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的减震车架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8099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5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强度的减震车架及其制作方法,其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前车架包括下管、拱形连接框、坐管以及头管,后车架包括中连接架以及上叉和下叉,拱形连接框包括弧形框以及设置于弧形框两端的平面板,避震器上端设置有与两个平面板铰接的上铰接件,平面板内侧靠近上铰接件的位置设置有延伸至弧形框处的加强筋,两加强筋之间设置有若干组拱形加强肋,相邻两组拱形加强肋之间通过两根交叉设置的斜向肋连接,拱形加强肋靠近上铰接件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端部设置有与上铰接件配合的弧形板。本申请避震器对平面板施加的力一部分可以通过拱形加强肋将一部分荷载传递给两端的加强筋,提高拱形连接框的强度。提高拱形连接框的强度。提高拱形连接框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的减震车架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车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强度的减震车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车架作为整个自行车的骨架,最大程度地决定、影响了骑行姿势的正确性和舒适性。车架部件是构成自行车的基本结构体,也是自行车的骨架和主体,其他部件也都是直接或间接安装在车架上的。车架材质从最早的铬钼钢、进化到铝合金、然后是复合材料的运用如碳纤维,其他还有钪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业者不断研发新材料配方,提升管件与结构设计能力并创新加工技术,只为了让车架更轻、更强、更舒适且更流线美观。
[0003]山地自行车一般都安装有避震器,为了便于减震以及减震器的安装,自行车车架分为前车架和后车架,前车架和后车架的底部相互铰接,前车架和后车架的顶部通过避震器连接,使得山地自行车在遇到道路不平的路段时,前车架和后车架之间能产生相对运动,并通过避震器进行减震和缓冲。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由于骑行者的重量很大程度上都压在避震器上,因此避震器和车架的连接处的强度尤为重要,特别是避震器和前车架,使得很大的荷载都会压在前车架好避震器的连接处,导致前车架和避震器的连接处容易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避震器和前车架连接处的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强度的减震车架及其制作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强度的减震车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的减震车架,包括底部相互铰接的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前车架的中部和后车架的顶部之间通过避震器铰接,所述前车架包括下管、设置于下管顶部的拱形连接框、设置于拱形连接框顶部的坐管以及设置于下管顶部的头管,所述后车架包括与下管铰接的中连接架以及分别设置于中连接架上下两端的上叉和下叉,所述避震器铰接于中连接架和拱形连接框之间,所述拱形连接框包括弧形框以及设置于弧形框两端的平面板,所述避震器上端设置有与两个平面板铰接的上铰接件,所述平面板内侧靠近上铰接件的位置设置有延伸至弧形框处的加强筋,两所述加强筋之间设置有若干组拱形加强肋,相邻两组所述拱形加强肋之间通过两根交叉设置的斜向肋连接,所述拱形加强肋靠近上铰接件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端部设置有与上铰接件配合的弧形板。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避震器工作时,前车架和后车架之间产生相对转动,从而为减震缓冲提供空间,加强筋可以提高平面板的强度,还能对平面板和弧形框进行连接,提高平面板和弧形框的连接强度,使荷载可以通过加强筋传递给弧形框。避震器对平面板施加的力一部分可以通过拱形加强肋将一部分荷载传递给两端的加强筋,此外,拱形加强肋的荷载还可以通过两根交叉设置的斜向肋传给另一组拱形加强肋,从而进一步提高拱形连接框的强度。
[0008]可选的,所述拱形加强肋包括设置于两平面板之间的若干拱形条以及对若干的拱形条的开口处进行连接的封口条,所述封口条两端均与加强筋连接,所述斜向肋设置于相邻两个封口条之间。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震器对平面板施加的力一部分可以通过弧形板和支撑杆传递给封口条,封口条不但可以将一部分荷载传递给两端的加强筋,还可以传递给上方的若干拱形条,通过拱形条的拱形结构对荷载进行分散。
[0010]可选的,所述弧形框两端设置有若干倒置的倒拱形框,所述倒拱形框和拱形条之间设置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两端均与加强筋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拱形框能提高弧形框和平面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得荷载能均匀的分担至每个倒拱形框上,减震板可以对倒拱形框和拱形条进行缓冲减震。
[0012]可选的,所述倒拱形框和减震板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气囊,所述拱形条和减震板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气囊。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对倒拱形框和减震板之间的间隙处进行填充,进一步对倒拱形框和拱形条进行缓冲减震。
