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血蛋白质组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1386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血蛋白质组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材料活化、S2)材料悬浊、S3)检测样本孵育、S4)蛋白洗脱与酶解、S5)前处理、S6)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检测方法,能够使得检测的结果更为全面和准确,单样本检测出的蛋白种类数量高达4000以上,填补了全血蛋白质组检测方法上的空白。方法上的空白。方法上的空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血蛋白质组的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血蛋白组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人体血液中的蛋白质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生理、病理情况,对血液中蛋白质进行检测能够对各类生理、病理的情况进行诊断。现有的血样检测方法中,基于质谱的高通量蛋白组学定量分析是目前检测的优选方案之一,但是受制于质朴技术灵敏度和分辨率的限制,血液蛋白的检测会受到血红蛋白等高丰度蛋白的干扰,导致其他相对较低的低丰度蛋白无法检出,如:[1] Chambers AG, Percy AJ, Hardie DB, Borchers CH. Comparison of proteins in whole blood and dried blood spot samples by LC/MS/MS. J Am Soc Mass Spectrom. 2013 Sep;24(9):1338

45. doi: 10.1007/s13361

013

0678

x. Epub 2013 Jul 3. PMID: 23821375;[2] Molloy MP, Hill C, O'Rourke MB, Chandra J, Steffen P, McKay MJ, Pascovici D, Herbert BR. Proteomic Analysis of Whole Blood Using Volumetric Absorptive Microsampling for Precision Medicine Biomarker Studies. J Proteome Res. 2022 Apr 1;21(4):1196

1203. doi: 10.1021/acs.jproteome.1c00971. Epub 2022 Feb 15. PMID: 35166117;[3] Mc Ardle A, Binek A, Moradian A, Chazarin Orgel B, Rivas A, Washington KE, Phebus C, Manalo DM, Go J, Venkatraman V, Coutelin Johnson CW, Fu Q, Cheng S, Raedschelders K, Fert

Bober J, Pennington SR, Murray CI, Van Eyk JE. Standardized Workflow for Precise Mid
‑ꢀ
and High

Throughput Proteomics of Blood Biofluids. Clin Chem. 2022 Mar 4;68(3):450

460. doi: 10.1093/clinchem/hvab202. PMID: 34687543;[4] Kashirina DN, Brzhozovskiy AG, Sun W, Pastushkova LK, Popova OV, Rusanov VB, Nikolaev EN, Larina IM, Kononikhin AS. Prote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Dry Blood Spots of Healthy Women During Simulation the Microgravity Effects Using Dry Immersion. Front Physiol. 2022 Jan 11;12:753291. doi: 10.3389/fphys.2021.753291. PMID: 35087415; PMCID: PMC8787266;从如上列举的文献可知,现有的血液蛋白组学定量分析局限在血浆的检测中,并且现有全血蛋白检测方法仅能检测出300

1400个蛋白,且制样和上机时间多超过48h,其检测结果精度会受到影响。
[0003]血浆的检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适用基于质谱的高通量蛋白组学定量分析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待检对象的生理、病理情况,但待检测血浆样本在制备的过程中,会在制备过程中损失大量的血液蛋白,从而使得检测结果不能完全反映血液中蛋白的情况,更不能客观、完全的反映生理、病理情况。有鉴于此,亟需一种能够对全血蛋白进行检
测的方法,以更好的应用在血液蛋白检测以及生理病理相关指标信息的获取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更为全面的检测全血蛋白组的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全血蛋白质组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材料活化:利用活化剂对纳米级分子筛进行活化处理10

20min,所述活化剂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数计的如下组分:甲醇60

80%、乙醇0

30%、水0

40%;所述活化剂与纳米分子筛的质量比为100

5000:1;S2)材料悬浊:将经过S1步骤处理过的纳米级分子筛加入第一缓冲液中,震荡形成悬浊液;所述纳米分子筛与第一缓冲液的质量比为1:2

50;S3)检测样本孵育:将待检测的全血样本加入步骤S2得到的悬浊液中,混合均匀后在37
±
1℃的温度下震荡孵育5

30min,得到孵育液;所述全血样本与悬浊液的体积比为:V全血样本:V悬浊液=0.1

2:1;S4)蛋白洗脱与酶解:将步骤S3得到的孵育液离心5

30min,弃上清,取沉淀物,将所述沉淀物加入第二缓冲液中并在95
±
2℃震荡孵育10

30min,所述沉淀物与第二缓冲液的质量比为1:2

50;然后加入胰蛋白酶在30

40℃的温度下酶解1.8

2.2h,然后再次加入胰蛋白酶在30

40℃的温度下酶解1.8

2.2h,接着加入甲酸或乙酸终止酶解,得到酶解液;S5)前处理:将步骤S4得到的酶解液依次进行除盐和抽干处理,得到抽干肽段;S6)检测:将步骤S5得到的抽干肽段复溶,然后进行LC

MS蛋白质谱检测。
[0006]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S1步骤中的纳米级分子筛为FAU、EMT、CHA、MOR、MFI、LTL、LTA和FER纳米分子筛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纳米分子筛的粒径为5~1000 nm;进一步优选的粒径为20

800nm,更进一步优选的粒径为50

600nm。
[0007]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纳米分子筛的硅铝比为1:1

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血蛋白质组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材料活化:利用活化剂对纳米级分子筛进行活化处理10

20min,所述活化剂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数计的如下组分:甲醇60

80%、乙醇0

30%、水0

40%;所述活化剂与纳米分子筛的质量比为100

5000:1;S2)材料悬浊:将经过S1步骤处理过的纳米级分子筛加入第一缓冲液中,震荡形成悬浊液;所述纳米分子筛与第一缓冲液的质量比为1:2

50;S3)检测样本孵育:将待检测的全血样本加入步骤S2得到的悬浊液中,混合均匀后在37
±
1℃的温度下震荡孵育5

30min,得到孵育液;所述全血样本与悬浊液的体积比为:V全血样本:V悬浊液=0.1

2:1;S4)蛋白洗脱与酶解:将步骤S3得到的孵育液离心5

30min,弃上清,取沉淀物,将所述沉淀物加入第二缓冲液中并在95
±
2℃震荡孵育10

30min,所述沉淀物与第二缓冲液的质量比为1:2

50;然后加入胰蛋白酶在30

40℃的温度下酶解1.8

2.2h,然后再次加入胰蛋白酶在30

40℃的温度下酶解1.8

2.2h,接着加入甲酸或乙酸终止酶解,得到酶解液;S5)前处理:将步骤S4得到的酶解液依次进行除盐和抽干处理,得到抽干肽段;S6)检测:将步骤S5得到的抽干肽段复溶,然后进行LC

MS蛋白质谱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的纳米级分子筛为FAU、EMT、CHA、MOR、MFI、LTL、LTA和FER纳米分子筛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纳米分子筛的粒径为5~1000 n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分子筛的硅铝比为1:1

20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键李楠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