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底泥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4072 阅读:6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湖泊底泥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检测湖泊底泥的污染指标,(2)调配菌剂种类与数量,(3)将得到的复合菌剂投放到水体中,(4)复合菌剂转移、转化和降解湖泊底泥中的污染物,(5)检测湖泊底泥的污染指标;所述的菌剂包括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本发明专利技术湖泊底泥的处理方法,使湖泊底泥污染物减少和无机化,从而起到对淤泥的削减作用,达到对湖泊底泥进行原位处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的大型淡水湖泊中,滇池、太湖、巢湖、洪泽湖 已达富营养程度,鄱阳湖、洞庭湖目前正处于向富营养过渡阶段。湖泊富营养 化的问题中,湖泊底泥淤积是一个重要因素。针对湖泊底泥,用得最多的还是清淤,湖泊清淤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而且需要很长的施工周期,淤泥在运输和存放时还会形成二次污染, 而且清淤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还会破坏原来湖泊的自然生态,使底泥中的土著 生物种群随清淤而丧失,从而降低湖泊水体的自净能力。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4是供一种,使湖泊底泥污染物减少和 无机化,从而起到对淤泥的削减作用,达到对湖泊底泥进行原位处理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包括如下步骤(1 )检测湖泊底泥的污染指标,(2)调配菌剂种类与数量,(3 )将得到的复合菌剂按10 40ppm投放到水体中,(4) 复合菌剂转移、转化和降解湖泊底泥中的污染物,(5) 检测湖泊底泥的污染指标;所述的菌剂包括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湖泊底泥的处理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6)重复步骤(2) (5)直到湖泊底泥符合要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复合菌剂的重量 4分数为光合细菌10~50, 枯草芽孢杆菌10~50, 贿化细菌10 40, 乳酸菌5~20, 酵母菌5~20。量份数为光合细菌10~40, 枯草芽孢杆菌10~40, 硝化细菌10 30, 乳酸菌5~15, 酵母菌5~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最佳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复合菌剂的 重量份数为光合细菌30, 枯草芽孢杆菌30, 硝化细菌20, 乳酸菌10, 酵母菌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复合菌剂还包括 醋酸杆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复合菌剂中包 括醋酸杆菌1 10重量份。所述的复合菌剂中的光合细菌属于独立营养微生物,它以接受光和热为能 量,以有机物或有害气体为基质,合成氨基酸、核酸等含氮化合物以及糖类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这些代谢物,有的成为其它微生物繁殖的基质。所述的复合菌剂中的枯草芽孢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芽孢0. 6 ~ 0. 9 x 1. 0 ~ 1.5微米,椭圓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菌落表 面粗糙不透明,污白色或微黄色,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常形成皱醭。需氧 菌。可利用蛋白质、多种糖及淀粉,分解色氨酸形成吲哚。枯草芽孢杆菌菌体 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枯草菌素、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短杆菌肽等活性物质,这 些活性物质对致病菌或内源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枯草芽孢 杆菌迅速消耗环境中的游离氧,促进厌氧菌生长,并产生乳酸等有机酸类,降 低环境pH值,间接抑制其它致病菌生长。所述的复合菌剂中的硝化细菌是一种好气性细菌,能在有氧的水中或砂层 中生长,并在氮循环水质净化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们包括形态互异 类型的一种杆菌、球菌或螺旋菌。属于自营性细菌的一类,包括两种完全不同 代谢群亚硝酸菌属及硝酸菌属。亚硝酸细菌(又称氨氧化菌),将氨氧化成亚 硝酸。