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化多功能注射手臂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护注射模拟实训
,特别是涉及智能化多功能注射手臂。
技术介绍
[0002]在医护领域中,医护人员最长接触的就是针管注射,针管注射前需要找到病患的静脉,通过将针管插入静脉实行注射,但是对于新手医护人员来说,并不能快速有效的将针头插入静脉,需要反复多次练习,所以需要使用到模拟手臂进行针管注射练习,虽然模拟手臂的手感比较接近真人的皮肤,但是目前的模拟手臂较为单一,但是内部并不具备模拟的静脉血管,从而对医护训练人员来说,并不能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同时并不能根据病患的病症测试医护人员注射的药剂是否正确的功能,存在一定的缺陷。
[0003]因此,需要提供智能化多功能注射手臂,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化多功能注射手臂,通过手臂模具本体、第一静脉注射管、第二静脉注射管理、第三静脉注射管、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的设计,解决了现有的技术中使用的模拟手臂并没有设置静脉管,从而无法贴合实际,导致训练效果较低,同时设定不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化多功能注射手臂,包括手臂模具本体(1)和智能化多功能注射手臂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模具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智能化多功能注射手臂检测系统,所述手臂模具本体(1)设置有臂部模具(2)、手部模具(9)和三角肌模具(16),所述臂部模具(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手部模具(9),而臂部模具(2)的尾端固定连接有三角肌模具(16);所述臂部模具(2)内部前端的侧部固定连接有起丘模拟器(3),所述起丘模拟器(3)内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升降控制杆(4),在升降控制杆(4)输出端的侧部固定连接有多个连动杆(5)、且连动杆(5)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装置连接框(6),在装置连接框(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板(7),在升降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起丘凸点(8)、且多个起丘凸点(8)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手部模具(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手部硅胶内胆(10),在手部硅胶内胆(10)的顶部、且远离中部和尾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检测器(22),所述手部硅胶内胆(10)顶部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输入接口(12),在输入接口(1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静脉注射管(13),所述第一静脉注射管(1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头(14),所述手部硅胶内胆(10)的顶部、且远离中部和两侧之间均开设有卡槽(15);所述三角肌模具(16)内部的下沿处固定连接有三角肌硅胶下沿内胆(17),在三角肌硅胶下沿内胆(17)的前侧面中部固定连接第二静脉注射管(18),在三角肌模具(16)内部的上沿处固定连接有三角肌硅胶上沿内胆(19),在三角肌硅胶上沿内胆(19)前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静脉注射管(20),在三角肌硅胶下沿内胆(17)和三角肌硅胶上沿内胆(19)的前侧面、且位于第三静脉注射管(20)的右侧面设置有可视化注射刻度表(21),同时可视化注射刻度表(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检测器(22)。2.智能化多功能注射手臂的检测系统,包括智能模拟手臂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模拟手臂注射系统设置有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对输入和输出的数据进行存储,包括模拟的多种病症数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艳丽,陈佩玲,叶玉兰,袁裕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