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橡胶节点压装退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4479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器橡胶节点压装退卸装置,包括机架、滑座、加压组件,以及滑移驱动件;机架上设有水平延伸的第一轨道;滑座滑动连接于第一轨道上,滑座上沿其滑动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工装架,两个工装架分别用于支撑减振器两端的橡胶节点安装部;加压组件设于机架上,且位于第一轨道的正上方,加压组件的输出端朝下以向橡胶节点加压;滑移驱动件设于机架上,输出端与滑座连接,用于带动滑座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的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减振器橡胶节点压装退卸装置,能够提高检修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杜绝人工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安全事故。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器橡胶节点压装退卸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轨道车辆检修
,具体涉及一种减振器橡胶节点压装退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压减振器是轨道车辆转向架的关键部件,在油压减振器检修时,通常其两端的橡胶节点均需要进行换新。通常橡胶节点的压装和退卸是采用单柱校正液压机配合工装进行作业,由于轨道车辆的油压减振器重量大,因此橡胶节点的压装和退卸过程一般由两名人员同步协调,在油压减振器一端的橡胶节点操作完成后,需两人配合抬起减震器将其调头后再对另一端的橡胶节点进行操作。这种作业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对于操作人员而言劳动强度较大,还容易出现砸伤碰伤人体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减振器橡胶节点压装退卸装置,旨在解决轨道车辆的减振器橡胶节点压装退卸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减振器橡胶节点压装退卸装置,包括机架、滑座、加压组件,以及滑移驱动件;机架上设有水平延伸的第一轨道;滑座滑动连接于第一轨道上,滑座上沿其滑动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工装架,两个工装架分别用于支撑减振器两端的橡胶节点安装部;加压组件设于机架上,且位于第一轨道的正上方,加压组件的输出端朝下;滑移驱动件设于机架上,输出端与滑座连接,用于带动滑座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的滑动;其中,在滑座处于第一工位时,位于减振器一端的第一橡胶节点与加压组件的输出端上下对齐,在滑座处于第二工位时,位于减振器另一端的第二橡胶节点与加压组件的输出端上下对齐。
[000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减振器橡胶节点压装退卸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机架上设有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滑座的位置,位置传感器、滑移驱动件及加压组件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0006]一些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为反射式光电传感器,两个工装架上分别设有一个反光板;其中,在滑座滑动至第一工位时,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的感应端与其中一个反光板对齐,在滑座滑动至第二工位时,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的感应端与另一个反光板对齐。
[0007]示例性的,加压组件包括支架、加压驱动件,以及压座;支架固定支撑在机架的中部,且跨立于第一轨道的正上方;加压驱动件竖直固定连接于支架上,且输出端朝下,加压驱动件与控制器电连接;压座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支架上,且与加压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压座的中心设有向下延伸的压柱;其中,在滑座移动至第一工位时,压柱用于向下抵压第一橡胶节点,在滑座移动至第二工位时,压柱用于向下抵压第二橡胶节点。
[0008]举例说明,压座与加压驱动件的输出端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0009]示例性的,支架上阵列分布有多个滑套,压座上阵列分布有多个竖直向上延伸的滑杆,各个滑杆分别与各个滑套一一对应滑动连接。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滑座上沿第一轨道的延伸方向设有第二轨道,两个工装架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二轨道上。
[0011]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轨道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块,在滑座移动至第一工位时,滑座远离第一橡胶节点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块抵接;第一轨道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限位块,在滑座移动至第二工位时,滑座远离第二橡胶节点的一端与第二限位块抵接。
[0012]示例性的,两个工装架之间连接有调节件,调节件用于调节两个工装架的间距。
[0013]举例说明,调节件包括两个螺杆,以及螺套;其中,两个螺杆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工装架上;螺套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个螺杆上,且与两个螺杆分别螺接配合。
[0014]本技术提供的减振器橡胶节点压装退卸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减振器橡胶节点压装退卸装置,通过在滑座上设置两个工装架分别对减震器两端的第一橡胶节点和第二橡胶节点进行支撑,能够在滑移驱动件带动滑座移动至第一工位时,通过加压组件对其下方的第一橡胶节点进行压装或退卸,并在第一橡胶节点压装或退卸完成后通过滑移驱动件带动滑座移动至第二工位,然后再通过加压组件对其下方的第二橡胶节点进行压装或退卸,无需人工搬抬调头即可完成减震器橡胶节点的换新,不仅能够提高检修效率,还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杜绝人工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橡胶节点压装退卸装置在滑座处于第一工位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0、机架;11、第一轨道;111、第一限位块;112、第二限位块;20、滑座;21、工装架;22、第二轨道;23、调节件;231、螺杆;232、螺套;30、加压组件;31、支架;311、滑套;32、加压驱动件;33、压座;331、压柱;332、滑杆;40、滑移驱动件;50、控制器;60、位置传感器;61、反光板;70、压力传感器;80、减振器;81、第一橡胶节点;82、第二橡胶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若干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9]请参阅图1,现对本技术提供的减振器橡胶节点压装退卸装置进行说明。所述减振器橡胶节点压装退卸装置,包括机架10、滑座20、加压组件30,以及滑移驱动件40;机架10上设有水平延伸的第一轨道11;滑座20滑动连接于第一轨道11上,滑座20上沿其滑动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工装架21,两个工装架21分别用于支撑减振器80两端的橡胶节点安装部;加压组件30设于机架10上,且位于第一轨道11的正上方,加压组件30的输出端朝下;滑移驱动件40设于机架10上,输出端与滑座20连接,用于带动滑座20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的滑动;其中,在滑座20处于第一工位时,位于减振器80一端的第一橡胶节点81与加压组件30的输出端上下对齐,在滑座20处于第二工位时,位于减振器80另一端的第二橡胶节点82与加压组件30的输出端上下对齐。
[002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滑移驱动件40可采用气缸或油缸,而加压组件30优选采用油缸作为动力源,此外,工装架21为针对减振器橡胶节点压装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减振器橡胶节点压装退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水平延伸的第一轨道;滑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轨道上,所述滑座上沿其滑动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工装架,两个所述工装架分别用于支撑减振器两端的橡胶节点安装部;加压组件,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轨道的正上方,所述加压组件的输出端朝下;滑移驱动件,设于所述机架上,输出端与所述滑座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滑座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的滑动;其中,在所述滑座处于所述第一工位时,位于所述减振器一端的第一橡胶节点与所述加压组件的输出端上下对齐,在所述滑座处于所述第二工位时,位于所述减振器另一端的第二橡胶节点与所述加压组件的输出端上下对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橡胶节点压装退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橡胶节点压装退卸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机架上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滑座的位置,所述位置传感器、所述滑移驱动件及所述加压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橡胶节点压装退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传感器为反射式光电传感器,两个所述工装架上分别设有一个反光板;其中,在所述滑座滑动至所述第一工位时,所述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的感应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反光板对齐,在所述滑座滑动至所述第二工位时,所述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的感应端与另一个所述反光板对齐。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橡胶节点压装退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组件包括:支架,固定支撑在所述机架的中部,且跨立于所述第一轨道的正上方;加压驱动件,竖直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上,且输出端朝下,所述加压驱动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压座,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冠兰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