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集电环动态研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2755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型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集电环动态研磨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底座上设有平移滑块,平移滑块上设立柱,立柱上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与前端设刀座的升降块相连接,平移滑块与设于底座上的平移驱动机构相连接,升降机构与动力机相连接。通过平移驱动机构和升降机构配合实现刀座的上下升降与前后进给动作,从而对无法拆卸的集电环进行现场修复。该装置可在发电机空转状态下对集电环摩擦面进行粗磨、细磨和精磨,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检修工期,确保发电机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稳定运行。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集电环动态研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发电机集电环摩擦面在线修复、研磨装置,特别是一种大型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集电环动态研磨装置,属于机械设计制造


技术介绍

[0002]发电机集电环的作用是把励磁电流引入磁极线圈,通过碳刷保持一定的压力与集电环外圆面摩擦接触,把电流从静止的碳刷上引入到旋转的转子绕组内。集电环在使用过程中会和碳刷产生不同程度的烧蚀磨损情况,当磨损超出承受范围时就需要对集电环进行摩擦面,否则会影响碳刷与集电环的运行质量。对于混流式、冲击式等发电机组,只需拆下集电环就能将其运回制造厂进行校正修复。而对于大型轴流转桨式发电机组来说,由于集电环上端布置有受油器、动力液压系统和金属铜瓦等,因此无论是拆卸、还是回装均困难重重,且拆、装工序复杂,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革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大型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集电环拆卸、回装困难,从而给集电环修复、研磨带来不便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型轴流转浆式水轮发电机集电环动态研磨装置。
[0004]本技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大型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集电环动态研磨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底座上设有平移滑块,平移滑块上设立柱,立柱上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与前端设刀座的升降块相连接,平移滑块与设于底座上的平移驱动机构相连接,升降机构与动力机相连接,以便通过平移驱动机构和升降机构的配合,实现刀座的上、下升降与前、后移动或进给动作,从而对无法拆卸的集电环进行现场在线修复和研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缩短检修工期,从而确保发电机的正常运行。
[0005]所述底座顶部设有其两侧由外向内倾斜的长条燕尾凸起,该长条燕尾凸起水平设于底座顶部,其长度与底座长度相适应,平移滑块位于底座顶部,其通过设于底部的燕尾滑槽与设于底座顶部的长条燕尾凸起滑动配接;沿长条燕尾凸起顶部设有槽口向上的水平滑槽,该水平滑槽与设于燕尾滑槽槽底的移动块滑动配接;以便使平移滑块沿长条燕尾凸起往复滑动,通过移动块沿水平滑槽的滑动,进一步补强往复滑动的稳定性,同时使平移滑块能够轻松滑动。
[0006]所述平移驱动机构包括沿燕尾滑槽槽底移动块设置的轴向螺孔,与该轴向螺孔螺接的水平丝杆,该水平丝杆的两端分别与设于底座顶部对应端的带座轴承转动配接,并且水平丝杆外端向外伸出后与手轮相连,以便操纵手轮带动水平丝杆转动后,进而带动移动块及其上的平移滑块沿水平丝杆往复移动。
[0007]所述立柱垂直设于平移滑块顶部,立柱上设有槽口向外的竖直燕尾槽,竖直燕尾槽内设有竖直丝杆,竖直丝杆上螺接有升降块,升降块前端设刀座,其中:升降块两侧分别设有与竖直燕尾槽相配接的燕尾凸起,升降块中部设有矩形块,矩形块上设有与竖直丝杆
相螺接的竖直螺孔,以便竖直丝杆转动时,带动升降块沿竖直丝杆上升和下降。
[0008]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于立柱竖直燕尾槽内的竖直丝杆,该竖直丝杆的上、下端与设于竖直燕尾槽上、下部的带座轴承转动连接,并且竖直丝杆上端向上延伸后与蜗轮相套接,蜗轮与设于立柱顶部的蜗杆相配接,蜗杆两端分别与立柱顶部的带座轴承转动连接,蜗杆的其中一端与设于立柱顶部的变速箱输出轴相连,变速箱输入轴与动力机主轴相连,以便通过动力机带动蜗轮蜗杆转动,进而带动竖直丝杆旋转。
