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承载式斜支撑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8905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3
一种复合承载式斜支撑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预先,制备多根斜撑钢管体;先用一复合包裹体将钢管的底端口封盖,将复合包裹体与钢管底端口一周进行密封固定连接;然后,在复合包裹体外再盖装上一具有尖部的导向钢帽体;具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测量确定斜撑钢管体需要植入的位置;步骤S2、将所述斜撑钢管体植入施工地面;步骤S3、向管内填入底部干填料;步骤S4、向管内反复夯击,以使底部干填料向下冲掉导向钢帽体,并推挤复合包裹体使之膨胀,以在斜撑钢管体的底部形成底部承载体;步骤S5、向管内继续填筑混凝土并夯实,得到复合斜支撑体;步骤S6、将所述复合斜支撑体顶部与支护结构的冠梁/围檩锁紧。支护结构的冠梁/围檩锁紧。支护结构的冠梁/围檩锁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承载式斜支撑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工程中的复合承载式斜支撑施工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深基坑工程中,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型钢内支撑或钢管内支撑结构。
[0003]传统钢筋混凝土内支撑需通过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拆模等工序,需消耗大量的钢筋、混凝土以及立柱桩等;施工完毕后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拆除作业,施工繁琐、工期长、产生粉尘和噪音污染,人工劳动力投入大,不经济;而钢结构内支撑提供的刚度有限,用钢量大,且造价随工期增加显著,不经济,施工不便。
[0004]近来来,出现了斜支撑支护体系,具体可参见申请公布号为CN111877361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该斜支撑支护体系包括深基坑本体,深基坑本体的边缘处设置有若干个支护桩,支护桩的一侧设置有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护桩靠近深基坑中心一侧的斜支撑部,所述斜支撑部包括多个斜支撑杆以及固定设置在斜支撑杆外侧的斜支撑加固层,所述斜支撑加固层埋设在深基坑本体的土层中。具体,斜支撑加固层具体形成方式是:在打设斜支撑杆之前向对应的打设孔中灌注水泥浆,在水泥浆没有凝固之前将斜支撑杆打设至打设孔中,水泥浆凝固之后形成斜支撑加固层。此种斜支撑部其实就是一灌注桩,是以水泥浆的凝固来固定住斜支撑杆底端,牢固度有效,斜向承载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承载式斜支撑方法及系统,以提升斜向承载力。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施工方法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承载式斜支撑方法,预先,制备多根斜撑钢管体;具体是先用一复合包裹体将钢管的底端口封盖,将复合包裹体与钢管底端口一周进行密封固定连接;然后,在复合包裹体外再盖装上一具有尖部的导向钢帽体,以此完成斜撑钢管体的制作;所述复合包裹体由一防水膜层以及至少一层抗拉增强层构成;具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场地平整,测量确定斜撑钢管体需要植入的位置;步骤S2、将所述斜撑钢管体以预设角度倾斜植入施工地面;步骤S3、从所述斜撑钢管体顶端向管内填入含水率小于8%的底部干填料,所述底部干填料为未加水的混凝土拌合物、未加水的水泥砂拌合物或这两种的组合;步骤S4、从所述斜撑钢管体顶端向管内反复夯击,以使底部干填料向下冲掉导向钢帽体后,推挤复合包裹体使之膨胀,以在斜撑钢管体的底部形成一经反复夯击夯实的且从内至外由底部干填料、复合包裹体及周边的土体构成的底部承载体;步骤S5、从所述斜撑钢管体顶端向斜撑钢管体内填筑预拌混凝土并反复夯击,在
填筑预拌混凝土的过程中,预拌混凝土中的水向下渗入底部干填料内,使夯实的底部干填料凝固硬化为一坚硬的实体,并与复合包裹体及周边的土体结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得到斜向设置的且与施工地面牢固连接的复合斜支撑体;步骤S6、将所述复合斜支撑体顶部与支护结构的冠梁/围檩锁紧,得到复合承载式钢管混凝土斜支撑系统。
[0007]上述方案中,所述复合包裹体由中间的防水膜层在其两面覆设抗拉增强层构成。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复合包裹体是用高强度结构胶胶粘密封于钢管的底端外周上。
[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4之后包括:步骤S41、测量所述底部承载体的密实度,当密实度等于或者大于预设值时,进入步骤S5;当密度小于预设值时,则返回步骤S4。
[0010]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2包括采用锤击或者振动或者液压动力或者其组合方式,将所述斜撑钢管体植入施工地面。
[0011]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2之后包括:步骤S21、测量所述斜撑钢管体植入的位置及角度,若所述斜撑钢管体植入的位置及角度在预设范围内,进入所述步骤S3;若所述斜撑钢管体植入的位置及角度不在预设范围内,则调整所述斜撑钢管体的位置及角度,直至进入预设范围内。
[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5包括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将所述复合斜支撑体的顶部与支护结构的冠梁/围檩锁紧。
