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化硅沟槽刻蚀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9895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化硅沟槽刻蚀方法,通过在存在微沟槽的沟槽底部进行高浓度离子注入使注入区的SiC非晶化,进而使用湿法溶液将非晶层去除,通过去除沟槽底部的非晶层可以得到圆滑的SiC沟槽;避免了复杂且耗时耗力的干刻工艺参数调整优化,在保证侧壁角度的同时改善了微沟槽的问题,放宽了工艺窗口。放宽了工艺窗口。放宽了工艺窗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化硅沟槽刻蚀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化硅沟槽刻蚀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碳化硅功率器件领域,台面和沟槽结构是各类器件的常用结构,但是由于碳化硅材料本身具有高硬度和强化学稳定性,无法直接通过常规酸碱溶液进行腐蚀。目前主要的碳化硅刻蚀方法为干法刻蚀,这种刻蚀工艺极易在沟槽底部形成微沟槽,在实际使用中会在底部形成电场集中,造成栅氧层的提前击穿。目前主要通过调节干法刻蚀的气体种类、气体流量和配比、刻蚀功率等参数进行微沟槽的消除。
[0003]通过调节干法刻蚀条件的方法由于该工艺涉及的参数变量很多,在实际操作起来需要制定很多实验方案,造成材料和时间成本损失,同时工艺的局限性也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碳化硅沟槽刻蚀方法,避免了复杂且耗时耗力的干刻工艺参数调整优化,在保证侧壁角度的同时改善了微沟槽的问题,放宽了工艺窗口。
[0005]本专利技术之一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碳化硅沟槽刻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SiC衬底进行标准清洗后,在SiC衬底表面淀积第一掩膜层;步骤2、在第一掩膜层上进行光刻形成设定图形的光刻胶,去除光刻胶未覆盖区域的第一掩膜层,将光刻版的图形转移到第一掩膜层上,露出SiC衬底表面;步骤3、去除光刻胶,干法刻蚀SiC衬底,形成沟槽,刻蚀后保留第一掩膜层;步骤4、对SiC衬底上的沟槽区域进行离子注入,根据离子种类选择相应的注入剂量和注入能量,使注入区的碳化硅形成非晶层;步骤5、采用湿法去除第一掩膜层;步骤6、通过湿法腐蚀对注入区进行腐蚀处理,形成圆滑槽底拐角;步骤7、最后对SiC衬底进行后处理清洗,完成沟槽刻蚀。
[0006]进一步地,步骤3和步骤4之间还包括步骤a、淀积第二掩膜层,整面刻蚀第二掩膜层,形成沟槽的侧壁保护层;所述步骤5进一步具体为:采用湿法去除第一掩膜层和第二掩膜层。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掩膜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掩膜层的厚度。
[000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7进一步具体为:最后对SiC衬底采用HF酸去除自然氧化层,之后再进行RCA清洗,完成沟槽刻蚀。
[0009]本专利技术之二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碳化硅沟槽刻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SiC衬底进行标准清洗后,在SiC衬底表面淀积第一掩膜层;步骤2、在第一掩膜层上进行光刻形成设定图形的光刻胶,去除光刻胶未覆盖区域的第一掩膜层,将光刻版的图形转移到第一掩膜层上,露出SiC衬底表面;
步骤3、去除光刻胶,对SiC衬底上的沟槽区域进行离子注入,根据离子种类选择相应的注入剂量和注入能量,使注入区的碳化硅形成非晶层;步骤4、采用湿法去除第一掩膜层;步骤5、通过湿法腐蚀对注入区进行腐蚀处理,形成圆滑槽底拐角;步骤6、最后对SiC衬底进行后处理清洗,完成沟槽刻蚀。
[0010]进一步地,根据沟槽深度,重复步骤1至6,直至达到所述沟槽深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进一步具体为:最后对SiC衬底采用HF酸去除自然氧化层,之后再进行RCA清洗,完成沟槽刻蚀。
[0012]本专利技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存在微沟槽的沟槽底部进行高浓度离子注入使注入区的SiC非晶化,进而使用湿法溶液将非晶层去除,通过去除沟槽底部的非晶层可以得到圆滑的SiC沟槽。和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复杂且耗时耗力的干刻工艺参数调整优化,在保证侧壁角度的同时改善了微沟槽的问题,放宽了工艺窗口。
附图说明
[0013]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方法步骤1对应的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方法步骤2对应的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方法步骤3对应的原理示意图;图5和图6为本专利技术方法步骤4对应的原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方法步骤5对应的原理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方法刻蚀得到的沟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图1至8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碳化硅沟槽刻蚀方法,具体步骤为:步骤1:对SiC衬底1进行标准清洗后,在SiC衬底1表面淀积第一掩膜层2;步骤2:在第一掩膜层2上进行光刻形成图形,去除光刻胶未覆盖区域的掩膜层,将光刻版的图形转移到掩膜层上,露出SiC衬底1表面;步骤3:去除光刻胶,干法刻蚀SiC衬底1,形成沟槽,刻蚀后保留第一掩膜层2;现有技术中干法刻蚀后存在槽底两侧的尖角;步骤4:淀积第二掩膜层3,整面刻蚀第二掩膜层3,形成沟槽的侧壁保护层3

