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混合器、电解质分析装置和液体混合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8578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仅使用单个送液装置将多种液体高效率地混合的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体混合器包括:第一液体流入的第一流入流路;第二液体流入的第二流入流路;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汇流的液体汇流部;与液体汇流部连接的、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的汇流液流出的流出流路;和单个送液装置。液体汇流部具有:与第一流入流路连接的第一流路;和与第二流入流路连接的第二流路,第一流路至少分支为2条流路,第二流路至少分支为2条流路,从第一流路分支的流路中的1条、与从第二流路分支的流路中的1条彼此连接而汇流,从第一流路分支的流路中的另1条、与从第二流路分支的流路中的另1条在下游侧彼此连接而汇流,与流出流路连接。与流出流路连接。与流出流路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液体混合器、电解质分析装置和液体混合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体混合器、电解质分析装置和液体混合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将多种液体效率良好地混合的混合器,开发了使用数十微米~数毫米宽的流路的混合器。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用于2种液体的化学反应装置的微型反应器中,采用在圆板上交替地配置2种液体的流路的多层化结构,能够从圆板的外周部附近使2种液体混合,因此能够高效率地使2种液体反应并且能够增加反应溶液。另外,能够在确保反应液量的同时使微型反应器小型化”。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发现了通过使用于将原料流体导入流路内的导入流路渐近地汇流、使汇流后的原料流体在流路内形成并行流,能够实现效率良好的反应,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69137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

616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在专利文献1和2公开的混合器中,都需要将2种液体混合时用于输送各液体的送液装置(例如送液泵),使用2个送液泵连续地输送2种液体并使其混合的技术手段是前提。但是,对于输送的液体分别需要1个送液装置时,装置变得复杂。另外,取决于装置,存在因装置的限制而仅能使用单个送液装置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不能高效率地将多种液体混合。
[0009]于是,本公开提供一种仅使用单个送液装置将多种液体高效率地混合的技术。
[0010]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液体混合器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体流入的第一流入流路;第二液体流入的第二流入流路;与所述第一流入流路和所述第二流入流路连接的、所述第一液体和所述第二液体汇流的液体汇流部;与所述液体汇流部连接的、所述第一液体和所述第二液体的汇流液流出的流出流路;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流入流路与所述液体汇流部之间的单个送液装置,所述液体汇流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流入流路连接的第一流路;和与所述第二流入流路连接的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至少分支(分叉)为2条流路,所述第二流路至少分支为2条流路,从所述第一流路分支的流路中的1条、与从所述第二流路分支的流路中的1条相互连接而汇流,从所述第一流路分支的流路中的另1条、与从所述第二流路分支的流路中的另1条在下游侧相互连接而汇流,与所述流出流路连接。
[0012]关于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特征,通过本说明书的记载、附图而变得清楚。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能够通过要素、多种要素的组合和之后的详细记载和附加的权利要求书的方式实现。本说明书的记载只是典型的示例,无论在何种意义上都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或
应用例。
[0013]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仅使用单个送液装置将多种液体高效率地混合。上述以外的技术问题、结构和效果将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混合器100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16]图2是用于说明液体混合器100的液体混合动作的图。
[0017]图3是表示液体混合动作时的液体汇流部1中的液体A和液体B的流动状态的示意图。
[0018]图4是表示汇流部70中的液体A与液体B的并行流的放大图。
[0019]图5是表示抽吸液体A时、液体A流出至流路11的情况下的液体A和B的流动状态的示意图。
[0020]图6是图5(b)的状态下的汇流部70的放大图。
[0021]图7是表示流路11~13的长度和直径全部相同的情况下的液体A和B的流动状态的示意图。
[0022]图8是图7(b)的状态下的汇流部70的放大图。
[0023]图9是表示增大了流速的情况下的液体A和液体B的流动状态的示意图。
[0024]图10是表示分支部71中的液体A与液体B汇流的状况的放大图。
[0025]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液体汇流部1的结构的示意图。
[0026]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混合器200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7]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混合器300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8]图14是表示图13的A

A截面的流体模拟的结果的图。
[0029]图15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液体混合器500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30]图16是表示实验例中使用的4种液体混合器的一部分的结构的示意图。
[0031]图17是表示使用4种液体混合器进行了的液体混合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图表)。
[0032]图18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液体混合器600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33]图19是表示液体汇流部6内的液体A和液体B的流动状态的示意图。
[0034]图20是汇流部110的放大图。
[0035]图21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液体混合器601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36]图22是表示液体汇流部602内的液体A和B的流动状态的示意图。
[0037]图23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液体混合器603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38]图24是表示液体汇流部604内的液体A和B的流动状态的示意图。
[0039]图25是汇流部130的放大图。
[0040]图26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液体汇流部7的示意图。
[0041]图27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液体汇流部8内的液体A和B的流动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另外,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共同的结构赋
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0043][第一实施方式][0044]<液体混合器的构成例>
[0045]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混合器100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液体混合器100包括液体汇流部1、控制装置2、液体A保持容器21、流入流路22、液体B保持容器31、流入流路32、送液装置41、流入流路42、阀15、阀25、阀35、流出流路16。
[0046]液体A保持容器21保持液体A(第一液体)。液体B保持容器31保持液体B(第二液体)。液体A保持容器21和液体汇流部1通过流入流路22(第一流入流路)连接。在流入流路22中设置了阀25(第一阀)。液体B保持容器31和送液装置41通过流入流路32(第二流入流路)连接。在流入流路32中设置了阀35(第二阀)。送液装置41例如由注射泵(Syringe pump)或柱塞泵等构成。送液装置41与液体汇流部1通过流入流路42(第二流入流路)连接。换言之,送液装置41设置在阀35与液体汇流部1之间。流出流路16与液体汇流部1连接。在流出流路16中设置了阀15(第三阀)。作为流入流路22、32和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液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体流入的第一流入流路;第二液体流入的第二流入流路;与所述第一流入流路和所述第二流入流路连接的液体汇流部,所述第一液体和所述第二液体在所述液体汇流部汇流;与所述液体汇流部连接的流出流路,所述第一液体和所述第二液体的汇流液从所述流出流路流出;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流入流路与所述液体汇流部之间的单个送液装置,所述液体汇流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流入流路连接的第一流路;和与所述第二流入流路连接的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至少分支为2条流路,所述第二流路至少分支为2条流路,从所述第一流路分支的流路中的1条、与从所述第二流路分支的流路中的1条相互连接而汇合,从所述第一流路分支的流路中的另1条、与从所述第二流路分支的流路中的另1条在下游侧相互连接而汇合,与所述流出流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为直线状,从所述第一流路分支的直线状的第三流路与所述流出流路连接;所述第一流路是从所述第二流路分支的流路,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三流路连接而汇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的体积与所述第三流路的体积的合计,比在1个周期中流入的所述第一液体的体积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路的长度比所述第一流路的长度短,或者所述第三流路的水力直径比所述第一流路的水力直径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路的长度比所述第一流路的长度短,或者所述第二流路的水力直径比所述第一流路的水力直径大。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流出流路的下游侧的液体混合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混合部是直线状流路或螺旋状流路,或者具有圆锥形、圆柱形、多边形、球形、半球形或它们的组合的形状的空腔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流出流路的下游侧的分支汇流流路,所述分支汇流流路具有从与所述流出流路连接的1条流路分支的第四流路和第五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泽光宏宫崎真理子岩瀬友一宫川拓士三宅雅文山本遇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