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识别分析路内停车判定的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1514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模式识别分析路内停车判定的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包括地磁模块、高位视频、通信模块和泊车管理云平台,当车辆驶入车位,地磁模块检测到车位的状态由非占用变为占用时,将车位占用信息通过通信模块发给高位视频,高位视频判断该车位是否有车辆驶入,如果不存在,则判定该车辆为过路车,不将车辆驶入信息发送至泊车云平台;如果存在,则提取该车辆的车牌信息,并将车辆驶如信息发送至泊车云平台,当车辆驶出时,停车时长停止计算,泊车云平台将支付信息发送至用户手机app,地磁模块和高位视频的综合判断解决了需要依赖大量的车位管理人员以及车主的自觉缴费和存在视野盲区的问题。在视野盲区的问题。在视野盲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模式识别分析路内停车判定的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停车管理
,具体为多模式识别分析路内停车判定的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中国经济及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车辆总量不断增长,停车难的问题不断凸显。而路侧停车作为城市停车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方便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受到广大车主的青睐。但如何对路侧停车进行智能化管理,解决路侧停车乱收费、漏收费、耗费人力、难追溯的问题迫在眉睫。
[0003]现有技术中,市场内的停车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基于地磁的停车管理系统,该方法主要是判断车位是否有车辆停入,而不能对停车车辆的车辆信息进行识别,这无疑需要依赖大量的车位管理人员以及车主的自觉缴费。
[0004]第二种方法是基于高位视频的停车管理系统,该方法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有效的对车位进行智能监控。但该方法有一定的视野盲区,并且存在树木遮挡、受天气影响、行人遮挡等问题,从而对车辆的驶入、驶出车位信息的判断造成影响,进而对车辆的停车时长判断造成误差。这样会给后期的停车事件纠纷取证带来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多模式识别分析路内停车判定的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需要依赖大量的车位管理人员以及车主的自觉缴费和存在视野盲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多模式识别分析路内停车判定的系统,包括地磁模块、高位视频、通信模块和泊车管理云平台;
[0008]所述地磁模块安装于路侧车位的下方,用于感应该车位的车辆驶入驶出信号;
[0009]所述高位视频用于监控车位及车牌识别;
[0010]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将地磁模块和高位视频获取到的车辆信息发送至泊车管理云平台;
[0011]所述泊车管理云平台用于根据通信模块传输来的车辆信息监控车位状态,根据车辆信息获取对应注册信息,计算停车时间,以及将支付信息发送至用户手机app,若用户未下载app,则下次车辆驶入时,通知工作人员收费。
[0012]优选地,高位视频安装于停车位外侧的监控杆横臂上,监控杆横臂距离地面5

6米。
[0013]优选地,每六个车位设置一个高位视频。
[0014]优选地,通信模块传输的数据包括车牌信息、停车位置和停车时长。
[0015]优选地,支付信息包括车牌信息、停车位置、停车时长、收费标准、支付时间、支付
方式和支付费用。
[0016]优选地,用户手机app一个账号能绑定多个车牌信息。
[0017]多模式识别分析路内停车判定的方法,当车辆驶入车位,地磁模块检测到车位的状态由非占用变为占用时,将车位占用信息通过通信模块发给高位视频,高位视频判断该车位是否有车辆驶入,如果不存在,则判定该车辆为过路车,不将车辆驶入信息发送至泊车云平台;如果存在,则提取该车辆的车牌信息,并将车辆驶入信息发送至泊车云平台,当车辆驶出时,停车时长停止计算,泊车云平台将支付信息发送至用户手机app,若用户未下载app,则下次车辆驶入时,通知工作人员收费。
[0018]优选地,工作人员采用手持PDA对目标车辆上次停车费用进行收取。
[001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多模式识别分析路内停车判定的方法的步骤。
[00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多模式识别分析路内停车判定的方法的步骤。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模式识别分析路内停车判定的系统,包括地磁模块、高位视频、通信模块和泊车管理云平台,当车辆驶入车位,地磁模块检测到车位的状态由非占用变为占用时,将车位占用信息通过通信模块发给高位视频,高位视频判断该车位是否有车辆驶入,如果不存在,则判定该车辆为过路车,不将车辆驶入信息发送至泊车云平台;如果存在,则提取该车辆的车牌信息,并将车辆驶入信息发送至泊车云平台,当车辆驶出时,停车时长停止计算,泊车云平台将支付信息发送至用户手机app,地磁模块和高位视频的综合判断解决了需要依赖大量的车位管理人员以及车主的自觉缴费和存在视野盲区的问题。
