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热油内循环式薄膜加热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8222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薄膜加热辊领域,其具体公开一种导热油内循环式薄膜加热辊,包括辊体和支撑芯轴,所述辊体内具有油液腔,所述支撑芯轴可相对辊体转动地密封连接在所述油液腔内,所述支撑芯轴上具有与油液腔相连通的注入流道;所述辊体上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传热孔,相邻两个传热孔之间形成有传热壁,所述传热壁内嵌置有电加热管,每个所述传热孔与油液腔之间均设置有连通二者的多个循环孔,所述支撑芯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置于所述油液腔内,通过所述螺旋叶片在油液腔内的转动带动导热油在油液腔、对应的传热孔以及循环孔之间循环流动,从而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加热辊能够有效地避免高温导热油在传热壁或其周边区域焦化积垢,传热效率高且均匀。传热效率高且均匀。传热效率高且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热油内循环式薄膜加热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加热辊领域,该加热辊至少包括嵌置在辊体内的电热管以及用于传导热量的导热油,尤其涉及一种导热油内循环式薄膜加热辊。

技术介绍

[0002]在压延法生产PVC薄膜的过程中,基材薄膜和待层压薄膜分别经过塑化和冷却工序之后,就需要利用压延辊组对其实施连续的挤压和延展,以制成具有规定尺寸的片材。在这一过程中,为使基材、层压膜稳固地结合并且沿着延展面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压延辊组中的压延辊需使用能够将薄膜加热至粘流温度的加热辊。传统的加热辊内腔一般设置钻孔式加热结构,采用导热油或其他介质加热,相比于辊筒内设置电热丝加热的方式,介质加热可以使得辊筒在轴向上的加热温度较为均匀。其中,导热油加热辊是介质型加热辊中最常用的一种,相比于蒸汽加热辊,其不仅能够节省蒸汽锅炉的设备成本,而且传热速度更快、温度更高。
[0003]现有的导热油加热辊一般具有两种结构形式:其一、辊筒包括辊身和轴颈,辊身内设置油液腔,轴颈内形成有流道并且该流道通过旋转接头与外界的油管相连接,通过循环地向油液腔内充入高温油液来加热辊筒。要实现上述结构形式,需要通过导热油炉不断地加热导热油,并通过循环泵泵送加热后的导热油进入油液腔,因此设备成本较高。其二、辊筒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内、外筒体之间设置有填充腔,填充腔内填充导热油,并在该填充腔内设置电热管或电热丝,通过电热管或电热丝加热导热油从而加热辊筒。这类加热辊由于不频繁地更换导热油,无需设置油炉和其他外部设备,因此成本明显降低。但这类加热辊也具有潜在缺陷,即靠近电热管位置的导热油由于温度过高容易在辊筒内壁上焦化形成积碳和油垢,长期如此则导致辊筒内膨胀压力过大、传导至辊筒表面的温度不均匀等问题。
[0004]有申请人提出了公开号为CN103234273A、公开日为2016

