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抗倾覆人工鱼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8873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倾覆人工鱼礁,涉及人工鱼礁领域,包括稳定块和棱柱状的导流件,导流件为两端敞开的框架结构,内部形成沿轴向的导流通道,导流件的周向侧面依次设有多组间隔布置的引流口,导流件侧面底部连接有多个稳定块;导流通道内设置沿轴向分布的螺旋导流叶片,以使流体形成螺旋流输出至导流件外,针对目前人工鱼礁受海底流场影响易发生倾倒的问题,为框架结构的导流体周向安装多个稳定块,利用稳定块扩大人工鱼礁底面范围、重量较大的结构分布在外围以提高稳定性,从导流件周向设置多组引流口,平衡各个方向的流场作用,减少人工鱼礁在海底流场的偏移受力,提高人工鱼礁的抗倾覆能力。的抗倾覆能力。的抗倾覆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倾覆人工鱼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鱼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倾覆人工鱼礁。

技术介绍

[0002]投放人工鱼礁,可以改善海域生态,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为海洋鱼类以及海珍品提供避敌场所,从而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人工鱼礁在投放至海床上后,其周围流场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范围内形成以“上升流”、“背涡流”等为主的流场结构。其次,人工鱼礁作为一种附着基,可以在其表面附着大量生物,达到吸引鱼类、提高渔获量的目的。
[0003]人工鱼礁投入海底后,在改变海底流场结构的同时,也会受到水流反作用力的影响,目前的人工鱼礁多为空心多面体结构,防冲刷能力弱,发生不均匀沉陷并且受到水流反作用力影响时容易发生倾覆,在流场影响下使人工鱼礁被掩埋,使其生态功能受到影响而减弱甚至丧失;可以通过增加固定结构等方式建立人工鱼礁与海床之间的连接来达到稳定人工鱼礁的目的,但固定结构不便在水下操作,导致其实现难度、成本较高,不便在渔场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抗倾覆人工鱼礁,为框架结构的导流体周向安装多个稳定块,利用稳定块扩大人工鱼礁底面范围、重量较大的结构分布在外围以提高稳定性,从导流件周向设置多组引流口,平衡各个方向的流场作用,减少人工鱼礁在海底流场的偏移受力,提高人工鱼礁的抗倾覆能力。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方案:
[0006]一种抗倾覆人工鱼礁,包括稳定块和棱柱状的导流件,导流件为两端敞开的框架结构,内部形成沿轴向的导流通道,导流件的周向侧面依次设有多组间隔布置的引流口,导流件侧面底部连接有多个稳定块;导流通道内设置沿轴向分布的螺旋导流叶片,以使流体形成螺旋流输出至导流件外;引流口内设置倾斜的引流板,引流板作用流经的流体并使流体输出至螺旋导流叶片。
[0007]进一步地,沿导流件周向上,所述稳定块位于相邻组的引流口之间,相邻稳定块结合导流件侧面形成连通引流口的凹形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稳定块沿导流件轴向布置,稳定块底面与导流件底面平齐,稳定块顶面与导流件顶面平齐。
[0009]进一步地,所述稳定块呈长方体状结构,稳定块的一个侧面贴合并连接导流件周向侧面,稳定块未连接导流件的侧面上分布有多个盲孔。
[0010]进一步地,每组引流口包括于导流件同一侧面的多个引流口,同组引流口沿导流件轴向依次间隔布置,多组引流口沿导流件周向均匀分布。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件的周向侧面的底部设有镂空口,多个周向侧面的底部的镂
空口分别连通导流通道。
[0012]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体为六棱柱状框架结构,导流体的两个端面敞开,导流体顶部端面敞开作为导流通道的出口。
[0013]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体的端面上安装有支架,螺旋导流叶片端部通过支架连接导流体。
[0014]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导流叶片包括叶轮轴和多个叶片,叶轮轴与导流通道同轴布置,叶片以螺旋线轨迹安装在叶轮轴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引流板安装于引流口的下边沿,引流板与导流通道轴线呈45
°
夹角布置。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7](1)针对目前人工鱼礁受海底流场影响易发生倾倒的问题,为框架结构的导流体周向安装多个稳定块,利用稳定块扩大人工鱼礁底面范围、重量较大的结构分布在外围以提高稳定性,从导流件周向设置多组引流口,平衡各个方向的流场作用,减少人工鱼礁在海底流场的偏移受力,提高人工鱼礁的抗倾覆能力。
[0018](2)导流件周向设置引流口,能够汇集各个方向的水流至导流件内部,螺旋导流叶片将各个方向的水流进行导引,形成螺旋流并导流至导流件顶部输出,形成螺旋状的上升流,提高上升流影响路径的长度,提高对范围内的扰动能力。
[0019](3)采用六棱柱结构,侧边连接的稳定块能够形成口袋状结构,可以将不同方向的来流汇入人工鱼礁中,引流口内部设置倾斜引流板,使来流进入导流通道内部后改变方向朝上运动,配合中心螺旋导流叶片的导流效果,在不同来流方向的条件下都可以很好的产生上升流,促进底层海水与上层水体的交换。
[0020](4)棱柱状的导流件为框架结构,导流件侧面连接多个均匀分布的稳定块,增加了与海底的接触面积,有效的增加抗倾覆力矩,同时,分布有引流口的导流件侧面底部设有镂空口,可以减轻泥沙冲淤现象,防止人工鱼礁因底部海床被海流搬运掏空而导致的掩埋或倾覆。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抗倾覆人工鱼礁的正视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抗倾覆人工鱼礁的俯视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抗倾覆人工鱼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导流件,2.稳定块,3.引流板,4.第一盲孔,5.第二盲孔,6.支架,7.螺旋导流叶片,8.镂空口,9.引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1
[0027]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典型实施例中,如图1

