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尾喷口组件氩弧焊修复的工装及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989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升机尾喷口组件氩弧焊修复的工装及工艺方法,其中,该工装包括支撑环和压块;支撑环卡装于直升机尾喷口组件的待修复内管的前端口内,且其外周壁与待修复内管前端口的内周壁接触配合;压块设置于支撑环,且用于将板条贴合固定于支撑环的外周壁并与待修复内管前端口的待修复区域对齐分布。在本方案中,首先将支撑环卡装于待修复内管的前端口内,并使支撑环的外周壁与待修复内管前端口的内周壁接触配合,再通过压块将板条贴合固定于支撑环的外周壁并与待修复区域对齐分布,如此一来,可有效控制了待修复内管前端口的待修复区域与板条氩弧焊接的内外型面,从而有助于防止待修复内管前端口的待修复区域在氩弧焊修复后发生变形。焊修复后发生变形。焊修复后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升机尾喷口组件氩弧焊修复的工装及工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直升机维修
,特别涉及一种直升机尾喷口组件氩弧焊修复的工装及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直升机尾喷口组件在长期使用之后,该组件内管口前端会出现磨损减薄甚至断裂失效等情况。其中,磨损区域通常为长条弧形矩形状,该磨损区域的弧长一般为175mm~230mm,直径约为220mm,宽度约为15mm,厚度约为1.5mm,因此在清理磨损区域之后,现有的处理方式就是选用补焊材料与组件基体进行氩弧对接焊接修复。然而,由于该直升机尾喷口组件为薄壁筒状结构,若不采取防变形措施,极易发生焊后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升机尾喷口组件的氩弧焊修复工装,首先将支撑环卡装于直升机尾喷口组件的待修复内管的前端口内,并使得支撑环的外周壁与待修复内管前端口的内周壁接触配合,然后再通过压块将板条贴合固定于支撑环的外周壁并与待修复内管前端口的待修复区域对齐分布,如此一来,可有效控制了待修复内管前端口的待修复区域与板条氩弧焊接的内外型面,从而有助于防止待修复内管前端口的待修复区域在氩弧焊修复后发生变形。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直升机尾喷口组件的氩弧焊修复工装,包括:支撑环和压块;所述支撑环用于卡装于直升机尾喷口组件的待修复内管的前端口内,且其外周壁与所述待修复内管前端口的内周壁接触配合;
[0006]所述压块设置于所述支撑环,且用于将板条贴合固定于所述支撑环的外周壁并与所述待修复内管前端口的待修复区域对齐分布。
[0007]优选地,所述支撑环沿轴向依次分为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且三者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的外径相等并均大于所述第一段的外径;
[0008]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用于卡装于所述待修复内管的前端口内,且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的外周壁均与所述待修复内管前端口的内周壁接触配合,所述第二段靠近其端面的外周壁关于其轴线对称设有两个限位耳片,且均用于同所述待修复内管前端口的端面接触配合;
[0009]所述压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段介于两个所述限位耳片之间的外周壁,且用于将板条贴合固定于所述第二段的外周壁并与所述待修复区域对齐分布。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段介于两个所述限位耳片之间的外周壁沿轴向开设有条形凹糟,且与所述待修复区域与所述板条的轴向对缝对位分布;
[0011]所述条形凹糟的槽底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二段的内壁的第一气孔;
[0012]所述第二段介于两个所述限位耳片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三段的外周壁沿周向开设
有弧形凹糟,且用于同所述待修复区域与所述板条的周向对缝对位分布;
[0013]所述弧形凹糟的槽底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二段的内壁的第二气孔;
[0014]所述直升机尾喷口组件的氩弧焊修复工装还包括:送气机构;
[0015]所述送气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段的内壁,且其进气口用于通入氩气,出气口均与所述第一气孔和所述第二气孔连通。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在所述条形凹糟的槽底沿所述第二段的轴向均匀分布;
[0017]所述第二气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在所述弧形凹糟的槽底沿所述第二段的周向均匀分布。
[0018]优选地,所述条形凹糟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二段介于两个所述限位耳片之间的外周壁均匀分布;
[0019]每个所述条形凹糟均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气孔;
[0020]所述弧形凹糟分布于所述第二段介于两个所述限位耳片之间的外周壁。
[0021]优选地,所述压块为L型压块;
[0022]所述L型压块倒扣设置于所述第二段的端面和外周壁,所述L型压块的水平部沿所述第一段的径向开设有沉头通孔,所述第一段的外周壁开设有与所述L型压块的沉头通孔对位分布的内螺纹孔,且所述沉头通孔与所述内螺纹孔通过第一螺钉连接,所述L型压块的竖直部用于将所述板条贴合固定于所述第二段的外周壁并与所述待修复区域对齐分布。
[0023]优选地,所述内螺纹孔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段介于两个所述限位耳片之间的外周壁均匀分布。
[0024]优选地,还包括:
[0025]用于套装固定于所述直升机尾喷口组件的外筒前端口的外周壁的定位环;
[0026]横跨设置于所述定位环,且用于同所述支撑环接触配合的限位条。
[0027]优选地,所述定位环包括:可对合装配连接的第一半定位环和第二半定位环;
[0028]所述限位条的一端通过第二螺钉与所述第一半定位环的端面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螺钉与所述第二半定位环的端面连接,中间部分用于同所述支撑环接触配合。
