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3589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门锁,包含锁钩、滑块、锁体座、开门刀、锁扣装置、横向弹簧、滚轮,还包含轴承、导向杆、衬套、静触点、动触点、纵向弹簧,其特征是:锁钩通过轴承固定在滑块上,滑块固定在导向杆上,导向杆由衬套支承,衬套固定在锁体座上,导向杆的尾端伸出锁体座,锁扣装置安装在轿厢门挂板上,具有和锁钩相匹配的勾挂机构,横向弹簧套装并固定在导向杆上,且卡装在滑块和锁体座之间,滚轮贴装在锁钩的尾端侧面,电气静触点在锁体座上,电气动触点在锁钩上,纵向弹簧卡装在锁钩的正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安全、运行平稳、耐磨损、精确可靠等突出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电梯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梯领域,涉及电梯门系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保障乘客安全的电梯轿门锁
技术介绍
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1. 2. 1条款规定 电梯井道内表面与轿厢地坎,轿厢门框架或滑动门的最近门口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 0. 15ra。上述给出的间距a)可增加到0.20m,其髙度不大于0. 50m; b)对于采用垂直滑动门 的载货电梯,在整个行程内此间距可增加到0.20m; c)如果轿厢装有机械锁紧的门且只能在 层门的开锁区内打开,除了 7.7.2.2所述情况以外,电梯的运行应自动地取决于轿门的锁紧。 且轿门锁紧必须由符合14. 1. 2要求的电气安全装置来证实。则上述间距不受限制。由于现场条件及产品结构的原因(特别是在轿厢贯通的情况下)而使这个距离超过150mm 时,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主要有①在两层门之间安装护板以使轿厢门与护板之间的距离小 于150mm。②在轿厢门上安装机械锁,在层门上安装门刀,但锁滚轮在轿厢运行时与每层门 刀碰撞,运行效果差且由于电气触点在碰撞时断开,需要在轿顶安装另一个平层感应器来短 接电气触点。③在轿厢门上安装机械锁,平层时靠电磁铁开门,但在电梯故障救援时需人员 上轿顶开锁才能开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当前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特提出一种新的电梯轿门锁设计方案,它不仅能解决 现有技术的缺陷,还具有其它许多有益的效果。一种电梯轿门锁,安装在轿门上坎,包含锁钩l、滑块3、锁体座6、开门刀7、锁扣装 置8、横向弹簧9、滚轮IO,它还包含轴承2、导向杆4、衬套5、静触点ll、动触点12、纵 向弹簧13,其中锁钩1通过轴承2固定在滑块3上;滑块3固定在所述的导向杆4上,导 向杆4由衬套5支承,衬套5固定在锁体座6上;导向杆4的尾端伸出锁体座6;开门刀7 安装在每层层门上坎,锁扣装置8安装在轿厢门挂板上,具有和锁钩1相匹配的勾挂机构; 横向弹簧9套装并固定在导向杆4上,且卡装在滑块3和锁体座6之间;滚轮IO贴装在锁钩 1的尾端侧面;电气静触点11在锁体座6上,电气动触点12在锁钩1上;纵向弹簧13卡 装在所述的锁钩1的正上方。上述结构中的纵向弹簧13是锁钩1向下勾挂时的动力机构之一,具体的设置方法有纵 向弹簧13的下端或固定在所述的锁钩1的顶部,或和锁钩1的顶部碰触而不固定连接,纵向 弹簧13的上端通过紧固机构固定在距离所述的锁钩1顶部一定高度的位置上,该具体的紧固 机构可以选择螺杆加螺母的方式来固定。上述结构中的锁钩1具有向下的凸出部分,所述的锁扣装置8具有向上的凸出部分,当 二者处于勾挂状态时,即锁钩1的向下凸出部分和锁扣装置8的向上凸出部分吻合时,本发 明处于锁闭状态;当二者松开勾挂状态时,本专利技术处于释放状态。上述结构中的导向杆4随套装并固定在其上的横向弹簧9的伸缩而滑动,于是,固定在 导向杆4上的滑块3亦联动,滑块3和导向杆4滑动行程由锁体座6限制。导向杆4为2个 或2个以上,从简便出发, 一般可以设置为2个,既可以保障滑块3在滑动时的平稳,又节省材料,但从原理上说,2个以上的导向杆也可以完成本专利技术目的。支承导向杆4的衬套5 为铜套或尼龙套等,衬套5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减小导向杆4滑动过程中的阻力,同时,又需 要具备相当的抗耐磨性。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当轿厢处于非平层区开轿厢门时,锁扣装置8随着轿厢门挂板向开启方向移动,导向杆4及滑块3因弹簧9(当轿厢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由于锁扣装置8的作 用弹簧处于被压縮状态)的作用跟随锁扣装置8移动一定行程,因锁体座6的限制,滑块3 的移动被阻止,此时,由于锁钩1与锁扣装置8勾挂作用,轿厢门挂板的运动被机械地阻止 不能打开。当轿厢处于平层区开轿厢门时,随着轿厢门挂板向开启方向移动,导向杆4及滑 块3因弹簧9的作用跟随锁扣装置8移动一定行程,当锁钩1后侧面的滚轮10与开门刀7 相碰被阻止时,此时滚轮10相对于轴承2产生转矩使锁钩1旋转一定角度使锁扣装置8脱离 锁钩l的约束,轿门可以打开。