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晶体生产双切剪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937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双切剪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晶体生产双切剪修复装置,包括机体,机体中设置有:滑槽、牵引杆和移动块,滑槽开设于机体中,牵引杆销轴连接于从动齿轮上,移动块滑动套设于滑槽中;第一转轴、间歇拨轮和槽轮,第一转轴转动安装于机体上,间歇拨轮和槽轮分别固定套设于主动轴和第一转轴上;限位机构,且其用于限位双切剪;修复机构,且其用于修复双切剪刃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当移动限位块运动至与双切剪相抵时,在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第一偏转杆和第二偏转杆分别与刃角上下两端相抵,利用打磨石对双切剪进行打磨,避免造成双切剪的刃角变大,同时针对刃角进行打磨,减少双切剪刃口处材料的消耗,提高双切剪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晶体生产双切剪修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双切剪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晶体生产双切剪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公告号为CN21596780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用途双边剪剪刃修复使用的装置,该技术包括双边剪本体,条形开口,所述条形开口开设在双边剪本体的正面中部,且条形开口的内侧上方安装有上剪刃,所述双边剪本体的外壁顶部安装有盖板箱,且盖板箱的内侧顶部安装有电风扇,所述盖板箱的底端正面两侧均安装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下方连接有横管,所述横管的顶端中部连接有气管。该技术通过电动机与横板构成旋转结构的打磨块的作用下,使得双边剪本体完成钢板的切边工作后,通过启动电动机带动打磨块旋转,从而对上剪刃及下剪刃进行打磨修复工作,有利于提升钢板切边的工作效率,避免剪刃钝化导致钢板的切边效果不佳,但上述技术中仍因为结构所限导致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在长时间对石英晶体进行切割时,切割双切剪的刃口容易出现磨损,故需要对刃口进行修复,现有装置以及上述技术中,多直接贴合双切剪的两侧进行打磨处理,而未与双切剪的刃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晶体生产双切剪修复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中设置有:电机(2)和主动轴(3),所述电机(2)固定安装于机体(1)中,所述主动轴(3)转动安装于机体(1)中,且主动轴(3)与电机(2)输出端固定连接;从动轴(4)、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6),所述从动轴(4)转动安装于机体(1)中,所述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6)分别键连接于主动轴(3)和从动轴(4)上,且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6)啮合连接;滑槽(7)、牵引杆(8)和移动块(9),所述滑槽(7)开设于机体(1)中,所述牵引杆(8)销轴连接于从动齿轮(6)上,所述移动块(9)滑动套设于滑槽(7)中,且移动块(9)与牵引杆(8)相连接;第一转轴(10)、间歇拨轮(11)和槽轮(12),所述第一转轴(10)转动安装于机体(1)上,所述间歇拨轮(11)和槽轮(12)分别固定套设于主动轴(3)和第一转轴(10)上,且间歇拨轮(11)和槽轮(12)进行间歇性活动套装连接;第二转轴(13)、第一锥形齿轮(14)和第二锥形齿轮(15),所述第二转轴(13)转动安装于机体(1)上,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4)和第二锥形齿轮(15)分别键连接于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13)上,且第一锥形齿轮(14)和第二锥形齿轮(15)啮合连接;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机体(1)前后两侧位置,且其用于限位双切剪;修复机构,所述修复机构设置于机体(1)中端位置,且其用于修复双切剪刃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晶体生产双切剪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杆(8)与移动块(9)销轴连接,所述移动块(9)通过滑槽(7)延伸至机体(1)外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晶体生产双切剪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导向槽(16)和固定限位块(17),所述导向槽(16)开设于机体(1)上,所述固定限位块(17)固定安装于导向槽(16)中;移动限位块(18)和限位槽(19),所述移动限位块(18)滑动套设于导向槽(16)中,两个所述限位槽(19)分别开设于固定限位块(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振斌王玲红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世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