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胶管安装用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8938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胶管安装用连接结构,涉及管体的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包括接头,所述接头包括定杆和套设在接头管上的外套管,所述定杆内设置有通道,且通道的两端分别为进液端和出液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杆靠近出液端的外侧壁开设有环状容纳槽,且环状容纳槽的内部设置有变径管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挡液件能将液体的冲击力转化为推动双向挤压筒朝活动间隙一端移动的作用力,进而使得双向挤压筒分别挤压内径向形变筒的外侧面与外径向形变筒的内侧面,使得外径向形变筒发生向外的径向形变,即变径管组件的外周面整体发生扩张,以提高对液压胶管厚度方向的挤压力,从而提升液压胶管和接头连接处的密封性和连接强度。接头连接处的密封性和连接强度。接头连接处的密封性和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胶管安装用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体的连接结构
,具体为一种液压胶管安装用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液压胶管连接大多数采用“扣压”方式。即先将液压胶管插入管接头的套管与芯杆的缝隙中,然后通过专用的“扣压设备”施压,通过套管与芯杆配合,以将液压胶管紧紧扣在芯杆上。
[0003]由于液压胶管是利用套管与芯杆二者之间的挤压配合完成固定连接,当液压胶管在液体运输时,若芯杆与胶管之间配合不好或挤压力变小,均会导致二者之间存在缝隙,尤其是在运输流动性强的液体,由于其高渗透性,更易泄漏,并且当液体冲击力过大时,甚至出现接头脱落爆管的现象,造成极大的维修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胶管安装用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液压胶管安装用连接结构,包括接头,所述接头包括定杆和套设在接头管上的外套管,所述定杆内设置有通道,且通道的两端分别为进液端和出液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杆靠近出液端的外侧壁开设有环状容纳槽,且环状容纳槽的内部设置有变径管组件;所述变径管组件的外周面与所述外套管的内侧面之间形成供胶管插设的连接腔;所述变径管组件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径向形变筒、双向挤压筒以及外径向形变筒,所述内径向形变筒和外径向形变筒的两端分别抵触在环状容纳槽的两端,且所述内径向形变筒的外侧面与所述外径向形变筒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挤压腔,所述挤压腔自进液端至出液端的轴向截面的宽度不断递减,所述双向挤压筒适配在挤压腔内,且所述双向挤压筒靠近出液端的一端与所述挤压腔靠近出液端一端之间具有活动间隙,所述变径管组件还包括仅能沿通道轴向移动并设于通道内遮挡通道部分径向截面的挡液件,所述挡液件上设置有连接件,且连接件远离挡液件的一端延伸至活动间隙内与所述双向挤压筒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内径向形变筒和外径向形变筒均由弹性材料制成,双向挤压筒由硬质材料制成。
[0007]进一步地,所述外径向形变筒的外周面与液压胶管的内壁之间过盈配合。
[0008]进一步地,所述定杆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管部靠近第二管部一端的内侧设置有环状连接槽,所述第二管部包括设于所述环状连接槽内并与环状连接槽螺纹配合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远离第一管部的一端延伸出环状连接槽并在其外侧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管部平齐,所述
连通管、限位环以及第一管部靠近限位环一端合围形成环状容纳槽。
[0009]进一步地,所述挡液件包括同轴设于连通管内的锥型筒,所述锥型筒的小口端朝向连通管远离第一管部的一侧。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若干个连接条,若干个连接条沿圆周分布,所述连接条包括横杆部以及斜杆部,所述横杆部沿通道轴向设置,横杆部一端双向挤压筒固定连接,所述横杆部的另一端贯穿限位管连接有斜杆部,所述斜杆部远离横杆部的一端延伸与所述锥型筒外周面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外径向形变筒外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内陷环楔槽,所述外套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内陷环楔槽对应的多个外顶环楔块。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挡液件能将液体的冲击力转化为推动双向挤压筒朝活动间隙一端移动的作用力,进而使得双向挤压筒分别挤压内径向形变筒的外侧面与外径向形变筒的内侧面,使得外径向形变筒发生向外的径向形变,即变径管组件的外周面整体发生扩张,以提高对液压胶管厚度方向的挤压力,从而提升液压胶管和接头连接处的密封性和连接强度。
[0013]此外,当液体冲击力越大时,该挡液件所受到的冲击力越大,即推动双向挤压筒朝向活动间隙方向的力越大,该双向挤压筒挤压使得外径向形变筒发生向外径向形变量就越大,即对液压胶管厚度方向的挤压力越大,液压胶管与本接头之间连接性就会越高。
[001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专利技术。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定杆、外套管,以及变径管组件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定杆和外套管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变径管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的A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液压胶管安装后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液压胶管安装时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B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时流体流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00、接头;200、定杆;210、通道;211、进液端;212、出液端;213、环状容纳槽;220、第一管部;221、环状连接槽;230、第二管部;231、连通管;232、限位环;300、外套管;310、外顶环楔块;
400、变径管组件;410、内径向形变筒;420、双向挤压筒;430、外径向形变筒;431、内陷环楔槽;440、挤压腔;450、活动间隙;460、挡液件;470、连接件;471、横杆部;472、斜杆部;500、连接腔;600、中心锥型通道;700、外环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图1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胶管安装用连接结构,包括接头100,所述接头100包括定杆200和套设在接头100管上的外套管300,定杆200内具有通道210,且通道210的两端分别为进液端211和出液端212,定杆200靠近出液端212的外侧壁开设有环状容纳槽213,且环状容纳槽213的内部设置有变径管组件400;变径管组件400的外周面与外套管300的内侧面之间形成供液压胶管插设的连接腔500。连接时,液压胶管的连接端可插设在接头100的连接腔500内,此时,变径管组件400的外周面与外套管300的内侧面能抵触在液压胶管的内、外侧面,实现本接头100与液压胶管的连接。
[0020]如图4

图7所示,变径管组件400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径向形变筒410、双向挤压筒420以及外径向形变筒430,内径向形变筒410和外径向形变筒430的两端分别抵触在环状容纳槽213的两端,且内径向形变筒410的外侧面与外径向形变筒430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挤压腔440,挤压腔440自进液端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胶管安装用连接结构,包括接头,所述接头包括定杆和套设在接头管上的外套管,所述定杆内设置有通道,且通道的两端分别为进液端和出液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杆靠近出液端的外侧壁开设有环状容纳槽,且环状容纳槽的内部设置有变径管组件;所述变径管组件的外周面与所述外套管的内侧面之间形成供胶管插设的连接腔;所述变径管组件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径向形变筒、双向挤压筒以及外径向形变筒,所述内径向形变筒和外径向形变筒的两端分别抵触在环状容纳槽的两端,且所述内径向形变筒的外侧面与所述外径向形变筒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挤压腔,所述挤压腔自进液端至出液端的轴向截面的宽度不断递减,所述双向挤压筒适配在挤压腔内,且所述双向挤压筒靠近出液端的一端与所述挤压腔靠近出液端一端之间具有活动间隙,所述变径管组件还包括仅能沿通道轴向移动并设于通道内遮挡通道部分径向截面的挡液件,所述挡液件上设置有连接件,且连接件远离挡液件的一端延伸至活动间隙内与所述双向挤压筒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胶管安装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径向形变筒和外径向形变筒均由弹性材料制成,双向挤压筒由硬质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胶管安装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径向形变筒的外周面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锐李修文薛腾飞刘志尚
申请(专利权)人:中金液压胶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