在锁体座6安装有电气静触点11,在锁钩l上安装电气动 触点12,当轿厢门挂板向开启方向移动或锁钩向打开方向旋转时,电气动触点12跟随锁钩1 与静触点ll分离,断开电气回路。当轿厢门挂板向关闭方向移动时,锁扣装置8触碰导向杆 4并使滑块3移动使弹簧9压縮直至滚轮10与开门刀7分离,锁钩1因重力及弹簧13的作 用绕轴2旋转至钩住锁扣装置8的状态,电气动触点12移动至与静触点11接合的状态,电 气回路接通。本专利技术的突出效果在于(1)能保障乘客的安全。即在平层区时,电梯轿门才可以开启, 而在非平层区时,电梯轿门不可能开启,避免乘客跌入井道;(2)运行平稳、耐磨损。滑块 3随导向杆4联动,且设有2根以上的导向杆,滑块3滑行平稳,衬套5的设计,使得滑块3 滑行过程中的阻力减小且经久耐磨,有效使用寿命长;(3)精确可靠。本专利技术的锁钩l和锁扣装置8设置有相匹配的勾挂机构,保证二者吻合,尤其是纵向弹簧13的设置,可以外力迫 使二者可靠的吻合,避免勾挂不实或欠实的情况出现。由于上述突出效果,本专利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电梯中,尤其是对于井道贯通的各类电梯。附图说明图1是电梯在非平层区时本专利技术处于锁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此时轿厢门处于关闭状态);图2是电梯在非平层区时本专利技术处于锁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此时轿厢门开启被阻止);图3是电梯在平层区时本专利技术处于释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正面);图4是电梯在平层区时本专利技术处于释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反面);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锁钩1与滚轮10的组合结构示意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锁钩1与纵向弹簧13的组合结构示意图7是本专利技术处于释放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标识说明卜-锁钩;2--轴承;3—滑块;4—导向杆;5—衬套;6—锁体座;7--开门 刀;8--锁扣装置;9—横向弹簧;IO—滚轮ll一静触点;12—动触点;13—纵向弹簧。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 一种电梯轿门锁,它包含锁钩l、轴承2、滑块3、导向杆4、衬套5、锁 体座6、开门刀7、锁扣装置8、橫向弹簧9、滚轮IO、静触点ll、动触点12、纵向弹簧13, 由于本图是反映电梯处于非平层区时本专利技术处于锁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安装在每层层门上坎的开门刀7还没有到来,故本图中没有示出,又由于本图中横向弹簧9处于较隐蔽 的位置,故亦未示出。本图中,锁钩1和锁扣装置8吻合在一起,电梯门不可能开启,保障 了非平层区时乘客的安全。图2和图1基本相同,但它反映的是电梯处于非平层区时轿厢门开启被阻止的结构示意 图,另外,由于视角的关系,滑块3被隐蔽,故未示出。实践中,当电梯处于非平层区且意 外停止时,有些乘客可能想强行开门,毫无疑问,这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本图中,由于 锁体座6的限位作用(可以看出,本图中导向杆4的伸出长度和图1中的区别),使得固定在 导向杆4上的滑块3运行一定行程后被阻止,即锁钩1和锁扣装置8仍然吻合在一起,电梯 门被强行开启的可能性消失,更进一步的保障乘客的安全。图3和图4都是反映电梯在平层区时本专利技术处于释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的说 明该过程,共给出了正、反两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当电梯达到平层区时,开门刀7出 现,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轿门锁,安装在轿门上坎,包含锁钩(1)、滑块(3)、锁体座(6)、开门刀(7)、锁扣装置(8)、横向弹簧(9)、滚轮(10),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轴承(2)、导向杆(4)、衬套(5)、静触点(11)、动触点(12)、纵向弹簧(13),所述的锁钩(1)通过所述的轴承(2)固定在所述的滑块(3)上;所述的滑块(3)固定在所述的导向杆(4)上,所述的导向杆(4)由所述的衬套(5)支承,所述的衬套(5)固定在所述的锁体座(6)上,所述的导向杆(4)的尾端伸出所述的锁体座(6);所述的开门刀(7)安装在每层层门上坎;所述的锁扣装置(8)安装在轿厢门挂板上,具有和所述的锁钩(1)相匹配的勾挂机构;所述的横向弹簧(9)套装并固定在所述的导向杆(4)上,且卡装在所述的滑块(3)和所述的锁体座(6)之间;所述的滚轮(10)贴装在所述锁钩(1)的尾端侧面;所述的电气静触点(11)在所述的锁体座(6)上,所述的电气动触点(12)在所述的锁钩(1)上;所述的纵向弹簧(13)卡装在所述的锁钩(1)的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平西周国强尹建峰何自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菱王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