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尘肺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2415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尘肺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药物组成:粉防己3~15份,熟地黄5~20份,太子参5~20份,丹参5~15份,浙贝母3~10份,甘草2~6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可按照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尘肺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尘肺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中老年男性患者居多,以长期从事采矿、隧道和接触粉尘多的工人多见。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以慢性长期咳嗽最为常见。尘肺病还具有潜伏期长,隐匿性强的特点,发现时肺纤维化往往已达到一定程度,是渐进性发展的致残行性最高的职业病。中医理论认为,该病病因为粉尘吸入,沉积于肺,阻塞肺络,使肺失清肃,主气司宣发功能减弱,发病病机为尘痹肺络、积损伤正,主要为痰、瘀相互影响。本病起病缓、病程长、进展慢,难治愈,多伴发有肺部并发症等,最终可致心肺衰竭,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近年临床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0003]尘肺,尤其是以胶原纤维化为主的矽肺、石棉肺,其病理改变是不可逆转和恢复的,缺乏理性有效的治疗药物或手段。现代医学治疗尘肺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常采用消炎药、激素药进行治疗,副作用较大,且难以达到预期疗效;全肺灌洗术、肺移植等手术治疗费用较高,限制其临床应用。中医药在延缓肺纤维化进程,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避免尘肺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基于中医治疗尘肺的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原则,标本兼治,虚实并治,内外通调,缓急兼收,筛选出清肺润燥、祛痰化瘀、益气养阴的天然植物药,根据中医理论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备而成。r/>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所述的缺憾,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毒副作用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以治疗尘肺。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尘肺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中药原料药组成:粉防己、熟地黄、太子参、丹参、浙贝母、甘草。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质量份组成为:粉防己 3~15份,熟地黄 5~20份,太子参5~20份,丹参5~15份,浙贝母3~10份,甘草2~6份。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质量份组成为:粉防己9份,熟地黄6份,太子参6份,丹参6份,浙贝母6份,甘草3份。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质量份组成为:粉防己9份,熟地黄9份,太子参9份,丹参9份,浙贝母6份,甘草3份。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制剂,它是以上述中药组合物原料药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的制剂。
[0010]进一步地,上述述制剂为口服制剂。
[0011]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口服制剂是汤剂、散剂、丸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或
糖浆剂。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在制备治疗尘肺病药物中的用途。
[0013]定义和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各种常见辅料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例如崩解剂、润湿剂、润滑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例如可以是汤剂、散剂、丸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或糖浆剂等。
[0014]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中药原料药在中国药典、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各药物组分协同奏效,标本兼治,充分发挥其药理功效:粉防己:味苦,性寒;归膀胱、肺经。具有祛风止痛,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
[0015]熟地黄:味甘,微温;归心、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之功效,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0016]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0017]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症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0018]浙贝母: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的功效,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0019]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0020]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是基于中医治疗的原则,依据尘肺的病因和病机,辨证论治,各药物药效共奏,标本兼治,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全面调理机体内环境,延缓肺纤维化进程,显著改善脏腑功能和临床自觉症状,缓解患者痛苦。
[0021]用法用量:本专利技术的用药量取决于具体剂型,病人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因素。作为指导:饭后内服:1)胶囊剂:每天3次,每次2~5粒,每粒含药量0.4克,温水送服。2)片剂:每天3次,每次2~4片,每片含药量0.5克,温水送服。3)丸剂:每天3次,每次3~5克,温水送服。4)颗粒剂:每天3次,每次3~5克,开水冲服。5)口服液:每天3次,每次15~20毫升。6)糖浆剂:每天3次,每次15~30毫升。7)散剂:每天3次,每次5~8克,开水冲服。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例证的目的,而不应视为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
[0023]实施例1:胶囊剂的制备按如下处方称取各原料药:粉防己9g,熟地黄6g,太子参6g,丹参6g,浙贝母6g,甘草3g。
[0024]将上述质量的原料药拣去杂质、粉尘,加水浸泡30 min后,加6~10倍体积的水煎煮3次,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加适量辅料,混匀,一步制粒,过1500目筛网,装入胶囊,即得胶囊剂。
[0025]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预料,粉防己、熟地黄、太子参、丹参、浙贝母、甘草的重量比为9:6:6:6:6:3的制剂也包含在本专利技术中。
[0026]实施例2:片剂的制备按如下处方称取各原料药:粉防己9g,熟地黄6g,太子参6g,丹参6g,浙贝母6g,甘草3g。
[0027]将上述质量份比的原料药拣去杂质、粉尘,加水浸泡30 min后,加6~10倍体积的水煎煮3次,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加适量辅料,混匀,制成片剂。
[0028]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预料,粉防己、熟地黄、太子参、丹参、浙贝母、甘草的重量比为9:6:6:6:6:3的制剂也包含在本专利技术中。
[0029]实施例3:颗粒剂的制备按如下处方称取各原料药:粉防己9g,熟地黄6g,太子参6g,丹参6g,浙贝母6g,甘草3g。
[0030]将上述质量的原料药拣去杂质、粉尘,加水浸泡30 min后,加6~10倍体积的水煎煮3次,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尘肺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中药原料药组成:粉防己、熟地黄、太子参、丹参、浙贝母、甘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各组分的质量份为:粉防己 3~15份,熟地黄 5~20份,太子参5~20份,丹参5~15份,浙贝母3~10份,甘草2~6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各组分的质量份为:粉防己9份,熟地黄6份,太子参6份,丹参6份,浙贝母6份,甘草3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各组分的质量份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凌刘振谧龙家英张本姚于勤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