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陆空飞行器涵道桨轴可选气动性能式固连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
,具体涉及一种陆空飞行器涵道桨轴可选气动性能式固连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概念上的小型无人飞行器因成本较低且结构简单,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相关方面的问题,例如:当涵道旋翼系统本身产生的有效升力不足以支持包括涵道旋翼本体在内等各构件的重力时,此时采用涵道旋翼构型方案对于整机气动性能的提升反而有害无益。因此,涵道升力系统的气动性能优化在涵道飞行器的设计中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陆空飞行器涵道桨轴可选气动性能式固连结构,该固连结构采用涵道和旋翼在同一个中心主轴上构造出三个不同的连接方案,分别等效为泵轮、涡轮与导轮,从而实现不同的气动效能,能够满足不同的气动与升力要求,即可实现对气动性能的选择。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具体技术方案:
[0005]陆空飞行器涵道桨轴可选气动性能式固连结构,该固连结构包括中心主轴、至少一个第一旋翼、至少一个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陆空飞行器涵道桨轴可选气动性能式固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主轴、至少一个第一旋翼、至少一个第二旋翼、至少一个第三旋翼、与所述第一旋翼一一对应的第一涵道、与所述第二旋翼一一对应的第二涵道、以及与所述第三旋翼一一对应的第三涵道;所述第一旋翼、所述第二旋翼以及所述第三旋翼均沿所述中心主轴的轴向间隔分布,并均与所述中心主轴同轴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旋翼均固定安装于所述中心主轴,并设置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第一桨叶;在所述第一桨叶的外周侧套设有对应的所述第一涵道,并且所述第一桨叶的桨尖与所述第一涵道的内周面之间具有径向间隙;在所述中心主轴带动所述第一旋翼转动时,所述第一涵道具有导流功能,所述中心主轴以及对应的所述第一旋翼和所述第一涵道形成泵轮,用以提供动力;每个所述第二旋翼均空套于所述中心主轴的外周侧,并设置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第二桨叶;在所述第二旋翼的外周侧套设有对应的第二涵道;所述第二桨叶的桨尖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涵道内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涵道用于与机体相连接,通过机体带动所述第二涵道和所述第二旋翼旋转以获得动力,对应的所述第二旋翼与所述第二涵道形成涡轮;每个所述第三旋翼均固定连接于所述中心主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巍,涂静涵,董林炜,柯志芳,孟庆凯,范康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