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装置及具备该升降装置的无人输送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806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升降装置及具备该升降装置的无人输送车。该升降装置谋求装置的升降方向的小型化和相对于径向外力而言的耐力提高的兼顾。将升降销(26)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支承于固定于下部框架(24)的引导杆(Grd1、Grd2)。在升降销的凸轮辊(CR、CR)卡合于螺旋槽(Hg1、Hg2)的状态下,将外套筒(28)配置于升降销(26)的径向外方。利用上部框架(22)和下部框架(24)将外套筒(28)支承为能够旋转。另外,利用致动器(ACTR)使外套筒旋转。由于升降销和外套筒成为嵌套件,因此谋求了升降方向的小型化。此外,由于引导杆承受作用于升降销的径向外力,因此能够抑制该径向外力作用于凸轮辊和螺旋槽的状况。况。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装置及具备该升降装置的无人输送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抬起对象物的升降装置及具备该升降装置的无人输送车。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特开2007

17664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包括:基座;螺纹轴,其在外周面具有第1外螺纹,并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基座;圆筒形状的第1螺纹筒,其在内周面具有能够与第1外螺纹螺纹卡合的第1内螺纹,并且在外周面具有第2外螺纹;剖面为矩形形状的第2螺纹筒,其在内周面具有能够与第2外螺纹螺纹卡合的第2内螺纹;筒体,其具有能够外套于第2螺纹筒的剖面为矩形形状的内孔,并且固定于基座;第1链轮,其以能够与螺纹轴一体旋转的方式与该螺纹轴的靠近基座的端部设为一体;马达,其具有旋转轴,并且配置于基座;第2链轮,其以能够与旋转轴一体旋转的方式与该旋转轴设为一体;以及链条,其绕挂于第1链轮和第2链轮,通过马达驱动而使第1螺纹筒、第2螺纹筒沿轴线方向伸缩,从而能够使载置于第2螺纹筒的顶端的货物等升降。
[0003]该升降装置由于螺纹轴、第1螺纹筒及第2螺纹筒成为嵌套件,因此能够在谋求装置的升降方向的小型的同时也实现比较大的升降高度。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17664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但是,在上述的公报所记载的升降装置中,在作用了径向外力的情况下,会由第1外螺纹和第2外螺纹、第1内螺纹和第2内螺纹承受该外力,在相对于径向外力而言的耐力这一点上还有改善的余地。
[0009]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装置的升降方向的小型化和相对于径向外力而言的耐力提高的兼顾的技术。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及具备该升降装置的无人输送车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而采取以下的手段。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的优选方式,构成一种能够抬起对象物的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包括:框体,其具有底板;至少一根引导杆,其以与该底板正交的方式固定于该底板;内侧圆筒体,其具有包围该引导杆的圆筒形状;至少一个凸轮辊,其具有沿着与该内侧圆筒体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部;外侧圆筒体,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框体;以及驱动部,其以能够使该外侧圆筒体旋转的方式机械地连接于该外侧圆筒体。内侧圆筒体能够在引导杆上沿着该引导杆的轴线方向滑动。凸轮辊借助轴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内侧圆筒体。另外,外侧圆筒体具有隔着间隙包围内侧圆筒体的圆筒形状,并且至少在内周面
具有能够供凸轮辊卡合的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旋槽。本专利技术中的“螺旋槽”不仅包含具有底面的槽,还适当地包含不具有底面的槽即开口。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内侧圆筒体和外侧圆筒体成为嵌套件,因此能够谋求装置的升降方向的小型化。此外,由于只是利用驱动部使外侧圆筒体旋转就能够使内侧圆筒体相对于外侧圆筒体进出,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使对象物升降。进而,由于引导杆承受作用于内侧圆筒体的径向外力,因此能够良好地抑制该径向外力作用于凸轮辊和螺旋槽的状况。由此能够谋求相对于径向外力而言的耐力提高。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内侧圆筒体的升降性能下降的状况。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的另一个方式,内侧圆筒体具有供引导杆贯穿的衬套。另外,内侧圆筒体能够借助该衬套在引导杆上沿着该引导杆的轴线方向滑动。
[0015]根据本方式,能够更顺畅地使内侧圆筒体升降。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的进一步方式,引导杆具有第1引导杆和与该第1引导杆平行地配置的第2引导杆。另外,内侧圆筒体包围第1引导杆和第2引导杆,并且能够在第1引导杆和第2引导杆上沿着该第1引导杆和第2引导杆的轴线方向滑动。
[0017]根据本方式,与由一根引导杆承受径向外力的结构相比,能够谋求耐力提高。此外,不采用专用部件、专用形状就能够防止内侧圆筒体相对于外侧圆筒体的相对旋转。由此,能够谋求耐力提高和部件件数削减、构造简化的兼顾。
[0018]根据内侧圆筒体具有衬套的方案的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的进一步方式,内侧圆筒体具有供第1引导杆贯穿的第1衬套和供第2引导杆贯穿的第2衬套。
[0019]根据本方式,能够更顺畅地使内侧圆筒体升降。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无人输送车的优选方式,构成一种无人输送车,该无人输送车在配置于具有至少两个前轮和至少两个后轮的台车的下侧的状态下能够牵引该台车。该无人输送车包括:车身;驱动单元,其配置于该车身;以及上述的任一个方案的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其以至少能够将前轮从地面抬起的方式配置于车身。驱动单元具有至少一个驱动轮和以能够对该驱动轮进行驱动的方式机械地连接于该驱动轮的马达。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具备上述的任一个方案的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因此能够起到与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所起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例如能够谋求装置的升降方向的小型化和相对于径向外力而言的耐力提高的兼顾的效果、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使对象物升降的效果等。由此,能够谋求无人输送车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减小、品质提高。
[0022]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谋求装置的升降方向的小型化和相对于径向外力而言的耐力提高的兼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表示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20的无人输送车1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0025]图2是表示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20的无人输送车1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0026]图3是表示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20的无人输送车1到达能够牵引
台车90的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20的分解立体图。
[0028]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20的外观的立体图。
[0029]图6是表示上部框架22的外观的立体图。
[0030]图7是从图6的箭头V1方向观察到的向视图。
[0031]图8是从图6的箭头V2方向观察到的向视图。
[0032]图9是从图6的箭头V3方向观察到的向视图。
[0033]图10是表示图9的Y

