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及压力成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9545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9
一种模具,具备第一模和第二模,第一模及第二模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板状的底部;板状的顶部,与底部相离地设置;以及刚性加强部件,一端与底部直接连接,另一端与顶部连接,随着从底部侧朝向顶部侧,上述刚性加强部件从与底部的连接部分朝向顶部的中央所在的一侧倾斜地延伸。延伸。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模具及压力成形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模具及压力成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使用模具进行对于钢板等被加工件的压力成形时,如日本特许第4955923号公报中记载,模具会挠曲。例如,当压力机的床身具有在内部用来容纳缓冲垫等的空洞时,模具的下模经由工作台板(bolster、压力机垫板)被载置在床身的空洞之上。此外,在下模之上配置与下模对应的上模。
[0003]并且,在压力成形时,如果配置在工作台板的上侧的滑动部下降而推压模具,则由于空洞的存在,在成形下死点,在工作台板及下模发生弹性变形。此外,在下模的作为被加工件侧的区域的顶部,暂时性地形成中央向下侧突出的碗状的挠曲。
[0004]作为使用模具的压力机的另一例,在日本特开平7-32340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压力模,该压力模具备:下框架,配置有作为下模的面板;上框架,配置有作为上模的面板。在日本特开平7-323400号公报的下模的内部,设置有从下部朝向上部延伸的斜肋。
[0005]此外,在日本特开昭61-266147号公报中,公开了具有下模和上模的压力加工用模具。在日本特开昭61-266147号公报的下模,设置有底板部、从底板部铅直地立起的一对侧板部、以及与一对侧板部连接的一对上板部。一对上板部分别以随着从侧板部朝向上侧相互接近的方式倾斜地延伸。一对上板部与作为下模的上部的形成部连接。
[0006]而且,在日本特许第545834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压力成形用模具的下模,该压力成形用模具的下模具备由棒状部件在平面图中形成为矩形的框型的底座、以及从底座的四角分别垂直地下降的棒状部件。日本特许第5458341号公报的下模具备相当于矩形的框的一边的上侧的棒状部件、在上侧的棒状部件的下方与上侧的棒状部件隔开空间而平行地配置的下侧的棒状部件、以及将上侧的棒状部件与下侧的棒状部件之间斜着连接的棒状的加强件。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955923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323400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1-266147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4:日本特许第54583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2]这里,在压力成形时,由下模的顶部的上表面或被载置在顶部之上的镶嵌物(insert)的上表面而形成成形用的模具表面模具表面。因此,下模的顶部的挠曲带来模具表面的挠曲。结果是在压力成形的成形容易性及作为制品的压力成形品的品质上发生问题,或者模具的开发变得困难这样的问题。另外,作为这样的问题的原因的模具的挠曲不仅能够形成在下模的顶部,也能够形成在作为上模的被加工件侧的区域的顶部。
[0013]作为解决起因于模具的挠曲的问题的技术,在日本特许第4955923号公报中公开了将压力机的工作台板的构造改良的技术。在日本特许第4955923号公报中,在床身的内部空间的地板部立设置有将铅直的平板状部件组合为十字的支承部。通过该支承部将工作台板的下表面中央从下侧支承,由此工作台板的挠曲被抑制,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压力成形。
[0014]但是,构成压力机的工作台板及床身(bed)是尺寸比较大的部件,因此发生改良作业成为大规模、压力成形装置整体的改良成本高涨的问题。此外,在将既有的压力成形装置改良的情况下,还可能产生为了进行改良作业而使压力加工产线停止的时间较长。即,在使用日本特许第4955923号公报的技术改良压力机侧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改良作业的负担较大的问题。
[0015]此外,在日本特开平7-323400号公报所公开的压力模的情况下,斜肋在侧面观察下从下框架的中央侧朝向外侧的端部而延伸。因此,在日本特开平7-323400号公报的压力模的情况下,在被加工件侧即下模的上部,不能有效地支承发生较大的挠曲的中央侧。此外,在日本特开平7-323400号公报的压力模的情况下,由于下框架的下部不接地于地面,所以在连接于下框架的下部的斜肋与地面之间,压力成形时的载荷难以传递。即,在日本特开平7-323400号公报中,没有充分地考虑到抑制模具的挠曲本身。
[0016]此外,在日本特开昭61-266147号公报所公开的压力加工用模具的情况下,由于在下模中配置在内部的上板部朝向上侧倾斜地延伸,所以也可以想到形成下模的上部的形成部的中央侧被上板部某种程度地支承。但是,在日本特开昭61-266147号公报的压力加工用模具的情况下,上板部没有与作为接地部侧的底板部直接连接,而是经由作为铅直的笔直部的侧板部与底板部间接地连接。即,压力成形时的载荷在下模的内部被从底板部从上板部传递时,需要在上板部之前先经由铅直的侧板部。因此,在上板部与形成部之间难以有效地引导压力成形时的载荷。
[0017]此外,在日本特许第5458341号公报中公开的压力成形用模具的下模的情况下,下模的上部的构造不是板状而是框型。此外,加强件在矩形的框型的一边即端部的位置处,在上侧的棒状部件与下侧的棒状部件之间所形成的铅直面中倾斜地延伸。因此,被加强件支承的仅是下模的上部的端部的一边部分,不能有效地支承在压力成形时发生较大挠曲的被加工件侧即上部的中央侧。即,在日本特许第5458341号公报中,没有充分地考虑抑制模具的挠曲本身。
[0018]本公开鉴于上述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改良压力机侧的结构、而直接对模具本身进行较简单地改良由此能够抑制模具的被加工件侧的挠曲的模具及压力成形装置。
[0019]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0020]有关本公开的第1技术方案的模具,具备第一模和第二模,第一模及第二模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板状的底部;板状的顶部,与底部相离而设置;以及刚性加强部件,一端与底部直接连接,另一端与顶部连接,随着从底部侧朝向顶部侧,该刚性加强部件从与底部的连接部分朝向顶部的中央所在的一侧倾斜地延伸。
[0021]有关本公开的第2技术方案的压力成形装置具备:支承装置;滑动部(slide),在压力成形时下降;以及有关第1技术方案的模具,配置在支承装置与滑动部之间。
[0022]专利技术效果
[0023]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不需要改良压力机侧的结构、而直接对模具本身进行较简单地改良由此能够抑制模具的被加工件侧的挠曲的模具及压力成形装置。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对于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压力成形装置的结构一部分切断而进行说明的正视图。
[0025]图2是将一部分切断而说明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压力成形装置中包含的压力机及模具挠曲的状态的正视图。
[0026]图3是将一部分切断而说明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下模挠曲的状态的放大正视图。
[0027]图4是将一部分切断而说明有关比较例的压力成形装置中包含的压力机及模具挠曲的状态的正视图。
[0028]图5是将一部分切断而说明有关比较例的下模挠曲的状态的放大正视图。
[0029]图6是说明与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下模对应的解析用的下模的模具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模具,具备第一模和第二模,上述模具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模及上述第二模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板状的底部;板状的顶部,与上述底部相离地设置;以及刚性加强部件,一端与上述底部直接连接,另一端与上述顶部连接,随着从上述底部侧朝向上述顶部侧,上述刚性加强部件从与上述底部的连接部分朝向上述顶部的中央所在的一侧倾斜地延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刚性加强部件仅设置于上述第一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刚性加强部件仅设置于上述第二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刚性加强部件设置于上述第一模和上述第二模的双方。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一对上述刚性加强部件被配置为夹着上述顶部的中央。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模及上述第二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漆畑谅伊藤泰弘中田匡浩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