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整形美容辅助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5145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激光整形美容辅助治疗装置,装置包括用于发出激光的激光部,激光部设置在壳体内部并与壳体可拆卸地连接,激光部包括能够发出治疗激光的第一激光和能够发出定位激光的第二激光;装置还布置有定位部和敷贴部,定位部配置有用于调节激光通过孔径大小的光圈,敷贴部与壳体可拆卸地连接,敷贴部包括分层设置的支撑层和作用层;激光部与定位部在壳体内部的结构能够有效提升装置辅助激光整形美容治疗定位及作用强度控制的准确性和便捷性;敷贴部设置有用于降温、补水、补充活性物置的作用层,作用层能够基于环状结构或点阵结构均匀地作用于激光照射治疗后的患处,改善皮肤营养,促进手术效果发挥和术后皮肤恢复。复。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整形美容辅助治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激光整形美容辅助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激光整形美容具有无创或微创、安全性高、适应症广泛等优点,其所适用的项目包括烧创伤治疗、整形外科治疗、医学美容等领域,例如,烧创伤中各类热液、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等引起的烧伤或各种事故造成的急性组织创伤;整形外科中瘢痕、体表肿瘤、颌面组织损伤治疗和眼鼻耳整形等;医学美容中的祛斑、祛痣、光子嫩肤治疗和点阵激光改善瘢痕等。
[0003]激光整形美容的原理为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即“光热分离”理论,其含意为根据不同组织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能量、脉冲持续时间,以保证对病变组织进行有效治疗之同时,尽量避免对周围的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原理还包括光的生物刺激作用,能够刺激细胞分泌胶原蛋白等活性物质。激光束具有高度的方向性,有很高的密度和连贯性,它可被聚集到很小的治疗部位,因而其作用部位局限,不会对周围组织和皮肤附属器中的毛囊、皮脂腺等造成损伤;其穿透深度可通过输入功率来控制,不同颜色或结构的组织对不同波长的激光吸收率不同,当用这些特定波长的激光对病变部位进行照射时,目标组织受激光破坏最重,而周围的正常组织受损伤轻微,当遭受破坏的病变组织逐渐被身体吸收,疾病或皮肤内的色素便得到治愈。
[0004]由于激光对正常组织仍有轻度的损伤,所以每次治疗的激光照射量不宜过大,宜采用由浅入深分次治疗的方法,且应当在激光治疗术后进行配合辅助治疗,满足目标区域吸热、降温、补水、补充活性物质的需求,改善皮肤营养,促进手术效果发挥和术后皮肤恢复。
[0005]现有用于激光整形美容辅助治疗的装置中,公告号为CN20599475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强激光美容术中护理的水凝胶敷料,包括承载层和依次覆盖在所述承载层之上的第二水凝胶层、网格层、第一水凝胶层和隔离膜层,该专利的技术方案通过网格经纬线来精确定位治疗区域,同时还可以通过网格孔径的大小来降低强脉冲对治疗区域的损伤,但通过调整网格孔径的大小来降低脉冲对治疗区域的作用强度,其降低幅度相较于精密的激光治疗仪来说难以量化,不利于对目标治疗区域达到足量的激光治疗程度,导致治疗效果下降或需要补充治疗的情况。而公告号为CN21480591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激光治疗后的创面冷敷装置,装置在作用于激光治疗后创面的冷敷贴上设置有可控制温度的制冷片,基于精确的冷敷温度和冷敷时间对激光治疗后的创面进行止痛退热。
[0006]公告号为CN105662916B的专利提供了一种皮脂膜修复组合物,该组合物按质量百分比由下述原料制成:透明质酸钠0.1%

