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果菊苷在制备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1660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松果菊苷在制备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药物中的应用,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松果菊苷提取自肉苁蓉,为药食同源物质,对人体没有任何不良反应。经试验证实可知,利用松果菊苷治疗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小鼠后,小鼠的体重恢复,肠道炎症消失,腹泻症状明显改善;同时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恢复至正常水平,肠道菌群结构得到良性调整,表明所述松果菊苷可以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紊乱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商业开发价值。和商业开发价值。和商业开发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松果菊苷在制备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松果菊苷在制备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人体肠道微生物是一个多元化的微生态系统,包含了大约100万亿个古生菌和细菌细胞,它们属于1000多个物种,其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占90%以上。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参与了人体自出生直至衰亡的生命代谢过程,在免疫、代谢、内分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证实,宿主的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环境因素、抗生素使用和慢性病治疗等都有可能破坏人体肠道菌群稳态,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且肠道菌群紊乱与多种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括炎症性肠病、腹泻、便秘、高血压病、II型糖尿病,甚至心血管疾病、自闭症、帕金森病、免疫类疾病等。因此,肠道菌群被认为是多种疾病的可能治疗靶标。
[000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伴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而发生且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严重者可引起艰难梭菌感染,继而引发伪膜性肠炎,甚至危及生命。几乎所有抗生素都会引起腹泻,常见的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林可霉素类等。目前认为,引起AAD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的使用破坏了宿主正常的肠道菌群,尽管抗生素相关腹泻短时间内得到了治疗,但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持续存在。
[0004]目前,关于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紊乱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西医的抗生素治疗、中医药治疗、食用益生菌以及粪菌移植等。但这些技术或方法对于改善肠道菌群紊乱还有待提高,要么暂时有效、时间一长更严重(抗生素治疗),要么效果有待提高或验证(益生菌),要么接受程度差(中药汤剂、粪菌移植)等。虽然已经证实某些中药(方剂)在治疗肠道菌群紊乱方面具有很好作用。但其中一些中药具有肝肾毒性,且需要深厚中医药功底和深奥的组方,因此,中药治疗肠道菌群紊乱对于普通人员来说尚不能普及,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因此,亟需一种安全且能治疗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紊乱的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松果菊苷在制备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药物中的应用,药食同源的松果菊苷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对肠道内的有益菌、致病菌和病毒进行良性调整,改善抗生素所致的腹泻症状。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松果菊苷在制备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药物中的应用。
[0008]优选的,所述松果菊苷通过调节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紊乱实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
[0009]更优选的,所述调节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紊乱包括:增加肠道中有益细菌的数量、抑制肠道中有害细菌的数量、抑制肠道中病毒的数量以及抑制肠道中真菌的数量。
[0010]更优选的,所述有益细菌包括拟杆菌属(Bacteroide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梭菌属(Clostridium)、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副杆菌属(Parabacteroides)、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巴斯德氏菌科菌属(Pasteurellaceaebacterium)、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地杆菌属(Pedobacter)、放线杆菌属(Actinobacillus)、假丁酸弧菌属(Pseudobutyrivibrio)、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曼氏杆菌属(Mannheimia)、密螺旋体属(Treponema)、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真杆菌属(Eubacteri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ius subtilis)、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产丁酸球菌属(Butyricococcus)、普氏栖粪杆菌(Faecalibacteriumprausnitzii)、酪酸梭菌(Clostridiumbutyricum)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11]更优选的,所述有害细菌包括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节细菌属(Arthrobacter)、厌氧弧菌属(Anaerovibrio)、薄层菌属(Hymenobacter)、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巨球菌属(Megasphaera)、普氏菌属(Prevotella)、脱磷弧菌属(Desulfovibrio)、嗜胆菌属(Bilophila)、水栖菌属(Enhydrobacter)、螺杆菌属(Helicobacter)、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粪球菌属(Coprococcus)、罗氏菌属(Roseburia)、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艰难梭菌(Clostridiumdifficile)、志贺杆菌属(Shigella)、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沙门氏菌(Salmonella)、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李斯特菌属(Listeria)、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12]更优选的,所述病毒包括人乳腺病毒(Humanmastadenovirus)、人肠道病毒(HumanEnterovirus)、轮状病毒(Rotavirus)、肠道腺病毒(Enteroadenovirus)、杯状病毒(Calicivirus)、星状病毒(Astrovirus)、细小病毒(Parvovirus)、微小RNA病毒(MicroRNAvirus)、噬菌体(Phage)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13]更优选的,所述真菌包括假丝酵母属(Candida)、曲霉属(Aspergillus)、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毛霉属(Mucor)、红酵母属(Rhodotorula)、青霉属(Penicillium)、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和毛孢子菌属(Trichosporon)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以松果菊苷为单一或共同活性成分。
[0015]优选的,所述共同活性成分为中药单药、中药提取物或中药有效成分。
[0016]优选的,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松果菊苷在制备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松果菊苷提取自肉苁蓉,为药食同源物质,对人体没有任何不良反应。经试验证实可知,利用松果菊苷治疗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小鼠后,小鼠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松果菊苷在制备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药物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松果菊苷通过调节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紊乱实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紊乱包括:增加肠道中有益细菌的数量、抑制肠道中有害细菌的数量、抑制肠道中病毒的数量以及抑制肠道中真菌的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益细菌包括拟杆菌属(Bacteroide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梭菌属(Clostridium)、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副杆菌属(Parabacteroides)、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巴斯德氏菌科菌属(Pasteurellaceaebacterium)、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地杆菌属(Pedobacter)、放线杆菌属(Actinobacillus)、假丁酸弧菌属(Pseudobutyrivibrio)、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曼氏杆菌属(Mannheimia)、密螺旋体属(Treponema)、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真杆菌属(Eubacteri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iussubtilis)、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产丁酸球菌属(Butyricococcus)、普氏栖粪杆菌(Faecalibacteriumprausnitzii)、酪酸梭菌(Clostridiumbutyricum)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害细菌包括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节细菌属(Arthrobacter)、厌氧弧菌属(Anaerovibrio)、薄层菌属(Hymenobacter)、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君文韩天雨杨栋尹静金敏周树青陈天娇师丹阳李海北杨忠委
申请(专利权)人: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环境医学与作业医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