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工艺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4229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工艺,包括步骤:S1、硫酸镍溶液、硫酸钴溶液、硫酸锰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将六水硫酸镍、七水硫酸钴、一水硫酸锰固体进行称重,将称重后的固体分别置入各自的配制罐,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搅拌配制成盐溶液,将氢氧化钠溶液置入配制罐,加一定比例的水搅拌配制成碱溶液,将多种盐溶液分别投入盐液罐中,将碱溶液投入碱液罐中;S2、将多个盐液罐中的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盐溶液,碱储液罐中的碱溶液和反应釜底液用磁力泵送入多效混合器中,进行混合;S3:将混合后的混合溶液通过均质器后送入反应釜中,同时将氨水溶液送入反应釜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连续快速均匀混合。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连续快速均匀混合。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连续快速均匀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工艺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
,特别涉及一种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工艺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前驱体的结晶过程中,混合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混合可以让结晶体系中晶体颗粒在液体中均匀悬浮,使溶质离子较快传送到晶体表面,增大溶质离子与晶体的接触面积,促进晶体的生长发育,促进结晶过程的传热。
[0003]所以,混合的速度和均匀性是决定能否得到粒度、形貌均一,发育良好的晶体颗粒的重要因素。
[0004]在目前前驱体生产工艺中,盐溶液和碱溶液通常分别进入反应釜,再通过反应釜中的搅拌器进行搅拌,因反应釜通常体积较大,各处速度梯度不同,导致溶液分散不均匀,混合时间长,结晶稳定性差。
[0005]有鉴于此,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经过深入研究,得到一种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工艺及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工艺及装置,其能够实现连续快速均匀混合。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8]一种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工艺,包括步骤:
[0009]S1、硫酸镍溶液、硫酸钴溶液、硫酸锰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将六水硫酸镍、七水硫酸钴、一水硫酸锰固体进行称重,将称重后的固体分别置入各自的配制罐,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搅拌配制成2mol/L的盐溶液,将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置入配制罐,加一定比例的水搅拌配制成4mol/L的碱溶液,将多种盐溶液分别投入盐液罐中,将碱溶液投入碱液罐中;
[0010]S2、将多个盐液罐中的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盐溶液,碱储液罐中的碱溶液和反应釜底液用磁力泵送入多效混合器中,进行混合;
[0011]S3:将混合后的混合溶液通过均质器后送入反应釜中,同时将2

10mol/L的氨水溶液送入反应釜中,进行共沉淀反应。
[0012]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送入多效混合器中的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反应釜底液其流量比例为5:2:3:10:10,通入多效混合器的速度范围控制在0.6

4m/s之间,工作压力控制为0.1

0.3Mpa。
[0013]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中的反应釜温度控制在50℃,PH值根据反应釜中的氨水浓度控制。
[0014]一种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装置,应用于所述的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工艺,包括碱液罐、多个盐液罐、多效混合器和反应釜,所述多效混合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初级
混合室、中间混合室和出流混合室,所述初级混合室上设有多个进流口,内部设有一次对撞混合腔、初级排液通道和一次扩散混合腔,所述多个进流口连接所述一次对撞混合腔,所述初级排液通道一端连接所述一次对撞混合腔,另一端连接所述一次扩散混合腔,所述中间混合室中设有多个流道、二次对撞混合腔、中间排液通道和二次扩散混合腔,所述多个流道环形分布,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一次扩散混合腔和二次对撞混合腔,所述中间排液通道一端连接所述二次对撞混合腔,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次扩散混合腔,所述出流混合室中设有整流腔和出流口,所述整流腔连接所述二次扩散混合腔和所述出流口,所述出流口连接所述反应釜,所述碱液罐、多个盐液罐和反应釜连接所述多个进流口。
[0015]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流道入口之间的区域设有弧形凹陷。
[0016]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初级混合室、中间混合室和出流混合室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0017]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混合室的侧壁上设有开孔,所述开孔中设有堵头。
[0018]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碱液罐和所述多个盐液罐与所述进流口之间设有电动球阀、质量流量计和电磁比例阀。
[0019]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反应釜和所述出流口之间设有回流供给系统,所述回流供给系统中设有磁力泵。
[0020]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初级排液通道和所述中间排液通道中设有扰流件,所述扰流件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所述扰流件包括弹性支架和绕流丝,所述绕流丝缠绕于所述弹性支架上,所述弹性支架支撑于所述初级排液通道和所述中间排液通道中。
[0021]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架包括多个支腿,所述多个支腿的一端设有弧形段,所述多个支腿的所述弧形段相互连接,所述多个支腿环形分布。
[0022]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腿的侧部设有防滑脚,所述绕流丝缠绕于所述支腿上,所述防滑脚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抵顶弹簧、固定座和多个防滑支脚,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支腿,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套管中,所述抵顶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上,其一端抵顶于所述支腿上,另一端抵顶于所述第二套管的端部,所述固定座和多个防滑支脚设于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中,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一套管,所述防滑支腿包括柔性连接段和本体,所述柔性连接段连接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防滑片,所述多个防滑支脚圆周均匀分布,所述防滑片位于所述多个防滑支脚环绕所形成的空间。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其工艺流程,实现前驱体配制过程中的精确配比与循环均化控制,提高反应釜中的固体浓度。具体来说:其将碱溶液和多种盐溶液直接泵入多效混合器,随后通入均质器后再与氨水通入反应釜进行共沉淀反应,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同时,跳过了盐溶液搅拌混合,极大的增加了生产效率。同时,新混合工艺能够实现前驱体配制过程中的精确配比,并且通过反应釜底液回流系统将反应釜中的底液与多组盐溶液和碱溶液充分混合,实现前驱体制备过程中的循环均化控制,提高反应釜中的固体浓度。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工艺的工艺流程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装置的多效混合器的主视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装置的多效混合器的俯视图。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装置的多效混合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装置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装置的扰流件的防滑脚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装置的扰流件的防滑脚的去除了第二套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9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装置的扰流件的防滑脚的去除了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装置的混合效果表。
[0034]图中
[0035]碱液罐1;盐液罐2;反应釜3;氨水进口回路4;电动球阀5;质量流量计6;电磁比例阀7;回流供给系统8;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硫酸镍溶液、硫酸钴溶液、硫酸锰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将六水硫酸镍、七水硫酸钴、一水硫酸锰固体进行称重,将称重后的固体分别置入各自的配制罐,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搅拌配制成2mol/L的盐溶液,将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置入配制罐,加一定比例的水搅拌配制成4mol/L的碱溶液,将多种盐溶液分别投入盐液罐中,将碱溶液投入碱液罐中;S2、将多个盐液罐中的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盐溶液,碱储液罐中的碱溶液和反应釜底液用磁力泵送入多效混合器中,进行混合;S3:将混合后的混合溶液通过均质器后送入反应釜中,同时将2

10mol/L的氨水溶液送入反应釜中,进行共沉淀反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送入多效混合器中的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反应釜底液其流量比例为5:2:3:10:10,通入多效混合器的速度范围控制在0.6

4m/s之间,工作压力控制为0.1

0.3Mp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反应釜温度控制在50℃,PH值根据反应釜中的氨水浓度控制。4.一种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前驱体制备用多液相混合工艺,包括碱液罐、多个盐液罐、多效混合器和反应釜,所述多效混合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初级混合室、中间混合室和出流混合室,所述初级混合室上设有多个进流口,内部设有一次对撞混合腔、初级排液通道和一次扩散混合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波范永超刘均益李沅録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经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