱肋(1),H型钢主支腿(3)开始受力后,由工作人员观察H型钢主支腿(3)四周地面情况,若地面出现明显下沉开裂后,停止拱肋(1)卸落,龟背多模式转运车(2)同步顶升拱肋(1)后按原路线退回,管理人员分析地面下沉开裂的原因,对地面进行加固处理后方可继续在同样的位置支存拱肋(1);(e)龟背多模式转运车(2)移出及辅助支腿(4)安装拱肋(1)卸落完成H型钢主支腿(3)受力转换,龟背多模式转运车(2)顶面继续下降,由于拱肋(1)的宽度和长度不同,龟背多模式转运车(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强韦强张坤球许建文卢福洲钟孟君韦昱呈李育林李志刚李臣光陈亮胜杨帅李运浦李运剑吴尚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