竭酸细菌(又称硝化细菌),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这两类菌能分别^v以 上氧化过程中获得生长所需要的能量,而土壤中的氨或铵盐必需在以上两类细 菌的共同作用下才能转变为硝酸盐。硝化细菌在自然界氮素循环中具有重要作 用。所述的复合菌剂中的乳酸菌以光合细菌、酵母菌得到的糖类为基质,产生 乳酸。由于乳酸菌有很强的杀菌力,特别是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以及有机 物的急剧腐败分解;乳酸菌能使木质素、纤维素等难分解的有机物分解。所述的复合菌剂中的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都能生长,即酵母菌是 兼性厌氧菌,在缺氧的情况下,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的 情况下,它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有氧存在时,酵母菌生长较快。所述的复合菌剂中还可以包括曲霉菌,该菌群能够和其它微生物共存,对 促进其它有效微生物增殖基质的产生起重要作用,并具有分解恶臭物质的效果, 能将诸腐化物及杆菌吞食、碳化。复合菌剂中还可以包括醋酸杆菌,主要负责 对动植物遗体、遗物及多数有机物质的发酵和分解。复合菌剂中还可以包括放线菌,它能摄取光合细菌产生的氨基酸,产生抗生物质,这种抗生物质能有效 抑制病原菌,并能摄食有害霉菌及细菌增殖时所需要的物质,从而抑制其增殖,创造有利于其它微生物生存的环境;由于放线菌和光合细菌共存,它们所发挥的 净菌作用比放线菌单独时成倍增加。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更加容易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 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使用的菌剂均购自益生源生物科技公司和常安生物科^a有限公司。 本专利技术中总氮的测定采用GB11894-89的方法,总磷的测定采用GN11893-89 的方法。实施例1:生产力促进基地栈桥湖底泥的处理削减底泥实验的主要考核指标底泥体积的变化、底泥混合液主要水质指 标(化学需氧量COD、总氮量TN和总磷量TP)的变化。 具体处理过程如下1、 取2公斤底泥分成6份,各加入8份的水将其配成混合物溶液。其中两 组加入专门配制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下称A、 C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处理 时间为7天。2、 A、 C组分别加入不同的菌剂组合。7天后,三组底泥混合液均出现明显 的底泥沉积,底泥固含物沉积在容器底部,形成明显的固液分界线。A、 C组中, A组的底泥固含物体积最小,对照组的底泥固含物体积最大,底泥体积的削减 率达到50%左右。3、进一步考察A组和对照组,可以看到A组的上清液开始变清、而对照组 的上清液较为浑浊。为了进一步对比混合液的污染指标,对两组混合液搅拌后, 取样检测,得出结果如下表。本实验表明,投加复合菌剂可以显著地降低底泥 的污染指标,能明显地削减底泥的体积。_表l:主要污染指标值_组别 CODMn 总氮量TN ( mg/1)总磷量TP (mg/l"T对照组 ^ ^ ^A组 227 103 40C组 763 307 79A组去除率(。/。) 73.1 68.9 53.5C组去除率(。/。) 9.70 6.97 8.14其中A组的复合菌剂的配比为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乳 酸菌、酵母菌的重量份比为30: 30: 20: 10: 10。复合菌剂的投放比例为20ppm。C组的复合菌剂的配比为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 酵母菌的重量份比为20: 30: 25: 15: 10。复合菌剂的投放比例为10ppm。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的复合菌剂的重量份数在如下范围内选择 光合细菌10~50,枯草芽孢杆菌10~50,硝化细菌10~40,乳酸菌5 20,酵母菌 5~20,复合菌剂的投放比例为10 40ppm。得到的复合菌剂对底泥的体积和各项 指标都有大于5%的改善。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的复合菌剂的重量份数在如下范围内选择 光合细菌10 40,枯草芽孢杆菌10~40,硝化细菌10 30,乳酸菌5~15,酵母菌 5 15,复合菌剂的投放比例为10 40ppm。得到的复合菌剂对底泥的体积和各项 指标都有大于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湖泊底泥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检测湖泊底泥的污染指标, (2)调配菌剂种类与数量, (3)将得到的复合菌剂按10~40ppm投放到水体中, (4)复合菌剂转移、转化和降解湖泊底泥中的污染物, ( 5)检测湖泊底泥的污染指标; 所述的菌剂包括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幼林赵亚勋李玄简川湖熊盛贵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圣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