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地区地下隧道的变形控制及恢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8252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区地下隧道的变形控制及恢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地质勘探——原位触探测试或工程物探;2)隧道结构现状调查——三维激光扫描;3)准备阶段——钻孔、注浆管布置;4)初始注入阶段——发泡注浆材料初始注入;5)后续注入阶段——发泡注浆材料逐次分段注入;6)施工监测——跟踪地下隧道变位情况;7)验收和测试阶段——确保成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包括高性能聚合物在内的发泡注浆材料,高性能发泡剂生效速度极快,一个作用面完成后,施工人员可立即恢复该作用面的正常运营,最大限度减少干扰。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快捷高效、成本低、对地下隧道运营干扰小、施工无噪音且安全的软土地区地下隧道的变形控制及恢复方法。复方法。复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土地区地下隧道的变形控制及恢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软土地区地下隧道的变形控制及恢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地下隧道大大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但是在地下隧道运营期也同样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隧道的沉降、变形以及裂缝、渗漏水等是目前运营期地下隧道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这些问题则会对地下隧道后续的运营造成较大的质量及安全隐患,同时给周边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0003]地下隧道产生沉降、水平位移及变形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0004]1)地下隧道临近建筑施工活动的影响
[0005]由于城市迅速发展,在已建地下隧道周围存在大量的建筑施工活动,这将改变地下隧道周边土层的附加荷载,造成地下隧道周围土层产生沉降、隆起或平移等运动;导致地下隧道发生沉降、水平位移及变形。
[0006]2)地下隧道上方增加地面荷载
[0007]在软弱土层中的隧道上方增加地面荷载,会明显增加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
[0008]3)地下结构所处地层的地下水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地区地下隧道的变形控制及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对隧道周围土体进行原位地质勘探;2)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地下隧道变位情况进行调查,判明地下隧道变位过大的区域;3)根据探测结果确定需要加固的隧道范围以及注浆处理区域,并在需要加固的隧道范围内从隧道结构内侧开孔,穿过隧道结构、覆盖整个注浆处理区域向外钻出注浆孔或压入注浆管;4)注浆孔钻进完成后,利用钻杆作为注浆管或单独再在钻孔内放入注浆管,通过注浆管向近管片区域或深部区域注入发泡注浆材料形成加固体;5)发泡注浆材料渐次分段注入,其中,当最终留置注浆管时,首先从距离靠近地下隧道的薄弱区域进行注浆,再对更远区域逐次进行注浆形成加固体,最后留置注浆管作为加筋体;当最终不留置注浆管时,首先从距离隧道较远的薄弱区进行注浆,再逐次缩短注浆管进行缩回分段注浆,直至到达注浆孔口;6)在发泡注浆材料注入过程中,对注浆作用范围内的地下隧道结构变位情况进行跟踪监测;7)施工完成后,对注浆作用范围内的地下隧道变位情况以及注浆作用范围内的土体进行检测,以确保效果达到预期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隧道的变形控制及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注浆材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碳酸钙5份,双氧水4~6份,硬脂酸8~12份,聚乙烯纤维8~12份,聚芳酰胺纤维12~16份,对位芳纶纤维8~12份,水玻璃12~18份,氢氧化钠8~12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隧道的变形控制及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为:在发泡注浆材料注入前,对地下隧道周边岩土层进行探测工作以及结合地下结构变形情况,判明地下隧道周围土体的软弱区域;所述地质勘探采用钻探、静力触探、探地雷达或动力触探完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隧道的变形控制及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地下隧道结构现状进行调查,判明地下隧道变位过大的区域。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隧道的变形控制及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为:根据地下隧道周边土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莉魏纲虞兴福郭丙来孔耀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