[0029]一种采用氩弧焊修复直升机尾喷口组件磨损缺陷的工艺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直升机尾喷口组件的氩弧焊修复工装进行修复,包括如下步骤:
[0030]S1、测量直升机尾喷口组件待修复内管前端口的待修复区域的尺寸;
[0031]S2、采用机加工的方式对待修复内管的待修复区域进行缺陷清理,并对待修复区域进行打磨;
[0032]S3、根据待修复区域的尺寸选择对应尺寸且与待修复内管材料相同的板条,并将板条辊压成形使其形成一定的弯曲度;
[0033]S4、将支撑环卡装于待修复内管的前端口内,并采用压块将辊压成形后的板条贴合固定于支撑环的外周壁并与待修复内管前端口的待修复区域对齐分布;
[0034]S5、采用点焊的方式将对齐固定后的板条进行定位点焊;
[0035]S6、采用手工直流氩弧焊对板条与待修复内管待修复区域的对接处进行均匀补焊。
[0036]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6之后,还包括:
[0037]S7、对焊缝正面进行打磨加工;
[0038]S8、对修复区域进行修复后局部热处理;
[0039]S9、拆下工装,对焊缝背面进行打磨加工;
[0040]S10、采用目视检测、荧光检测、X射线检测方法,对修复区域的外表面和内部进行冶金缺陷检查。
[0041]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升机尾喷口组件的氩弧焊修复工装,首先将支撑环卡装于直升机尾喷口组件的待修复内管的前端口内,并使得支撑环的外周壁与待修复内管前端口的内周壁接触配合,然后再通过压块将板条贴合固定于支撑环的外周壁并与待修复内管前端口的待修复区域对齐分布,如此一来,可有效控制了待修复内管前端口的待修复区域与板条氩弧焊接的内外型面,从而有助于防止待修复内管前端口的待修复区域在氩弧焊修复后发生变形。
[004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氩弧焊修复直升机尾喷口组件磨损缺陷的工艺方法,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直升机尾喷口组件的氩弧焊修复工装进行修复,因此其也就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照前面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4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机尾喷口组件的氩弧焊修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环(1)和压块(2);所述支撑环(1)用于卡装于直升机尾喷口组件的待修复内管(6)的前端口内,且其外周壁与所述待修复内管(6)前端口的内周壁接触配合;所述压块(2)设置于所述支撑环(1),且用于将板条贴合固定于所述支撑环(1)的外周壁并与所述待修复内管(6)前端口的待修复区域(61)对齐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尾喷口组件的氩弧焊修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1)沿轴向依次分为第一段(11)、第二段(12)和第三段(13),且三者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二段(12)和所述第三段(13)的外径相等并均大于所述第一段(11)的外径;所述第二段(12)和所述第三段(13)用于卡装于所述待修复内管(6)的前端口内,且所述第二段(12)和所述第三段(13)的外周壁均与所述待修复内管(6)前端口的内周壁接触配合,所述第二段(12)靠近其端面的外周壁关于其轴线对称设有两个限位耳片(14),且均用于同所述待修复内管(6)前端口的端面接触配合;所述压块(2)设置于所述第一段(11)介于两个所述限位耳片(14)之间的外周壁,且用于将板条贴合固定于所述第二段(12)的外周壁并与所述待修复区域(61)对齐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升机尾喷口组件的氩弧焊修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12)介于两个所述限位耳片(14)之间的外周壁沿轴向开设有条形凹糟(12.1),且与所述待修复区域(61)与所述板条的轴向对缝对位分布;所述条形凹糟(12.1)的槽底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二段(12)的内壁的第一气孔(12.2);所述第二段(12)介于两个所述限位耳片(14)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三段(13)的外周壁沿周向开设有弧形凹糟(12.3),且用于同所述待修复区域(61)与所述板条的周向对缝对位分布;所述弧形凹糟(12.3)的槽底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二段(12)的内壁的第二气孔(12.4);所述直升机尾喷口组件的氩弧焊修复工装还包括:送气机构(3);所述送气机构(3)设置于所述第二段(12)的内壁,且其进气口用于通入氩气,出气口均与所述第一气孔(12.2)和所述第二气孔(12.4)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升机尾喷口组件的氩弧焊修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孔(12.2)的数量为多个,且在所述条形凹糟(12.1)的槽底沿所述第二段(12)的轴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气孔(12.4)的数量为多个,且在所述弧形凹糟(12.3)的槽底沿所述第二段(12)的周向均匀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升机尾喷口组件的氩弧焊修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凹糟(12.1)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二段(12)介于两个所述限位耳片(14)之间的外周壁均匀分布;每个所述条形凹糟(12.1)均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气孔(12.2);所述弧形凹糟(12.3)分布于所述第二段(12)介于两个所述限位耳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梓钧孙兵兵刘伟张国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