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肺部教学训练用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0781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肺部教学训练用模型,所述肺部教学训练用模型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杆,所述胸腔组件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心脏组件、右侧动脉血管、左侧动脉血管、气管组件、右侧静脉血管、左侧静脉血管和肺叶,所述右侧动脉血管的一侧与右侧静脉血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左侧动脉血管与左侧静脉血管可拆卸连接,所述气管组件分别与右侧动脉血管、左侧动脉血管、右侧静脉血管和左侧静脉血管可拆卸连接,所述气管组件与心脏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肺叶的外侧分别与前骨骼和后骨骼的内侧可拆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肺部教学训练用模型具有方便对模型进行安装,且方便进行观察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肺部教学训练用模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肺部教学
,尤其涉及一种肺部教学训练用模型。

技术介绍

[0002]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胸膜破裂,让胸膜腔与外界大气直接相交通,空气可随呼吸自由进行胸膜腔,形成开放性气胸,伤侧胸腔压力等于大气压,肺受压萎陷,萎陷的程度取决于肺顺应性和胸膜有无粘连,伤侧胸膜腔仍为负压,低于伤侧,使纵隔向伤侧移位,伤侧肺亦有一定程度的萎陷,同时由于伤侧胸腔压力仍可随呼吸周期而增减,从而引起纵隔摆动(或扑动)和残气对流(或摆动气),导致严重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纵隔摆动引起心脏大血管来回扭曲以及胸腔负压受损,使静脉血回流受阻,心排出量减少,开放性气胸易于诊断,一经发现,必须立刻急救,根据患者当时所处现场的条件,自救或互救,尽快封闭胸壁创口,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可用大型急救包,多层清洁布块或厚纱布垫,如有大块凡林纱布或无菌塑料布则更为合用,要求封闭敷料够厚以避免漏气,但不能往创口内填塞;范围应超过创缘5厘米以上,因此,医护人员掌握开放性气胸急救操作及提高操作熟练度是非常必要的。
[0003]目前,现有技术的肺部教学训练用模型在使用过程中,不方便对模型进行安装,且不方便进行观察,导致了无法准确掌握气胸紧急救护操作,教学效果差。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肺部教学训练用模型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便对模型进行安装,且方便进行观察的肺部教学训练用模型。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肺部教学训练用模型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设置有胸腔组件,所述胸腔组件包括脊柱、前骨骼和后骨骼,所述脊柱、前骨骼和后骨骼均可拆卸连接,所述胸腔组件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心脏组件、右侧动脉血管、左侧动脉血管、气管组件、右侧静脉血管、左侧静脉血管和肺叶,所述心脏组件的外侧分别与右侧动脉血管、左侧动脉血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右侧动脉血管的一侧与右侧静脉血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左侧动脉血管与左侧静脉血管可拆卸连接,所述气管组件分别与右侧动脉血管、左侧动脉血管、右侧静脉血管和左侧静脉血管可拆卸连接,所述气管组件与心脏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肺叶的外侧分别与前骨骼和后骨骼的内侧可拆卸连接。
[0007]为了达到方便对固定杆进行安装进而可方便对胸腔组件进行安装的效果,所述脊柱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金属套筒,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金属套筒,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金属套筒和第二金属套筒的内部。
[0008]为了达到方便对前肋骨和后肋骨进行连接的效果,所述胸腔组件还包括前肋骨、后肋骨、前磁铁孔、后磁铁孔和安装柱,所述前肋骨的一端与前骨骼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前肋骨的另一端设置有前磁铁孔。
[0009]为了达到方便将前肋骨与后肋骨进行安装的效果,所述后肋骨的一端与后骨骼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后肋骨的另一端设置有后磁铁孔,所述前肋骨与后肋骨通过前磁铁孔和后磁铁孔可拆卸连接,所述后肋骨的一侧设置有磁铁安装座。
[0010]为了达到方便对心脏组件进行安装的效果,所述心脏组件包括设置于一侧的第一磁孔和第二磁孔,所述心脏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另一侧的第三磁孔和第四磁孔。
[0011]为了达到方便对心脏组件进行安装和固定的效果,所述心脏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前表面的正面圆孔,所述正面圆孔的内部设置有螺母镶件。
[0012]为了达到方便对右侧动脉血管进行安装的效果,所述右侧动脉血管包括设置于一侧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左侧动脉血管包括设置于一侧的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
[0013]为了达到方便对左侧气管和右侧气管进行安装的效果,所述气管组件包括右侧气管和左侧气管,所述右侧气管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磁块和销孔,所述左侧气管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磁块和销孔配合使用的第二磁块和固定销。
[0014]为了达到方便将右侧静脉血管与右侧动脉血管进行安装且方便将左侧静脉血管与左侧动脉血管进行安装的效果,所述右侧静脉血管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方孔,所述左侧静脉血管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方孔。