1%,海藻糖0.2%

4%,保湿剂2%

15%,油脂1%

10%,增稠剂0.1%

1%和溶液80%

83.9%,所述溶液为质量浓度为1%

3%的葡萄糖水溶液或质量浓度为0.3%

1.2%的氯化钠水溶液;而公告号为CN110279887B的专利提供
了一种多用途光子冷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它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乙丙交酯2~50份;卡波姆0.1~5份;聚乙二醇1~10份;渗透压调节剂1~10份;pH调节剂0.1~2份;抑菌剂0.05~0.5份;注射用水加至100份;上述皮脂膜修复组合物和冷凝胶能够有效缓解治疗经由激光美容等美容手段后皮肤所致的红肿、热痛、褪皮、瘙痒等症状,可用作激光美容的涂敷剂,生物相容性好,无细胞毒性、无皮肤刺激性、无致敏性。
[0007]基于上述分析,现有用于辅助激光整形美容的装置中,用于辅助术中治疗区域定位、治疗强度调整的结构定位不便,也容易导致实际作用强度与仪器设定强度不一致的问题,且现有装置难以同时满足激光整形创面在吸热、降温、补水、补充活性物质等方面的需求。
[0008]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技术人做出本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现有技术的至少一部分不足之处,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激光整形美容辅助治疗装置,装置包括用于发出激光的激光部,激光部设置在壳体内部,使得与壳体至少部分结构连接的激光部能够与壳体可拆卸地连接,其中,激光部包括能够发出治疗激光的第一激光和能够发出定位激光的第二激光;装置在壳体朝向激光发射的方向还布置有定位部和敷贴部,定位部配置有用于调节激光通过孔径大小的光圈;在激光部、定位部与壳体同轴布置的情况下,壳体按照设置在壳体远离激光部一端的第一卡接环与设置在敷贴部的第二卡接环相互配合的方式与敷贴部可拆卸地连接,其中,敷贴部包括分层设置的支撑层和作用层,第一卡接环和第二卡接环配置为中空的环状结构。
[0010]针对现有技术中辅助激光治疗进行定位或强度调整的结构及装置适用性不强,易造成作用强度误差的问题,本申请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能够发出定位激光的第二激光辅助治疗用的第一激光对目标区域进行光学定位,第二激光发出的定位激光强度极小,不会对皮肤造成附加伤害或影响,第二激光主要起到位置指示的作用,定位激光沿平行于壳体中心轴线的方向出射,由定位部的光圈调节激光通过孔径的大小,则定位激光可以设置为交叉的十字光线,使得通过定位部光圈的定位激光在患处皮肤上投射处十字形状,调节光圈的孔径大小使得定位激光投射的十字形状的大小与患处的目标治疗区域的大小匹配,增加了治疗定位便捷性;同时,由第一激光发出的治疗激光具有可调整的照射范围,当第一激光的照射范围面积大于光圈的孔径面积时,可以由光圈阻挡多余的照射激光,使得超出目标治疗区域的激光被拦截,则实际照射到目标治疗区域的治疗激光与目标治疗区域的大小完全匹配,避免对周围健康皮肤产生无误照射或对非目标治疗区域产生重复照射,显著提升激光治疗作用强度的准确性;因此,第二激光与定位部在壳体内部的结构设置,能够有效提升装置辅助激光整形美容治疗定位及作用强度控制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0011]而分层设置的敷贴部可以与壳体可拆卸的连接,使得敷贴部可根据患者调整敷贴的结构设置,壳体和敷贴部之间通过第一卡接环和第二卡接环进行快速连接或拆卸,则敷贴部可作为模块化进行设计,如配合激光照射治疗过程的敷贴部主要功能是贴合皮肤并适
当降温止痛,则此情况下的敷贴部可设置为中空的环状结构,包括环状的支撑层,手部作用于壳体,使得敷贴部基于壳体的作用贴合患者的皮肤,避免手部悬空操作带来的抖动影响,增强治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而在照射完成后,敷贴部可更换为实心的结构,支撑层对作用层施加作用力,从而保持用于降温、补水、补充活性物置的作用层与经过激光照射治疗的皮肤紧密贴合,提升皮肤恢复和改善效率,显著提升装置在辅助激光整形美容治疗过程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整形美容辅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用于发出激光的激光部(100),所述激光部(100)设置在壳体(101)内部,使得与所述壳体(101)至少部分结构连接的所述激光部(100)能够与所述壳体(101)可拆卸地连接,其中,所述激光部(100)包括能够发出治疗激光的第一激光(102)和能够发出定位激光的第二激光(103);所述装置在所述壳体(101)朝向激光发射的方向还布置有定位部(200)和敷贴部(300),所述定位部(200)配置有用于调节激光通过孔径大小的光圈(201);在所述激光部(100)、所述定位部(200)与所述壳体(101)同轴布置的情况下,所述壳体(101)按照设置在所述壳体(101)远离所述激光部(100)一端的第一卡接环(104)与设置在所述敷贴部(300)的第二卡接环(105)相互配合的方式与所述敷贴部(300)可拆卸地连接,其中,所述敷贴部(300)包括分层设置的支撑层(301)和作用层,所述第一卡接环(104)和所述第二卡接环(105)配置为中空的环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200)布置在所述激光部(100)朝向激光出射一侧的方向上,在所述定位部(200)的所述光圈(201)配置有若干围绕所述壳体(101)轴线中心对称的叶片(2011)并在中心形成光栅(2012)的情况下,包围所述叶片(2011)设置的调节环(202)按照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的方式增大或减小所述光栅(2012)的孔径大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圈(201)的所述叶片(2011)靠近所述壳体(101)轴线的一侧配置为直线或曲线,使得所述光栅(2012)配置为围绕所述壳体(101)轴线中心对称的多直边形或多弧边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1)配置有与所述激光部(100)连接的顶盖(1011)、与所述顶盖(1011)连接的上盖(1012)和与所述上盖(1012)连接的侧壁(1013),使得所述壳体(101)凭借所述顶盖(1011)、所述上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冬王闻雅罗彦军刘培杜利晏晓青程少宾黄河王爱平刘铁龙陈怀瑞曹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艺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