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N-取代吲哚-5-基)异噁唑-3-甲酸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99641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5

(N

取代吲哚
‑5‑
基)异噁唑
‑3‑
甲酸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特别涉及一种5

(N

取代吲哚
‑5‑
基)异噁唑
‑3‑
甲酸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几率逐渐增加,患者人数迅速上升且趋于年轻化;并且在此基础上,发生痛风等并发症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有文献报道痛风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高尿酸血症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慢性疾病,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因体内尿酸生成过多和/或排泄过少所致。一般情况下,非同一天测量的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即称为高尿酸血症。尿酸水平持续升高可导致尿酸盐在关节处沉积,造成痛风。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不仅是痛风的重要病理基础,还与动脉粥样硬化、肾脏损伤、心血管损伤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0003]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是体内嘌呤类物质分解代谢生成尿酸的关键酶,可催化次黄嘌呤生成黄嘌呤再进一步氧化为尿酸,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可以有效减少尿酸的生成,是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有效靶点。因此,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s,XOIs)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通过抑制或降低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以有效降低血清中尿酸水平,起到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作用。1966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上市的别嘌呤醇是首个用于治疗痛风的XOI,已经在临床上应用了几十年,但其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如皮疹、肝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于2009年和2013年上市的非嘌呤类XOI非布司他和托比司他安全性较别嘌呤醇高、选择性更好,但近些年研究表明,非布司他可能会增加心脏死亡的相关风险,托比司他会增加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总的来说,现已上市的XOI种类十分有限且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因此,研制新型的高效低毒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XOI种类较少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5

(N

取代吲哚
‑5‑
基)异噁唑
‑3‑
甲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并提供了5

(N

取代吲哚
‑5‑
基)异噁唑
‑3‑
甲酸衍生物在制备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预防和/或治疗高尿酸血症和/或痛风中的应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5

(N

取代吲哚
‑5‑
基)异噁唑
‑3‑
甲酸衍生物,为如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同位素标记物、溶剂化物、多晶型物或前药:
[0007][0008]式中,R1为氢(

H)或氰基(

CN),R2为氢、C1‑
C8烷基、取代的C1‑
C8烷基、C3‑
C8环烷基、取代的C3‑
C8环烷基、C3‑
C8烯烃基、取代的C3‑
C8烯烃基、C3‑
C8炔烃基、取代的C3‑
C8炔烃基、3

8元杂环烷基、取代的3

8元杂环烷基、芳基或取代芳基中的任意一种;R3为氢或C1‑
C8烷基。
[0009]进一步地,R1为氢或氰基;R2为氢、C1‑
C6烷基、取代的C1‑
C6烷基、C3‑
C6环烷基、取代的C3‑
C6环烷基、C3‑
C6烯烃基、取代的C3‑
C6烯烃基、C3‑
C6炔烃基、取代的C3‑
C6炔烃基、3

6元杂环烷基、取代的3

6元杂环烷基、苄基或取代苄基中的任意一种;R3为氢或C2‑
C6烷基。
[0010]更进一步地,R1为氢或氰基;R2为氢、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正戊基、异戊基、烯丙基、异丁烯基、丙炔基、环丁基、环戊基、亚甲基环戊基、苄基、对氟苄基、对氯苄基、对溴苄基、邻氯苄基、间氯苄基、邻氟苄基、间氟苄基或邻甲基苄基中的任意一种;R3为氢或乙基。
[0011]再进一步地,R1为氰基;R2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正戊基、异戊基、烯丙基、异丁烯基、丙炔基、环丁基、环戊基、亚甲基环戊基、苄基、对氟苄基、对氯苄基、对溴苄基、邻氯苄基、间氯苄基、邻氟苄基、间氟苄基或邻甲基苄基中的任意一种;R3为氢。
[0012]具体地,所述5

(N

取代吲哚
‑5‑
基)异噁唑
‑3‑
甲酸衍生物选自下式1

49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式25

49中的任意一种;
[0013][0014]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如上所述的5

