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致用专利>正文

自行车载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1861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载货装置,借助于固定在其上的连接部件与车架直接固定连接,并将载货器具保持在车的前上方位,而把部分载重物分载到该载货器具中,纠正了载重物合重心过于偏后,提高了自行车载重的能力和保持平衡的能力,解决了自行车用后衣架载重时骑行困难费力、难以保持平衡掌握方向、容易摔倒产生交通事故的问题。本装置既可用作自行车载重分载重物,也可当作普通自行车车前筐篮来使用。(*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载货装置,特别是一种使载重骑行平稳不易摔倒的自行车车前部机械式载货装置。为使自行车便于驮货载重,现有的办法是将普通型自行车(平车)加固、加长,而将驮运的货物放在后衣架上,或骑放在衣架的两侧。现在市场上出售的载重型自行车就是这种形式。但这种办法存在的问题是骑行困难费力,难于保持平衡、掌握方向,容易摔倒产生交通事故,在载重量大时这一问题尤其突出,实际载重量也因此受到了限制。可以证明(详见本说明书尾部),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载重物合重心过于偏后,必须通过把部分载重物分载到车的前部,以纠正合重心过于偏后才能解决。但是现有的车前部便于载货的装置都是装在随车把一起转动的自行车导向系统上,货物的惯性妨碍车把自由转动,只宜载轻的货物,很难用于纠正重心过于偏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自行车车前部载货装置,它能在不影响转动车把保持平衡的前提下,分载较多重物以纠正合重心过于偏后并能有效增强自行车保持平衡的能力,以阻止车倾倒,该装置叫自行车平衡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载货器具通过固定在其上的连接部件与自行车固定连接,其特征是该连接部件越过自行车导向系统零部件的活动范围,借助于其上的接头,与车身骨架--车架直接固定连接,并将载货器具保持在车的前部,尤其是将载货器具保持在车前部的高位置和车的前上方位,以提高分载重物的重心;当车后衣架上装载重物时,在车前部平衡装置中也配合分载重物,以保证合重心不过于偏后,该分载的重物称作平衡配重,这就提高了自行车保持平衡的能力,而平衡配重重心的使提高使保持平衡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故保持平衡容易。因为载重物未装在导向系统上,故不妨碍它自由转动保持平衡。因为容易保持平衡,不易摔倒故可放心装载,后轮容易满载,再加上前轮分载了部分重物,全车载重能力提高;同时容易保持平衡掌握方向也使驮运货物省力容易不易摔倒,改善了交通安全,减少了交通事故,使自行车为广大人民的日常交通运输发挥更大的功用;而且这种平衡装置完全可以当作原有的车前筐篮使用,采用下面的实施例还可以在灯架上安装车灯,利于夜行,也优于原有车前筐篮,故适用性广泛;由于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实质仅在于改变连接的部位,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下述实施例,另件数目和成本却增加不大。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主视图,表示本装置各零部件与自行车零部件间的位置装配关系,用了剖面通过叉头托左支上两螺钉并剖切筐、左夹板、叉头托的局部剖视,上接头采用拆去可见部分的表达方法,并用A向视图表达其整体形状。图2是图1中叉头托和竖体的俯视图,叉头托上四个点划线交点是装配螺钉4的螺纹孔中心,双点划线划定的范围是筐的投影范围。图3是图1中局部Ⅰ的放大图及其沿C-C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装置的另一形式--举臂式平衡装置。图5是将图4中举起部分放大的图形。平衡装置由承载货物的载货器具及其将它连接固定在车架上的连接部件两大部件组成,如图1-3所示。载货器具采用载货筐1,连接部件由左固定部件[包括左夹板2、螺钉4]、右固定部件[包括右夹板3、螺钉4]、叉头托5、竖体9、上接头部件[包括上接头6、螺钉7、螺母8]和下接头部件[包括下接头10、螺钉11、螺母12]组成,全部零部件最好用钢材制。