[0014]可选的,所述上铰接件包括设置于避震器上端的连接柱、设置于连接柱两端的内螺纹筒以及螺纹连接于内螺纹筒内的螺钉,所述平面板位于螺钉和连接柱之间,所述弧形板与连接柱配合。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避震器工作时,内螺纹筒能与平面板之间产生相对转动,从而为减震缓冲提供空间。
[0016]可选的,所述平面板内外两侧对应连接柱的位置均设置有加固凸缘,所述螺钉的头部与加固凸缘的内壁接触,所述连接柱的外侧与加固凸缘的内壁接触。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对将连接柱的荷载通过加固凸缘传递给平面板,进一步提高平面板的强度。
[0018]可选的,所述加固凸缘端部开设有若干缺口,所述缺口内设置有橡胶连接块。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加固凸缘所承受的荷载过大时,加固凸缘能产生一定的形变,减少加固凸缘为刚性而损坏的现象。
[0020]可选的,所述平面板靠近避震器的端部为弧形设置,所述平面板靠近避震器的端部设置有弧形肋。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荷载较为顺滑的分散给上管和下管,弧形肋的设置可以对平面板的端部进行加固,提高平面板的整体强度。
[0022]可选的,所述加强筋两端均设置有与平面板连接的平面肋,所述平面肋远离加强筋的一端与弧形肋连接。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面肋能将加强筋所受的荷载传递给弧形肋,提高平面板的整体强度。
[002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强度的减震车架的制作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该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以下管为基准,对两个平面板的开张度进行校形;S2:以下管为基准,对两个平面板的开张度进行检验;S3:以中连接架为基准,对后车架的不同位置的上叉和不同位置的下叉进行校形,
使两个上叉之间的中点以及两个下叉之间的中点处于后车架的中线位置;S4:以中连接架为基准,对上叉和下叉的开张度进行检验;S5:对头管的内径和坐管的内径进行检验;S6:下叉碟刹面平面度检验。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前车架和后车架进行分开检测以及校形,提高组装之后的一致性,因为前车架和后车架是分开压铸,如此可以保证前车架的中心线和后车架的中心线是一条直线,对上叉之间和下叉之间的间距进行检测并对开张程度进行校正,后续组配就不必一对一。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避震器对平面板施加的力一部分可以通过拱形加强肋将一部分荷载传递给两端的加强筋,此外,拱形加强肋的荷载还可以通过两根交叉设置的斜向肋传给另一组拱形加强肋,从而进一步提高拱形连接框的强度;2.倒拱形框能提高弧形框和平面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得荷载能均匀的分担至每个倒拱形框上,减震板可以对倒拱形框和拱形条进行缓冲减震;3.将前车架和后车架进行分开检测以及校形,提高组装之后的一致性,后续组配就不必一对一。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高强度的减震车架的示意图;图2是高强度的减震车架的前车架的示意图;图3是高强度的减震车架的拱形连接框的剖视图;图4是高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的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相互铰接的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前车架的中部和后车架的顶部之间通过避震器(1)铰接,所述前车架包括下管(2)、设置于下管(2)顶部的拱形连接框(3)、设置于拱形连接框(3)顶部的坐管(4)以及设置于下管(2)顶部的头管(5),所述后车架包括与下管(2)铰接的中连接架(7)以及分别设置于中连接架(7)上下两端的上叉(8)和下叉(9),所述避震器(1)铰接于中连接架(7)和拱形连接框(3)之间,所述拱形连接框(3)包括弧形框(11)以及设置于弧形框(11)两端的平面板(12),所述避震器(1)上端设置有与两个平面板(12)铰接的上铰接件,所述平面板(12)内侧靠近上铰接件的位置设置有延伸至弧形框(11)处的加强筋(18),两所述加强筋(18)之间设置有若干组拱形加强肋(19),相邻两组所述拱形加强肋(19)之间通过两根交叉设置的斜向肋(22)连接,所述拱形加强肋(19)靠近上铰接件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23),所述支撑杆(23)端部设置有与上铰接件配合的弧形板(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加强肋(19)包括设置于两平面板(12)之间的若干拱形条(20)以及对若干的拱形条(20)的开口处进行连接的封口条(21),所述封口条(21)两端均与加强筋(18)连接,所述斜向肋(22)设置于相邻两个封口条(2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框(11)两端设置有若干倒置的倒拱形框(25),所述倒拱形框(25)和拱形条(20)之间设置有减震板(26),所述减震板(26)两端均与加强筋(18)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拱形框(25)和减震板(26)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气囊(27),所述拱形条(20)和减震板(26)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气囊(27)。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诗俊谭阳春晋战喜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镁利好自行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