[0022]进一步地,每六个车位设置一个高位视频,最大限度的利用了高位视频的监测范围。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模式识别分析路内停车判定的方法,操作简单便捷,提高了收费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多模式识别分析路内停车判定的方法流程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多模式识别分析路内停车判定的系统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8]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模式识别分析路内停车判定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磁模块、高位视频、通信模块和泊车管理云平台;
[0029]地磁模块安装于路侧车位的下方,用于感应该车位的车辆驶入驶出信号;
[0030]高位视频用于监控车位以及车位泊车车辆的车牌识别;
[0031]通信模块用于将地磁模块和高位视频的感应信号发送至泊车管理云平台;
[0032]泊车云平台用于根据通信模块传输来的数据监控车位状态,根据车辆信息获取对应注册信息,计算停车时间,以及将支付信息发送至用户手机app高位视频安置于停车位外侧的监控杆横臂上,监控杆距离地面5~6米,一个车位长6米,一个高位视频可监控6个车位,负责对车位进行监控和泊车车辆的车牌识别。
[0033]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模式识别分析路内停车判定的方法,地磁模块负责监视每个车位的车位状态,当车位状态发生改变时,收到车位状态改变信号后的高位视频会对该车位进行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当地磁模块检测到某车位的状态由非占用变为占用时,将车位占用信息发给高位视频,高位视频判断该车位是否有车辆驶入,如果不存在,则判定该车辆为过路车,不将车辆驶入信息发送至泊车云平台;如果存在,则提取该车辆的车牌信息,并将车辆驶入信息发送至泊车云平台,停车时长开始计算。
[0034]用户在手机端APP的注册信息,绑定微信账号以及一个或多个车牌信息。当车辆驶入时,泊车云平台开始计时并将泊车提示信息发送至该车牌绑定的手机端APP上;当车辆驶出时,车牌信息、停车位置、停车时长、收费标准以及停车费用会生成在车主手机端APP的账单里,用户可通过手机端APP完成支付。当用户完成本次停车费用支付后,泊车云平台将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支付信息推送到该车牌绑定的车主手机端APP上。
[0035]本专利技术还可以与城市ETC系统绑定,当车辆驶入ETC设备的检测区域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模式识别分析路内停车判定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磁模块、高位视频、通信模块和泊车管理云平台;所述地磁模块安装于路侧车位的下方,用于感应该车位的车辆驶入驶出信号;所述高位视频用于监控车位及车牌识别;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将地磁模块和高位视频获取到的车辆信息发送至泊车管理云平台;所述泊车管理云平台用于根据通信模块传输来的车辆信息监控车位状态,根据车辆信息获取对应注册信息,计算停车时间,以及将支付信息发送至用户手机app,若用户未下载app,则下次车辆驶入时,通知工作人员收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识别分析路内停车判定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高位视频安装于停车位外侧的监控杆横臂上,监控杆横臂距离地面5

6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识别分析路内停车判定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六个车位设置一个高位视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识别分析路内停车判定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传输的数据包括车牌信息、停车位置和停车时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识别分析路内停车判定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付信息包括车牌信息、停车位置、停车时长、收费标准、支付时间、支付方式和支付费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识别分析路内停车判定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海苏昱嘉史小辉鲁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