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组份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79840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组份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胶水耐超低温性能差、阻燃性能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一种双组份胶黏剂,由重量份数比100:25~40的组分A、B组成,组分A以重量份数计包括聚醚多元醇8~15份,密胺多元醇7~15份,聚酯多元醇10~18份,阻燃剂10~16份,催化剂0.1~0.5份,除水剂0~5份,填料30~50份,助剂0.5~2份;组分B为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官能度2~3,数均分子量800~1200;密胺多元醇官能度3~3.5,羟值230~260mgKOH/g,粘度8000~14000mp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组份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聚氨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组份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技术介绍

[0002]聚氨酯胶黏剂是指在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

NHCOO

)或异氰酸酯基(

NCO)的胶粘剂,因其中含有极性很强、化学活泼性很高的异氰酸酯和氨基甲酸酯基团,所以它可以与含有活泼氢的材料,如泡沫塑料、木材、皮革、织物、纸张、陶瓷等多孔材料,以及金属、玻璃、橡胶、塑料等表面光洁的材料都有着优良的化学粘合力;但是,现有的微孔聚氨酯胶粘剂组合料固化后,其内部微孔分布不够均匀,导致胶粘剂的拉伸强度较弱,在高、低温下易发生脆化开裂,大大降低粘结性能。
[0003]在低温介质运输等深冷绝缘领域中,对聚氨酯胶黏剂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拉伸剪切强度,即通常所说的粘结强度,还要求胶黏剂具有足够的耐高低温性能,以确保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都能保持较高的粘结强度,同时,对阻燃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氧指数达到26%以上,甚至30%以上,而目前的胶粘剂普遍不具备阻燃性,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因此,开发出一种同时具有较高的拉伸剪切强度、高低温性能优异、阻燃性能好的聚氨酯胶黏剂用于深冷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004]中国专利CN 110669468 B公开了一种聚氨酯胶粘剂组合料、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以重量份数计,包括聚醚多元醇60~80份,聚合物多元醇10~30份,1,4丁二醇3~8份,催化剂0.2~1.7份,三乙醇胺0.1~1份,二乙二醇2~5份,表面活性剂0.2~1份,颜料0.1~0.5份,非水解聚硅氧烷共聚物0.1~1份;制得的聚氨酯胶粘剂组合料具有拉伸强度高、耐温性能好及耐热油特性,但其超低温性能表现较差,且其氧指数低于23%,阻燃性能较差,无法满足深冷绝缘领域的性能要求。
[0005]中国专利CN 111234766 A公开了一种耐超低温及冷热冲击的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以重量份数计包括:羟基封端聚氨酯预聚体30~50份;聚醚多元醇B1~5份;填料30~60份;干燥剂0.5~4份;粘接促进剂0.05~0.5份;固化剂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的原料制备得到:异氰酸酯30~50份;聚醚多元醇C 20~40份;填料10~20份;该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具有优异的耐超低温性与冷热冲击性能,但其整体粘结强度不高,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且其氧指数低于23%,阻燃性能较差,无法满足深冷绝缘领域的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现有技术中普通胶水在超低温环境中性能变差,易开裂脱胶无法正常使用,且阻燃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双组份胶黏剂,该胶黏剂具有拉伸剪切强度高,耐高低温冲击性好,阻燃性能优异的优点。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与解决技术问题之一相对应的双组份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是提供一种与解决技术问题之一相对应的双组
份胶黏剂的应用。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组份胶黏剂,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份数比为100:25~40,其中,组分A以重量份数计包括:聚醚多元醇8~15份,密胺多元醇7~15份,聚酯多元醇10~18份,阻燃剂10~16份,催化剂0.1~0.5份,除水剂0~5份,填料30~50份,助剂0.5~2份;组分B为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其中,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官能度为2~3,数均分子量为800~1200;所述的密胺多元醇的官能度为3~3.5,羟值为230~260mgKOH/g,粘度为8000~14000mpa.s;所述的聚酯多元醇的官能度为2~3,羟值为240~400mgKOH/g;所述的阻燃剂为磷酸酯类阻燃剂;所述的催化剂选自胺类催化剂或金属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除水剂选自分子筛干燥剂或氧化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填料选自超细碳酸钙或钛白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助剂选自抗氧剂或分散剂中的至少一种。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聚醚多元醇选自CHE

