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
Emitting Diode,OLED)具有自发光、广视角、反应时间快、发光效率高、工作电压低及制程简单等优点,被誉为下一代“明星”发光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多个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相互级联的多个移位寄存器,所述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一复位子电路,所述第一复位子电路分别与帧间复位控制端、复位信号端以及第一待复位节点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帧间复位控制端的帧间复位控制信号,将所述复位信号端的复位信号写入所述第一待复位节点;
[0004]其中,所述帧间复位控制端与帧间复位控制线连接,且多个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的帧间复位控制端连接同一帧间复位控制线。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多个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的帧间复位控制线接入同一个信号输入端子。
[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多个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相互级联的多个移位寄存器,所述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一复位子电路,所述第一复位子电路分别与帧间复位控制端、复位信号端以及第一待复位节点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帧间复位控制端的帧间复位控制信号,将所述复位信号端的复位信号写入所述第一待复位节点;其中,所述帧间复位控制端与帧间复位控制线连接,且多个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的帧间复位控制端连接同一帧间复位控制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连接多个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的帧间复位控制线接入同一个信号输入端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帧间复位控制线包括:第一延伸线、第二延伸线以及引线,所述第一延伸线与所述第二延伸线相互交叉,并在交叉位置处相互连接,所述引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延伸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帧间复位控制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帧间复位控制线包括:两条所述第一延伸线,在位于同一个栅极驱动电路内的多个移位寄存器的排布方向上,其中一条所述第一延伸线位于多个所述栅极驱动电路靠近信号输入端子的一侧,另一条所述第一延伸线位于多个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远离所述信号输入端子的一侧,其中,所述信号输入端子与所述帧间复位控制线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延伸线与所述第二延伸线异层设置,且在相互交叉的位置通过过孔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延伸线异层设置且在第一位置处相互交叉;其中,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第一延伸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用于将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第一延伸线划分为相互并联的多个延伸线段,所述延伸线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延伸线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延伸线的延伸方向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在所述第一延伸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延伸线段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尺寸。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延伸线的延伸方向与多个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的排布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延伸线的延伸方向与同一个栅极驱动电路内的多个移位寄存器的排布方向相同。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域至少一侧的边框区域,所述帧间复位控制线以及多个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均位于所述边框区域;位于同一个栅极驱动电路内的多个移位寄存器通过多条引线连接同一条第二延伸线,且所述同一条第二延伸线位于所述多条引线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像素电路以及发光器件,所述像素电路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器件发光;其中,多个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像素电路的写入控制端连接,用于向所述像素电路提供写
入控制信号;第二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像素电路的补偿控制端连接,用于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粲,李永谦,吴刘,袁志东,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