[0015]为了达到方便将肺叶进行安装和固定的效果,所述肺叶的正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肺部镶件和第二肺部镶件,所述第一肺部镶件和第二肺部镶件均设置为螺母镶件,所述肺叶的外侧设置有肺部磁块。
[001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肺部教学训练用模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脊柱的两端设置第一金属套筒,同时在底板顶部的两侧设置第二金属套筒,可方便将固定杆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第一金属套筒和第二金属套筒的内部,进而可方便对固定杆进行安装,可对胸腔组件进行安装,方便进行展示和教学,通过在心脏组件的外侧分别设置第一磁孔、第二磁孔、第三磁孔和第四磁孔,并且在第一磁孔、第二磁孔、第三磁孔和第四磁孔的内部设置磁铁,可方便将血管安装在心脏组件的外侧,通过在右侧动脉血管的一侧设置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可方便将右侧动脉血管与心脏组件进行连接,通过在右侧气管的一侧设置第一磁块,可方便与左侧气管中的第二磁块进行配合使用,可方便将右侧气管与左侧气管进行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方孔和第二方孔,可方便将右侧静脉血管与右侧动脉血管进行安装和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肺部镶件和第二肺部镶件,可方便对肺叶进行安装和固定,且通过设置肺部磁块,可方便与胸腔组件的内部进行安装和固定,提高了便利性,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肺部教学训练用模型在使用过程中,不方便对模型进行安装,且不方便进行观察,导致了无法准确掌握气胸紧急救护操作,教学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肺部教学训练用模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胸腔组件的结构正视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前骨骼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后骨骼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心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右侧动脉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左侧动脉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气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右侧动脉血管与右侧静脉血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左侧动脉血管与左侧静脉血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肺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后骨骼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标号:1、底板;2、固定杆;3、胸腔组件;31、脊柱;32、前骨骼;33、后骨骼;34、前肋骨;35、后肋骨;36、前磁铁孔;37、后磁铁孔;38、安装柱;4、心脏组件;41、第一磁孔;42、第二磁孔;43、第三磁孔;44、第四磁孔;45、正面圆孔;5、右侧动脉血管;51、第一安装孔;52、第二安装孔;6、左侧动脉血管;61、第三安装孔;62、第四安装孔;7、气管组件;71、右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肺部教学训练用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杆(2),所述固定杆(2)的顶部设置有胸腔组件(3),所述胸腔组件(3)包括脊柱(31)、前骨骼(32)和后骨骼(33),所述脊柱(31)、前骨骼(32)和后骨骼(33)均可拆卸连接,所述胸腔组件(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心脏组件(4)、右侧动脉血管(5)、左侧动脉血管(6)、气管组件(7)、右侧静脉血管(8)、左侧静脉血管(9)和肺叶(10),所述心脏组件(4)的外侧分别与右侧动脉血管(5)、左侧动脉血管(6)可拆卸连接,所述右侧动脉血管(5)的一侧与右侧静脉血管(8)可拆卸连接,所述左侧动脉血管(6)与左侧静脉血管(9)可拆卸连接,所述气管组件(7)分别与右侧动脉血管(5)、左侧动脉血管(6)、右侧静脉血管(8)和左侧静脉血管(9)可拆卸连接,所述气管组件(7)与心脏组件(4)可拆卸连接,所述肺叶(10)的外侧分别与前骨骼(32)和后骨骼(33)的内侧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肺部教学训练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柱(3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金属套筒(12),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金属套筒(13),所述固定杆(2)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金属套筒(12)和第二金属套筒(13)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肺部教学训练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胸腔组件(3)还包括前肋骨(34)、后肋骨(35)、前磁铁孔(36)、后磁铁孔(37)和安装柱(38),所述前肋骨(34)的一端与前骨骼(32)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前肋骨(34)的另一端设置有前磁铁孔(3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肺部教学训练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肋骨(35)的一端与后骨骼(3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厦胡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临韵智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