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1390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瓦结构,该轴瓦结构包括轴瓦本体以及导油套,进油孔沿所述轴瓦本体的长度方向开设于所述轴瓦本体上,导油腔为沿所述轴瓦本体的厚度方向开设于所述轴瓦本体的转动轴接触面的盲孔,所述进油孔的一端与所述导油腔连通,所导油套具有连通所述导油套两端的导油通道,所述导油套内置于所述导油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使进入进油孔的润滑油能够通过导油通道扩散在轴瓦本体的转动轴接触面上,从而在转动轴与轴瓦表面之间形成一层润滑油膜,避免两个摩擦副之间干摩擦或边界摩擦产生磨损,从而提高轴瓦结构的使用寿命。而提高轴瓦结构的使用寿命。而提高轴瓦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瓦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抽水蓄能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轴瓦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抽水蓄能电站安装有抽水

发电可逆式机组,如,水轮发电机组。在电网用电高峰时,将上水库的水放至下水库,把水势能转化为电能输送电网;用电低谷时将下水库的水抽到上水库,将电能以势能形式存储下来,消纳电网中多余的电量,发挥“调峰填谷”作用。
[0003]在水轮发电机中,轴承主要包括轴承座以及与轴承座相连的轴瓦,轴瓦作为接触件与机组的转动部分连接。
[0004]在一些机组(抽水蓄能机组)和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水风光一体抽水蓄能机组)中,机组启停频繁,容易导致轴瓦瓦面快速失效,导致轴承寿命缩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轴瓦结构,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轴瓦由于机组频繁启停导致瓦面库磨损寿命缩减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轴瓦结构,所述轴瓦结构包括:
[0007]轴瓦本体,具有进油孔以及导油腔,所述进油孔沿所述轴瓦本体的长度方向开设于所述轴瓦本体上,所述导油腔沿所述轴瓦本体的厚度方向开设于所述轴瓦本体的转动轴接触面,所述进油孔的一端与所述导油腔连通;
[0008]导油套,具有连通所述导油套两端的导油通道,所述导油套内置于所述导油腔中,且所述导油套的外壁与所述导油腔的内壁抵接,所述导油套的一端位于所述导油腔与所述进油孔连接处靠近所述转动轴接触面的一侧,所述导油套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轴接触面齐平,以使进油孔中的润滑油能够从导油通道流出到所述转动轴接触面。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导油套的外壁上设置有排油槽,所述排油槽与所述导油腔的内壁配合形成排油腔;
[0010]所述轴瓦本体上设置有排油孔,所述排油孔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轴瓦本体背离所述转动轴接触面的表面,所述排油孔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油腔连通。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导油套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槽,所述第一密封圈槽位于所述排油槽与所述转动轴接触面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槽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槽中,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另一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密封圈槽,并与所述导油腔的内壁抵接。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导油套的外壁上还套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导油套的外壁与所述导油腔的内壁之间,所述排油槽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一密封圈之间。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导油腔包括直筒腔以及与所述直筒腔连接的台阶腔,所述直筒腔与所述进油孔连通,所述台阶腔位于所述直筒腔靠近所述转动轴接触面的
一侧,所述直筒腔的宽度小于所述台阶腔的最小宽度;
[0014]所述导油套为与所述台阶腔匹配连接的台阶状结构,所述导油套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台阶腔的底部并覆盖住所述直筒腔的出液口,以使所述导油通道与所述进油孔连通。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台阶腔、所述导油套均为二级台阶结构,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导油套的台阶面与所述台阶腔内壁的台阶面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导油套靠近所述转动轴接触面的台阶上。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为弹性密封圈;
[0017]所述第二密封圈为弹性密封圈或金属密封圈。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轴瓦本体背离所述转动轴接触面的表面连接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用于连接所述轴瓦本体和轴瓦支撑结构。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轴瓦本体包括金属瓦基、连接层以及塑料瓦面层,所述连接层设置于所述金属瓦基上并与其连接,所述塑料瓦面层设置于所述连接层上并与其连接;
[0020]所述进油孔设置于所述金属瓦基中,所述导油腔依次贯穿所述塑料瓦面面和所述连接层直至所述金属瓦基。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导油腔包括盲孔部以及与所述盲孔部连接的通孔部,所述盲孔部设置于所述金属瓦基上,所述通孔部贯穿所述连接层以及所述塑料瓦面层,所述通孔部的内壁覆盖有所述塑料瓦面层。
[002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轴瓦结构,其通过在轴瓦本体上设置进油孔、与进油孔连通的导油腔、设置于导油腔中且具有导油通道的导油套,并使导油套的一端与轴瓦本体的转动轴接触面齐平,从而使进入进油孔的润滑油能够通过导油通道扩散在轴瓦本体的转动轴接触面上,从而在转动轴与轴瓦表面之间形成一层润滑油膜,避免两个摩擦副之间干摩擦或边界摩擦产生磨损,从而提高轴瓦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轴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导油腔与导油套的配合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导油腔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导油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0、轴瓦本体;100、金属瓦基;200、连接层;300、塑料瓦面层;101、进油孔;102、导油腔;102

1、直筒腔;102

2、第一台阶腔室;102

3、第二台阶腔室;103、排油孔;400、导油套;400

1、第一台阶;400

2、第二台阶;401、导油通道;402、排油槽;403、第一密封圈槽;500、弹性元件;700、第二密封圈;800、第一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瓦本体,具有进油孔以及导油腔,所述进油孔沿所述轴瓦本体的长度方向开设于所述轴瓦本体上,所述导油腔沿所述轴瓦本体的厚度方向开设于所述轴瓦本体的转动轴接触面,所述进油孔的一端与所述导油腔连通;导油套,具有连通所述导油套两端的导油通道,所述导油套内置于所述导油腔中,且所述导油套的外壁与所述导油腔的内壁抵接,所述导油套的一端位于所述导油腔与所述进油孔连接处靠近所述转动轴接触面的一侧,所述导油套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轴接触面齐平,以使进油孔中的润滑油能够从导油通道流出到所述转动轴接触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套的外壁上设置有排油槽,所述排油槽与所述导油腔的内壁配合形成排油腔;所述轴瓦本体上设置有排油孔,所述排油孔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轴瓦本体背离所述转动轴接触面的表面,所述排油孔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油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套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槽,所述第一密封圈槽位于所述排油槽与所述转动轴接触面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槽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槽中,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另一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密封圈槽,并与所述导油腔的内壁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套的外壁上还套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导油套的外壁与所述导油腔的内壁之间,所述排油槽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一密封圈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腔包括直筒腔以及与所述直筒腔连接的台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培平张天鹏周光厚刘德民刘坤解朝军欧阳宁东徐建伟曾玉好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