(N

取代吲哚
‑5‑
基)异噁唑
‑3‑
甲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将5



异噁唑
‑3‑
羧酸酯、5

吲哚硼酸、碱、催化剂和溶剂A混合,进行Suzuki偶联反应,得到式I

1化合物;式I

1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0016][0017]式I

1中,R1为氢,R2为氢,R3为C1‑
C8烷基;
[0018]S2、将所述式I

1化合物与氯磺酰异氰酸酯分散于溶剂B中,加入N,N

二甲基甲酰胺(DMF),得到式I

2化合物;式I

2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0019][0020]式I

2中,R1为氰基,R2为氢,R3为C1‑
C8烷基;
[0021]S3、将所述式I

2化合物与溴代物分散于溶剂C中,加入碱进行烷基化反应,得到式I

3化合物;式I

3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0022][0023]式I

3中,R1为氰基,R2为C1‑
C8烷基、取代的C1‑
C8烷基、C3‑
C8环烷基、取代的C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5

(N

取代吲哚
‑5‑
基)异噁唑
‑3‑
甲酸衍生物,其特征在于,为如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同位素标记物、溶剂化物、多晶型物或前药:式中,R1为氢或氰基;R2为氢、C1‑
C8烷基、取代的C1‑
C8烷基、C3‑
C8环烷基、取代的C3‑
C8环烷基、C3‑
C8烯烃基、取代的C3‑
C8烯烃基、C3‑
C8炔烃基、取代的C3‑
C8炔烃基、3

8元杂环烷基、取代的3

8元杂环烷基、芳基或取代芳基中的任意一种;R3为氢或C1‑
C8烷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

(N

取代吲哚
‑5‑
基)异噁唑
‑3‑
甲酸衍生物,其特征在于,R1为氢或氰基;R2为氢、C1‑
C6烷基、取代的C1‑
C6烷基、C3‑
C6环烷基、取代的C3‑
C6环烷基、C3‑
C6烯烃基、取代的C3‑
C6烯烃基、C3‑
C6炔烃基、取代的C3‑
C6炔烃基、3

6元杂环烷基、取代的3

6元杂环烷基、苄基或取代苄基中的任意一种;R3为氢或C2‑
C6烷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

(N

取代吲哚
‑5‑
基)异噁唑
‑3‑
甲酸衍生物,其特征在于,R1为氢或氰基;R2为氢、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正戊基、异戊基、烯丙基、异丁烯基、丙炔基、环丁基、环戊基、亚甲基环戊基、苄基、对氟苄基、对氯苄基、对溴苄基、邻氯苄基、间氯苄基、邻氟苄基、间氟苄基或邻甲基苄基中的任意一种;R3为氢或乙基。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5

(N

取代吲哚
‑5‑
基)异噁唑
‑3‑
甲酸衍生物,其特征在于,选自下式1

49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5

(N

取代吲哚
‑5‑
基)异噁唑
‑3‑
甲酸衍生物,其特征在于,选自下式25

49中的任意一种;
6.一种5

(N

取代吲哚
‑5‑
基)异噁唑
‑3‑
甲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5

(N

取代吲哚
‑5‑
基)异噁唑
‑3‑
甲酸衍生物,包括以下步骤:S1、将5



异噁唑
‑3‑
羧酸酯、5

吲哚硼酸、碱、催化剂和溶剂A混合,进行Suzuki偶联反应,得到式I

1化合物;式I

1化合物的结构式为:式I

1中,R3为C1‑
C8烷基;S2、将所述式I

1化合物与氯磺酰异氰酸酯分散于溶剂B中,加入N,N

二甲基甲酰胺,得到式I

2化合物;式I

2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式I

2中,R3为C1‑
C8烷基;S3、将所述式I

2化合物与溴代物分散于溶剂C中,加入碱进行烷基化反应,得到式I

3化合物;式I

3化合物的结构式为:式I

3中,R2为C1‑
C8烷基、取代的C1‑
C8烷基、C3‑
C8环烷基、取代的C3‑
C8环烷基、C3‑
C8烯烃基、取代的C3‑
C8烯烃基、C3‑
C8炔烃基、取代的C3‑
C8炔烃基、3

8元杂环烷基、取代的3

8元杂环烷基、芳基或取代芳基中的任意一种,R3为C1‑
C8烷基;S4、将所述式I

3化合物进行碱性水解,得到式I

4化合物;式I

4化合物的结构式为:式I

4中,R2为C1‑
C8烷基、取代的C1‑
C8烷基、C3‑
C8环烷基、取代的C3‑
C8环烷基、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根炎李文烨黄冬倩刘子茹李彦蓉任雨晨张心怡孙琦吴风收徐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