[0009]所述刀座设为常规结构,以便通过刀座固定车刀、砂轮等修复工具。
[0010]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及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在大型轴流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空转状态下,无须拆卸集电环上端受油器、动力液压系统和金属铜瓦等大型装配,即可方便地通过平移驱动机构和升降机构的配合,实现刀座的上、下升降与前、后移动或进给动作,从而对无法拆卸的集电环进行现场在线修复和研磨。该装置在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检修工期的同时,保证修复、研磨质量,确保发电机正常运行。实为一理想的研磨装置。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之主视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之侧视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之俯视图。
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5]本技术提供的大型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集电环动态研磨装置,包括底座1,该底座1上设有平移滑块11,平移滑块11上设立柱9,立柱9上设有升降机构4,升降机构4与前端设刀座8的升降块10相连接,平移滑块11与设于底座1上的平移驱动机构15相连接,升降机构6与动力机5相连接,以便通过平移驱动机构15和升降机构4的配合,实现刀座8的上、下升降以及前、后移动或进给动作,从而对无法拆卸的集电环23进行现场修复、研磨,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检修工期的同时,保证修复、研磨质量,确保发电机正常运行;
[0016]底座1顶部设有其两侧由外向内倾斜的长条燕尾凸起12,该长条燕尾凸起12水平设于底座1顶部,其长度与底座1长度相适应,平移滑块11位于底座顶部1,其通过设于底部的燕尾滑槽18与设于底座顶部的长条燕尾凸起12滑动配接;沿长条燕尾凸起12顶部设有槽口向上的水平滑槽16,该水平滑槽16与设于燕尾滑槽18槽底的移动块17滑动配接;以便使平移滑块11沿长条燕尾凸起12往复滑动,通过移动块17沿水平滑槽16的滑动,进一步补强往复滑动的稳定性,同时使平移滑块11能够轻松滑动;
[0017]平移驱动机构15包括沿燕尾滑槽18槽底移动块17设置的轴向螺孔,与该轴向螺孔螺接的水平丝杆13,该水平丝杆13的两端分别与设于底座1顶部对应端的带座轴承转动配接,并且水平丝杆13外端向外伸出后与手轮14相连,以便操纵手轮14带动水平丝杆13转动后,进而带动移动块17及其上的平移滑块11沿水平丝杆13往复移动;
[0018]立柱9垂直设于平移滑块11顶部,立柱9上设有槽口向外的竖直燕尾槽7,竖直燕尾槽7内设有竖直丝杆6,竖直丝杆6上螺接有升降块10,升降块10前端设刀座8,其中:升降块10两侧分别设有与竖直燕尾槽7相配接的燕尾凸起20,升降块10中部设有矩形块,矩形块上
设有与竖直丝杆6相螺接的竖直螺孔19,以便竖直丝杆6转动时,带动升降块10沿竖直丝杆6上升和下降;
[0019]升降机构4包括设于立柱9竖直燕尾槽7内的竖直丝杆6,该竖直丝杆6的上、下端与设于竖直燕尾槽7上、下部的带座轴承2转动连接,并且竖直丝杆6上端向上延伸后与蜗轮3相套接,蜗轮3与设于立柱9顶部的蜗杆22相配接,蜗杆22两端分别与立柱9顶部的带座轴承23转动连接,蜗杆22的其中一端与设于立柱9顶部的变速箱21输出轴相连,变速箱21输入轴与动力机5主轴相连,以便通过动力机5带动蜗轮3蜗杆22转动,进而带动竖直丝杆6旋转;
[0020]刀座8设为常规结构,以便通过刀座8安装车刀、砂轮、油石等修复、研磨工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集电环动态研磨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底座上设有平移滑块,平移滑块上设立柱,立柱上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与前端设刀座的升降块相连接,平移滑块与设于底座上的平移驱动机构相连接,升降机构与动力机相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于立柱竖直燕尾槽内的竖直丝杆,该竖直丝杆的上、下端与设于竖直燕尾槽上、下部的带座轴承转动连接,并且竖直丝杆上端向上延伸后与蜗轮相套接,蜗轮与设于立柱顶部的蜗杆相配接,蜗杆两端分别与立柱顶部的带座轴承转动连接,蜗杆的其中一端与设于立柱顶部的变速箱输出轴相连,变速箱输入轴与动力机主轴相连;所述平移驱动机构包括沿燕尾滑槽槽底移动块设置的轴向螺孔,与该轴向螺孔螺接的水平丝杆,该水平丝杆的两端分别与设于底座顶部对应端的带座轴承转动配接,并且水平丝杆外端向外伸出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雄杨杰李子光刘承富徐智郭耀先李亮青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