叉头托和竖体(最好都用钢管制作)牢固地连成左右对称的不能相对活动的整体,(本文所讲的前后左右上下,都按骑在这车上的人主观判定),竖体上、下端分别通过上、下接头部件6、10与车架上管、下管相固定连接,并使竖体处于大体竖直、叉头托左右分支处于大体水平等高的碰不到前挡泥板的位置,并分别从车架前管的左旁、右旁向前方伸出,把前管近旁的自行车零部件、附件也围在左右分支之间,左边的螺钉4穿过左夹板上通孔和筐底左部的孔,拧入叉头托左支的螺纹孔中,右边与此对称,如图1、图2所示,拧紧螺丝,夹板就把载货器具筐固定在叉头托前端的上方,使这装置所载重物处于车的前上方位。为适应车后部载货重心提高的要求,可采用图4所示的举臂式平衡装置,它是将图1所示装置变形加固而成,就是将叉头把、竖体、上下接头部件加固,并将叉头托左右支向前延长伸出筐底后,再分别向上方延长举起(包括用接管接高),形成左右举臂15、16或20,使载货器具既可固定在举臂的低位段15、16上,(此时应去掉接高部分17、18、20),保持在叉头托水平部分以上的车把转动范围以下的位置Ⅰ1,又可固定在举臂的高位段20上的车把转动范围以上的任意选定位置Ⅰ2,以利方便地提高平衡配重的重心,去适应车后部载货重心提高的不同需要。左右举臂20与举臂15、16外径相同,都是管子,管20的下部加粗,形成一段可以方便地套接在管15、16上的左、右套接管18,与15、16相配套,管18、20相连处与管15、16的上端为园锥配合,其锥角的大小应保证该配合在使用中不松动、又便于拆卸。管18的下端有园锥外螺纹,例如锥管螺纹,配带相应的园锥螺母17,并沿轴向开一至数个缝,图中为4个缝,把管18的下端分成可沿径向缩小的一至数瓣,使拧紧螺母17时,管端直径缩小并牢固地夹住管15、16。滑套管21与举臂15、16或20的配合固定的结构方式与此类同,即拧紧园锥螺母22,使管21的轴向开缝的园锥螺纹端直径缩小以牢固地夹住举臂15、16或20。将筐1固定在举臂上的固定部件由左右滑套管21,左右园锥螺母22,左右瓦状板19,左右夹板2、3,螺钉4组成,其中左右瓦状板19与滑套管21牢固地连成一体。本装置全部零部件及装配关系如图4所示,最好采用钢材制作。为保证载货筐和叉头托在受侧向碰撞力时,不易损坏该装置,装置前后部分之间的连接,包含有可使前部相对于后部绕大体竖直的轴线作相对滑动旋转的可滑转性连接,即9与6、10的连接,以利吸收碰撞力,使筐转向侧面。故这里竖体两头被上、下接头夹持的表面是以通过竖体两端中心的直线为轴线的回转体表面,在碰撞力作用下,竖体可以在夹持它的接头中滑动旋转,使筐能转向侧方,竖体与接头间的这种连接称为可滑转性连接。而上、下接头与此相应,都是由能左右张开合拢的两部分组成,特别是由对称的左右两块组合成像管路中三通样的组合体,其对称平面通过这“三通”直管和支管的中心轴线,借助于穿过这两块的螺丝7、11的拧紧,使这两块合拢并夹住车架和竖体,把竖体和车架连接起来。同时,筐、叉头托左右支与跟随车把一起活动的前管旁的自行车零部件附件的活动范围之间应保留足够距离,以保证这相对的滑动旋转成为可能,又能保证不妨碍自行车导向系统的保持平衡的自由转动。为使本装置既能装下较多重物,又紧凑,筐口的后部向后扩大;最好结合实际需要,把筐做成加重型做得大一点,牢固一点;筐口后部做得低一点,成为前高后低的筐口,好处有三点不影响车把转动,有利于装车灯夜行,急刹车时货物不易因惯性向前跑出筐外,当然采用公知技术中的现成筐蓝,也能将就使用。上述两例装置如图1-图5所示。为使本装置紧凑,可将保险叉在靠近筐底处向车后方向弯折成图1所示形状,为使车灯碰不到筐和载货,灯架应相应做得高一些或接高。本专利技术根据的原理,粗略地说是这样的自行车骑行时保持平衡不倒的前提条件是重力(包括车、骑车人和载货的合重力)和离心力的合力作用线必须通过支承面;这里的支承面是前轮与地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载货装置,特别是一种自行车车前部机械式载货装置,或用于组成该装置的连接部件,载货器具通过固定在其上的连接部件与自行车固定连接,其特征是该连接部件借助于其上的接头(6、10)与车架直接固定连接,并将载货器具保持在车的前部,尤其是将载货器具保持在车前部的高位置和车的前上方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致用
申请(专利权)人:范致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