[0013]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6之后还包括:步骤S7、待地下室底板及侧墙支撑构件达到设计要求后,将所述复合斜支撑体进行切割拆除。
[0014]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1之后包括:步骤S11、采用碎砖、碎混凝土块、水泥、碎石、卵石或矿渣对施工地面进行预填充。
[0015]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5中,向斜撑钢管体内填筑预拌混凝土的高度对应于施工地面高度,使斜撑钢管体内填筑预拌混凝土的顶面平齐于施工地面或略低于施工地面,以便待地下室底板及侧墙支撑构件达到设计要求后,可直接以割断地方式拆除复合斜支撑体。
[001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系统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承载式斜支撑系统,采用如下方法:预先,制备多根斜撑钢管体;具体是先用一复合包裹体将钢管的底端口封盖,将复合包裹体与钢管底端口一周进行密封固定连接;然后,在复合包裹体外再盖装上一具有尖部的导向钢帽体,以此完成斜撑钢管体的制作;所述复合包裹体由一防水膜层以及至少一层抗拉增强层构成;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场地平整,测量确定斜撑钢管体需要植入的位置;步骤S2、将所述斜撑钢管体以预设角度倾斜植入施工地面;步骤S3、从所述斜撑钢管体顶端向管内填入含水率小于8%的底部干填料,所述底部干填料为未加水的混凝土拌合物、未加水的水泥砂拌合物或这两种的组合;步骤S4、从所述斜撑钢管体顶端向管内反复夯击,以使底部干填料向下冲掉导向钢帽体后,推挤复合包裹体使之膨胀,以在斜撑钢管体的底部形成一经反复夯击夯实的且从内至外由底部干填料、复合包裹体及周边的土体构成的底部承载体;
步骤S5、从所述斜撑钢管体顶端向斜撑钢管体内填筑预拌混凝土并反复夯击,在填筑预拌混凝土的过程中,预拌混凝土中的水向下渗入底部干填料内,使夯实的底部干填料凝固硬化为一坚硬的实体,并与复合包裹体及周边的土体结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得到斜向设置的且与施工地面牢固连接的复合斜支撑体;步骤S6、将所述复合斜支撑体顶部与支护结构的冠梁/围檩锁紧,得到复合承载式钢管混凝土斜支撑系统;本复合承载式斜支撑系统具体包括:支护结构,竖直设置于基坑中;冠梁/围檩,设置于所述支护结构的顶部;复合斜支撑体,其顶部于所述冠梁/围檩相连;底部承载体,与所述复合斜支撑体的底部相连,所述底部承载体经反复夯击夯实,且从内至外由底部干填料、复合包裹体及周边的土体构成。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本专利技术以钢管充填混凝土构成的复合承载桩来代替现有斜支撑中有普通灌注桩,本专利技术钢管底部形成有底部承载体,使钢管、混凝土、自然土层结合成一整体,支撑牢固性好,大幅提升了斜向支撑的斜向承载力;2、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含水率低于8%的底部干填料,底部干填料本身未加水前期不会凝固,在未加水的状态下夯击能最大可能地保证夯击的密实效果,即此时的底部干填料基本就是水泥粉和砂石,反复夯击能将其夯实成为高密实度的实体,然后当向钢管再筑填预拌混凝土时,预拌混凝土中的水因重力渗入底部干填料中才使底部干填料发生凝固,凝结成既密实又坚硬的实体,从而达到了高承载力;3、由于本专利技术还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承载式斜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制备多根斜撑钢管体;具体是先用一复合包裹体将钢管的底端口封盖,将复合包裹体与钢管底端口一周进行密封固定连接;然后,在复合包裹体外再盖装上一具有尖部的导向钢帽体,以此完成斜撑钢管体的制作;所述复合包裹体由一防水膜层以及至少一层抗拉增强层构成;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场地平整,测量确定斜撑钢管体需要植入的位置;步骤S2、将所述斜撑钢管体以预设角度倾斜植入施工地面;步骤S3、从所述斜撑钢管体顶端向管内填入含水率小于8%的底部干填料,所述底部干填料为未加水的混凝土拌合物、未加水的水泥砂拌合物或这两种的组合;步骤S4、从所述斜撑钢管体顶端向管内反复夯击,以使底部干填料向下冲掉导向钢帽体后,推挤复合包裹体使之膨胀,以在斜撑钢管体的底部形成一经反复夯击夯实的且从内至外由底部干填料、复合包裹体及周边的土体构成的底部承载体;步骤S5、从所述斜撑钢管体顶端向斜撑钢管体内填筑预拌混凝土并反复夯击,在填筑预拌混凝土的过程中,预拌混凝土中的水向下渗入底部干填料内,使夯实的底部干填料凝固硬化为一坚硬的实体,并与复合包裹体及周边的土体结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得到斜向设置的且与施工地面牢固连接的复合斜支撑体;步骤S6、将所述复合斜支撑体顶部与支护结构的冠梁/围檩锁紧,得到复合承载式钢管混凝土斜支撑系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承载式斜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包裹体由中间的防水膜层在其两面覆设抗拉增强层构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承载式斜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包裹体是用高强度结构胶胶粘密封于钢管的底端外周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承载式斜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运涛李苏春韩霜鲁瑞武苏丽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岩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