210或CHE

310中的至少一种。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密胺多元醇选自EDS

5083M或EDS

5083H中的至少一种。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聚酯多元醇选自PS

3152、PS

2412、PS

2152或PS

4002中的至少一种。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阻燃剂选自三(2

氯乙基)磷酸酯、三(2

氯丙基)磷酸酯、三(1,3

二氯异丙基)磷酸酯、乙基磷酸二乙酯、磷酸三乙酯或丙基磷酸二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阻燃剂选自三(2

氯丙基)磷酸酯或磷酸三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催化剂选自乙酸钾、异辛酸钾、三乙烯二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N,N

,N
”‑
三(二甲基氨基丙基)六氢三嗪、三
‑3‑
二甲基氨基丙胺、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五甲基二丙三胺、三甲基氨基乙基乙醇胺、二甲基氨基乙氧基乙醇或2,4,6

三(二甲基氨基乙基)苯酚中的至少一种。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催化剂选自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三甲基氨基乙基乙醇胺、二甲基氨基乙氧基乙醇或2,4,6

三(二甲基氨基乙基)苯酚中的至少一种。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分子筛干燥剂选自4A或5A型分子筛原粉中的至少一种。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钛白粉中二氧化钛的质量百分含量为90~99%,平均粒径为0.05~0.5μm;所述的超细碳酸钙的平均粒径≤0.4μm,吸油量≤40mL/100g,水分≤0.4%。
[001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抗氧剂选自Irganox 245、Irganox 1010或Irganox 1035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分散剂选自Gen 0451或Gen 0851中的至少一种。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为M20S。
[002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组份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1)按以下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准备原料:
[0023]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份数比为100:25~40,其中,组分A以重量份数计包括:聚醚多元醇8~15份,密胺多元醇7~15份,聚酯多元醇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组份胶黏剂,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份数比为100:25~40,其中,组分A以重量份数计包括:聚醚多元醇8~15份,密胺多元醇7~15份,聚酯多元醇10~18份,阻燃剂10~16份,催化剂0.1~0.5份,除水剂0~5份,填料30~50份,助剂0.5~2份;组分B为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其中,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官能度为2~3,数均分子量为800~1200;所述的密胺多元醇的官能度为3~3.5,羟值为230~260mgKOH/g,粘度为8000~14000mpa.s;所述的聚酯多元醇的官能度为2~3,羟值为240~400mgKOH/g;所述的阻燃剂为磷酸酯类阻燃剂;所述的催化剂选自胺类催化剂或金属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除水剂选自分子筛干燥剂或氧化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填料选自超细碳酸钙或钛白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助剂选自抗氧剂或分散剂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醚多元醇选自CHE

210或CHE

310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密胺多元醇选自EDS

5083M或EDS

5083H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聚酯多元醇选自PS

3152、PS

2412、PS

2152或PS

4002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剂选自三(2

氯乙基)磷酸酯、三(2

氯丙基)磷酸酯、三(1,3

二氯异丙基)磷酸酯、乙基磷酸二乙酯、磷酸三乙酯或丙基磷酸二甲酯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选自乙酸钾、异辛酸钾、三乙烯二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N,N

,N
”‑
三(二甲基氨基丙基)六氢三嗪、三
‑3‑
二甲基氨基丙胺、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五甲基二丙三胺、三甲基氨基乙基乙醇胺、二甲基氨基乙氧基乙醇或2,4,6

三(二甲基氨基乙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宇施剑峰赵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长能节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