Y剖面的剖视图。
[0034]图11是从图6的箭头V5方向观察到的向视图。
[0035]图12是表示下部框架24的外观的立体图。
[0036]图13是下部框架24的俯视图。
[0037]图14是表示图12的W

W剖面的剖视图。
[0038]图15是表示上部框架22和下部框架24将外套筒28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状态的说明图。
[0039]图16是表示在下部框架24固定有引导杆Grd1、Grd2的状态的说明图。
[0040]图17是表示升降销26的外观的立体图。
[0041]图18是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装置,其能够抬起对象物,其中,该升降装置包括:框体,其具有底板;至少一根引导杆,其以与所述底板正交的方式固定于该底板;内侧圆筒体,其具有包围该引导杆的圆筒形状,并且能够在该引导杆上沿着该引导杆的轴线方向滑动;至少一个凸轮辊,其具有沿着与该内侧圆筒体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部,借助该轴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内侧圆筒体;外侧圆筒体,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框体,具有隔着间隙包围所述内侧圆筒体的圆筒形状,并且至少在内周面具有能够供所述凸轮辊卡合的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旋槽;以及驱动部,其以能够使该外侧圆筒体旋转的方式机械地连接于该外侧圆筒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中,所述内侧圆筒体具有供所述引导杆贯穿的衬套,能够借助该衬套在所述引导杆上沿着该引导杆的轴线方向滑动。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益山信也平林大志
申请(专利权)人:爱知机械技术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