05

25的中国专利,其具体公开了一种导热油内循环式加热辊,加热辊包括同轴向设置的内、外筒体,在内、外筒体之间形成导热油腔,导热油腔内充满导热油。在筒体一个端盘上设有导热油注入孔,在导热油腔内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通过导线与支撑轴上的导电滑环相连,在筒体另一个端盘上连接卸油管,卸油管与回收油箱相连通。该方案虽然能够节省导热油炉的设备成本并且能够通过卸油管及时地卸去压力过大的油液。但是由于油液腔内的导热油流动性不足从而粘滞筒壁,进而靠近热源的高温油液仍会焦化。并且在这一方案中,支撑辊筒的支撑轴既要承载油液、辊筒以及膜材的重量,还要承受张紧以及传动压力,承受载荷大,容易在辊身和轴颈的连接处发生疲劳断裂。
[0005]鉴于此,目前亟需对传统的导热油加热辊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高温油液的焦化问题以及支撑轴承受载荷过大的问题,进而使得加热辊对薄膜的加热效果更佳、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导热油内循环式薄膜加热辊,该加热辊具有能够有效地避免高温导热油在辊体内焦化积垢,以及降低支撑芯轴承受载荷的优点。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本申请首先公开一种导热油内循环式薄膜加热辊,包括辊体和支撑芯轴,所述辊体内具有油液腔,所述支撑芯轴可相对辊体转动地密封连接在所述油液腔内,所述支撑芯轴上具有与油液腔相连通的注入流道;所述辊体上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传热孔,相邻两个传热孔之间形成有传热壁,所述传热壁内嵌置有电加热管,每个所述传热孔与油液腔之间均设置有连通二者的多个循环孔,所述支撑芯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置于所述油液腔内,通过所述螺旋叶片在油液腔内的转动带动导热油在油液腔、对应的传热孔以及循环孔之间循环流动。
[0009]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0010]作为优选,还包括传动机构以及可转动地支撑辊体的一对回转支承,所述传动机构与至少一回转支承相连接且通过该回转支承将动力传递至辊体。
[0011]作为优选,所述一对回转支承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回转座、内法兰以及可活动地嵌置在二者之间的滚动体,其中所述回转座固定在安装座上,所述内法兰与辊体对应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芯轴贯穿两个内法兰且与二者均动密封配合连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至少一回转支承具有与驱动齿轮相啮合的内齿圈。
[0013]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芯轴上具有延伸出所述内法兰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套接一齿轮套,所述齿轮套与驱动齿轮外啮合连接。
[0014]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一与所述内齿圈相啮合的惰轮,所述惰轮通过转轴连接在安装座上,且该惰轮与驱动齿轮沿内齿圈的径向上相对置。
[0015]作为优选,所述惰轮与齿轮套之间通过外啮合连接。
[0016]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芯轴上还设置有与油液腔相连通的泄流孔,所述泄流孔包括沿轴向上延伸的第一孔道以及沿径向上贯穿轴体的第二孔道,其中所述第一孔道内设置有泄流螺栓。
[0017]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芯轴固定连接在安装座上。
[0018]作为优选,所述辊体包括与适于支撑薄膜的辊身部以及形成在辊身部左、右端面上的辊肩部,所述支撑芯轴的两端对应地延伸出两个辊肩部,每个所述辊肩部朝向油液腔的一侧均形成定位环面,所述支撑芯轴上具有抵贴在定位环面上的密封凸缘,所述密封凸缘与油液腔之间动密封配合连接。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支撑芯轴在油液腔内相对辊体的转动,带动螺旋叶片在油液腔内旋转,从而能够带动油液腔内的导热油在油液腔、对应的传热孔以及循环孔所构成的流径内循环地流动,相比于传统的导热油加热辊,能够有效地避免高温导热油在传热壁上以及周边区域焦化积垢或者发生油液粘滞。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传动机构与一回转支承相连接且通过该回转支承将动力传递
至辊体。相比于传统地将传动部件集中设置在加热辊轴颈部的方案,该方案中的加热辊可通过回转支承来承载辊体及其它部件的部分重量,并且传动机构是通过回转支承将动力传递至辊体并未经由支撑芯轴,因此可有效降低支撑芯轴所承受的荷载以及传动压力。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3]图1是实施例一中加热辊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实施例一中加热辊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实施例一中加热辊的端面结构示意图(一);
[0026]图4是实施例一中加热辊的端面结构示意图(二);
[0027]图5是实施例二中加热辊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辊体1;油液腔11;传热孔12;循环孔13;传热壁14;嵌置孔15;支撑芯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热油内循环式薄膜加热辊,包括辊体和支撑芯轴,所述辊体内具有油液腔,所述支撑芯轴可相对辊体转动地密封连接在所述油液腔内,所述支撑芯轴上具有与油液腔相连通的注入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上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传热孔,相邻两个传热孔之间形成有传热壁,所述传热壁内嵌置有电加热管,每个所述传热孔与油液腔之间均设置有连通二者的多个循环孔,所述支撑芯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置于所述油液腔内,通过所述螺旋叶片在油液腔内的转动带动导热油在油液腔、对应的传热孔以及循环孔之间循环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内循环式薄膜加热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机构以及可转动地支撑辊体的一对回转支承,所述传动机构与至少一回转支承相连接且通过该回转支承将动力传递至辊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热油内循环式薄膜加热辊,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回转支承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回转座、内法兰以及可活动地嵌置在二者之间的滚动体,其中所述回转座固定在安装座上,所述内法兰与辊体对应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芯轴贯穿两个内法兰且与二者均动密封配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导热油内循环式薄膜加热辊,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至少一回转支承具有与驱动齿轮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征陈思奇徐诤霞陈静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富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