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防渗式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0840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力防渗式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护组件,包括支护板、挡板、渗水件、水位传感器、挤压件以及封堵件,所述挡板固定于所述支护板内,并将其内部分为上部第一腔室和下部第二腔室,所述渗水件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水位传感器固定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壁,所述挤压件设置于所述渗水件一侧底部,所述封堵件滑动于所述渗水件上;以及,支撑组件,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护板之间,包括支撑管、承接件、导流件、安装件以及连接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支护组件和支撑组件的设置使得该支护结构在使用时能够更加稳固,且能够根据基坑内壁的渗水量自动调整支护的压紧度,极大的提高了施工的便利性和效率。和效率。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力防渗式基坑支护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
,特别是一种压力防渗式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基坑支护工程是个临时工程,设计的安全储备相对可以小些,但又与地区性有关,不同区域地质条件其特点也不相同,基坑支护工程又是岩土工程、结构工程以及施工技术互相交叉的学科,是多种复杂因素交互影响的系统工程,是理论上尚待发展的综合技术学科,现有技术中的地下室基坑支护一般是直接固定的,但是基坑侧边的土中会在支护长时间的挤压过程中渗透较多的水,这时基坑侧壁的土会向内收缩,导致支护发生松动,同时这些渗透出的水向下流动会对基坑的底部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土质松动,对后续的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地下室基坑支护一般是直接固定的,但是基坑侧边的土中会在支护长时间的挤压过程中渗透较多的水,这时基坑侧壁的土会向内收缩,导致支护发生松动,同时这些渗透出的水向下流动会对基坑的底部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土质松动,对后续的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力防渗式基坑支护结构,其包括,支护组件,包括支护板、挡板、渗水件、水位传感器、挤压件以及封堵件,所述挡板固定于所述支护板内,并将其内部分为上部第一腔室和下部第二腔室,所述渗水件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水位传感器固定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壁,所述挤压件设置于所述渗水件一侧底部,所述封堵件滑动于所述渗水件上;以及,支撑组件,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护板之间,包括支撑管、承接件、导流件、安装件以及连接件,所述支撑管位于两个所述支护板之间,所述承接件固定于所述支护板上,且位于所述支撑管两侧,所述导流件设置于所述支撑管内,所述安装件设置于所述导流件内,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安装件顶部。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渗水件包括第一板、第二板以及铁丝网,所述第一板固定于所述挡板底部,所述第二板固定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底壁,所述铁丝网固定于所述支护板一侧,所述支护板外侧开设有渗水孔,所述铁丝网位于所述渗水孔外侧。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挤压件包括液压伸缩杆、移动板以及顶升板,所述液压伸缩杆固定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底壁,所述移动板固
定于所述液压伸缩杆顶端,且与所述第二板接触,所述顶升板固定于所述移动板顶部一侧。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封堵件包括第一封堵板、推板以及第二封堵板,所述第一封堵板滑动于所述第二板一侧顶部,其底部开设有移动槽,所述推板滑动于所述移动槽内,且底部与所述顶升板接触,所述第二封堵板固定于所述推板一侧底部,所述支护板一侧开设有引流孔,所述第二封堵板位于所述引流孔内侧。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封堵件还包括第一弹簧,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移动槽内壁和所述推板顶部固定。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接件包括承接板以及承接杆,所述承接板固定于所述支护板上,且位于所述支撑管两侧,所述承接杆固定于所述支撑管两侧,所述承接板内开设有斜槽,所述承接杆滑动于所述斜槽内。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流件包括固定环以及斜板,所述固定环固定于所述支撑管内壁两侧,所述斜板固定于所述固定环内侧。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件包括挡水板、活动板以及螺纹杆,所述挡水板固定于所述固定环内,其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活动板滑动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螺纹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板底部,其与所述挡水板螺纹连接,且底端延伸至所述支撑管底部。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管、活动门以及挡块,所述连接管一端固定于所述引流孔外侧,另一端位于所述活动板顶部,所述活动门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管内,所述挡块固定于所述连接管内壁,且与所述活动门接触。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固定块以及第二弹簧,所述固定块固定于所述连接管端部,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门和所述固定块固定。
[0016]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支护组件和支撑组件的设置使得该支护结构在使用时能够更加稳固,且能够根据基坑内壁的渗水量自动调整支护的压紧度,极大的提高了施工的便利性和效率。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8]图1为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0019]图2为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的整体剖面图。
[0020]图3为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的第二腔室内部结构图。
[0021]图4为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的封堵件另一个视角图。
[0022]图5为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的第二腔室侧面剖视图。
[0023]图6为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组件另一个视角图。
[0024]图7为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的安装件与连接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7]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8]实施例1
[0029]参照图1和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力防渗式基坑支护结构,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护组件100和支撑组件200,支护组件100设置有多个,均布在基坑的侧壁上,然后通过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防渗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组件(100),包括支护板(101)、挡板(102)、渗水件(103)、水位传感器(104)、挤压件(105)以及封堵件(106),所述挡板(102)固定于所述支护板(101)内,并将其内部分为上部第一腔室(S1)和下部第二腔室(S2),所述渗水件(103)位于所述第二腔室(S2)内,所述水位传感器(104)固定于所述第二腔室(S2)内壁,所述挤压件(105)设置于所述渗水件(103)一侧底部,所述封堵件(106)滑动于所述渗水件(103)上;以及,支撑组件(200),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护板(101)之间,包括支撑管(201)、承接件(202)、导流件(203)、安装件(204)以及连接件(205),所述支撑管(201)位于两个所述支护板(101)之间,所述承接件(202)固定于所述支护板(101)上,且位于所述支撑管(201)两侧,所述导流件(203)设置于所述支撑管(201)内,所述安装件(204)设置于所述导流件(203)内,所述连接件(205)设置于所述安装件(204)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件(103)包括第一板(103a)、第二板(103b)以及铁丝网(103c),所述第一板(103a)固定于所述挡板(102)底部,所述第二板(103b)固定于所述第二腔室(S2)内底壁,所述铁丝网(103c)固定于所述支护板(101)一侧,所述支护板(101)外侧开设有渗水孔(K),所述铁丝网(103c)位于所述渗水孔(K)外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105)包括液压伸缩杆(105a)、移动板(105b)以及顶升板(105c),所述液压伸缩杆(105a)固定于所述第二腔室(S2)内底壁,所述移动板(105b)固定于所述液压伸缩杆(105a)顶端,且与所述第二板(103b)接触,所述顶升板(105c)固定于所述移动板(105b)顶部一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106)包括第一封堵板(106a)、推板(106b)以及第二封堵板(106c),所述第一封堵板(106a)滑动于所述第二板(103b)一侧顶部,其底部开设有移动槽(M),所述推板(106b)滑动于所述移动槽(M)内,且底部与所述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程臧一平贾战磊陶天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