图3所示,给出一种抗倾覆人工鱼礁。
[0028]目前的人工鱼礁多采用空心多面体结构,在侧面上开设孔洞、通道或布置引流结
构对海底的流场进行干涉,形成上升流、乱流等多种流场结构,为各类水下生物提供多样性的生境。通过人工鱼礁影响水流形成上升流等所需流场时,水流对人工鱼礁也会产生反作用力,使得人工鱼礁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人工鱼礁倾覆被掩埋,导致其功能丧失。
[0029]基于此,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抗倾覆人工鱼礁,采用中间导流件1结合周向连接稳定块2的结构,实心结构的稳定块2从导流件1外圈进行配重,框架结构的导流件1能够引导水流以螺旋流方式输出到导流件1外,结合重量分配和对水流疏导的方式达到提高人工鱼礁整体稳定性的效果,从而减少人工鱼礁倾覆的风险。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抗倾覆人工鱼礁进行详细说明。
[0031]参见图1,抗倾覆人工鱼礁包括导流件1和稳定块2,导流件1作为中心结构,多个稳定块2围绕稳定块2分布并分别连接导流件1,导流件1为框架结构,稳定块2为实心结构,在稳定块2从环向连接导流件1后,形成从导流件1外围的多点配重,并且扩展整个人工鱼礁的底面范围,增加人工鱼礁的稳定性。
[0032]导流件1呈棱柱状,棱柱的棱线对应位置为杆件,杆件组合连接,导流件1内部形成沿轴向的导流通道,导流通道内设置螺旋导流叶片7。
[0033]导流件1为棱柱状,导流件1的轴线为其两端面中心点的连线,本实施例中采用正棱柱状的导流件1,因此导流件1的轴线与导流件1端面内接圆的圆点共线,导流件1的轴线与其侧面棱线平行、等高。
[0034]导流件1为框架结构,导流件1的一个端面水平放置时,其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倾覆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定块和棱柱状的导流件,导流件为两端敞开的框架结构,内部形成沿轴向的导流通道,导流件的周向侧面依次设有多组间隔布置的引流口,导流件侧面底部连接有多个稳定块;导流通道内设置沿轴向分布的螺旋导流叶片,以使流体形成螺旋流输出至导流件外;引流口内设置倾斜的引流板,引流板作用流经的流体并使流体输出至螺旋导流叶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倾覆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沿导流件周向上,所述稳定块位于相邻组的引流口之间,相邻稳定块结合导流件侧面形成连通引流口的凹形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倾覆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块沿导流件轴向布置,稳定块底面与导流件底面平齐,稳定块顶面与导流件顶面平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倾覆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块呈长方体状结构,稳定块的一个侧面贴合并连接导流件周向侧面,稳定块未连接导流件的侧面上分布有多个盲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倾覆人工鱼礁,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昭阳柯健煜郑玉娇梁振林朱立新谢武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