1;步骤5:对SiC衬底1上的沟槽区域进行高浓度离子注入,根据不同的离子种类选择相应的注入剂量和注入能量,使注入区4的碳化硅形成非晶层;步骤6:湿法去除第一掩膜层2和第二掩膜层3;步骤7:通过湿法腐蚀对注入区进行腐蚀处理,形成圆滑槽底拐角;步骤8:最后对SiC衬底1进行后处理清洗。
[0016]所述步骤1中的标准清洗为RCA清洗,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清洗方法。所述第一掩膜层2为氧化物掩膜,优选的为二氧化硅掩膜,根据实际沟槽深度和第一掩膜层2与碳
化硅衬底1的刻蚀选择比确定第一掩膜层2的厚度;例如:当第一掩膜层为二氧化硅时,刻蚀1um深的碳化硅沟槽可选用不小于1.5um的二氧化硅掩膜;步骤2中的光刻包括前烘、涂胶、曝光、后烘、显影、坚膜,优选干法刻蚀工艺刻蚀第一掩膜层2;步骤3中SiC刻蚀方法可选用反应离子刻蚀和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工艺,通常当沟槽角度大于75
°
时会出现微沟槽,因为本专利技术后续步骤中有微沟槽的处理方法,因此在此步SiC刻蚀工艺中优先考虑沟槽侧壁形貌和角度的调整,有利于得到垂直侧壁;步骤4中的第二掩膜层3为氧化物薄膜,优选为二氧化硅,厚度小于第一掩膜层2,可选0.3

0.7um。在干法整面刻蚀第二掩膜层3时,会保留位于沟槽侧壁的第二掩膜层3,形成侧壁保护层3

1,此侧壁保护层在后续的注入过程中阻挡注入离子在侧壁的横向扩散;步骤5中的离子注入为高剂量离子注入,所述高剂量指可以使表面注入区域的SiC材料非晶化的离子剂量,不同的注入离子根据其原子质量的差异,有不同的临界剂量。例如Al离子的临界剂量为1E15 cm
‑3,Ar离子的临界剂量为4.8E14cm
‑3;非晶化的SiC材料可以通过湿法工艺去除;步骤6中可以选用含HF的溶液去除第一掩膜层2和第二掩膜层3;步骤7中的湿法腐蚀溶液选用含HF和HNO3的混合溶液,例如HF:HNO3为1:1的溶液;或者含水和醋酸缓蚀剂的HF:HNO3为1:40的混合溶液。该溶液可以去除注入后SiC的非晶层,得到圆滑槽底拐角。
[0017]步骤8中的后处理清洗包括使用HF酸去除自然氧化层和RCA清洗,得到洁净的SiC沟槽。
[0018]实施例一可以不用两次淀积掩膜层,该刻蚀方法为:步骤1:对SiC衬底进行标准清洗后,在SiC衬底表面淀积第一掩膜层;步骤2:在第一掩膜层上进行光刻形成图形,去除光刻胶未覆盖区域的掩膜层,将光刻版的图形转移到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化硅沟槽刻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SiC衬底进行标准清洗后,在SiC衬底表面淀积第一掩膜层;步骤2、在第一掩膜层上进行光刻形成设定图形的光刻胶,去除光刻胶未覆盖区域的第一掩膜层,将光刻版的图形转移到第一掩膜层上,露出SiC衬底表面;步骤3、去除光刻胶,干法刻蚀SiC衬底,形成沟槽,刻蚀后保留第一掩膜层;步骤4、对SiC衬底上的沟槽区域进行离子注入,根据离子种类选择相应的注入剂量和注入能量,使注入区的碳化硅形成非晶层;步骤5、采用湿法去除第一掩膜层;步骤6、通过湿法腐蚀对注入区进行腐蚀处理,形成圆滑槽底拐角;步骤7、最后对SiC衬底进行后处理清洗,完成沟槽刻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沟槽刻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和步骤4之间还包括步骤a、淀积第二掩膜层,整面刻蚀第二掩膜层,形成沟槽的侧壁保护层;所述步骤5进一步具体为:采用湿法去除第一掩膜层和第二掩膜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化硅沟槽刻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掩膜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掩膜层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安英李佳帅张瑜洁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天润半导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