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方艾司奥美拉唑的干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7852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方艾司奥美拉唑的干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干混悬剂的制备过程中,先将活性组分艾司奥美拉唑、聚乙二醇、碳酸氢钠Ⅰ等量递加混合均匀,使艾司奥美拉唑完全被聚乙二醇及碳酸氢钠Ⅰ均匀稀释,烘箱5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方艾司奥美拉唑的干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复方艾司奥美拉唑的干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艾司奥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同为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被用于治疗胃灼热和胃食管反流病的其它症状,也可用于短期十二指肠溃疡和返流性食管炎的维持治疗。碳酸氢钠可迅速中和胃酸,缓解胃痛。艾司奥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具有更强的抑酸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更优异的临床前景。
[0003]艾司奥美拉唑及奥美拉唑在胃酸中极易降解,国内广泛应用的奥美拉唑制剂均为肠溶制剂,但肠溶制剂的药物吸收显著慢于普通制剂,同样缓解疼痛时间相应延长。另肠溶剂型多为片剂、胶囊,不利于吞咽障碍的患者及老年、儿童患者服用。
[0004]艾司奥美拉唑为难溶性药物,且易受pH环境、光、湿、高热等因素的影响,另外拉唑类药物因其具有特殊臭味,在制备制剂尤其是经口服用的干混悬剂,需着重关注其掩味效果,通常不能通过简单添加矫味剂来有效掩盖;且拉唑类干混悬剂中通常因大量添加蔗糖或木糖醇类引湿性较强的甜味剂,导致成品在储存过程中极易结团,进而影响分散混悬效果。
[0005]中国专利CN106798750B公开了一种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湿法制粒工序、干燥工序、总混工序和分剂工序(制粒工序:奥美拉唑过120目筛,按比例准备蔗糖,并粉碎过80目筛,其他辅料除木糖醇外均过120目筛备用;混合物料过80目筛,继续混合25

35分钟,纯化水搅拌25
>‑
35分钟制软材,制粒;剩余蔗糖单独制粒。干燥工序:带药颗粒60℃鼓风干燥4h,控制水分≤1.5%,60目整粒;蔗糖60℃鼓风干燥4h,控制水分≤1.0%,60目整粒;总混:奥美拉唑颗粒+蔗糖颗粒+矫味剂+黄原胶,混合15min;继续加入碳酸氢钠,混合45min;),最终生产出的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在溶出度、耐酸性和最大杂质远高于国家标准。但上述工序操作繁杂,极大增加了成本;且奥美拉唑对湿、热均不稳定,该专利技术采用湿法制粒,并在60℃高温干燥4h,可能会对活性成分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0006]中国专利CN 11388425A公开了一种奥美拉唑干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10

20份奥美拉唑、600

900份碳酸氢钠、720

1000份蔗糖、15

25份助悬剂、12

22份矫味剂、5

10份增效稳定剂。增效稳定剂为吐温

20、竹叶多糖和茯苓多糖。通过以下步骤制备上述干混悬剂:(1)将奥美拉唑过筛、总重量30

40%蔗糖和增效稳定剂混合后,加入去离子水搅拌混匀,10

15℃条件下保存24h,制粒得到物料A;(2)将步骤(1)中的物料A与剩余蔗糖、助悬剂和矫味剂混合,得到物料B;(3)将步骤(2)中的物料B与碳酸氢钠混合,即得奥美拉唑干混悬剂。该专利提供的吐温

20、竹叶多糖、茯苓多糖均为特殊辅料,在CDE未登记;且工艺繁杂;另处方中添加了大量蔗糖作为甜味剂,热量高,且易龋齿,不适用于儿童。
[0007]因此,开发一种制备过程简单、工艺稳定可控、样品溶出迅速、口感良好的艾司奥美拉唑干混悬的方法,并能获得质量稳定的固体制剂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复方艾司奥美拉唑的干混悬剂,具有良好的溶出效果、稳定性、掩味效果和顺应性,对比市场已有剂型,更适用于老人和儿童,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000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干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001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一种复方艾司奥美拉唑的干混悬剂,它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艾司奥美拉唑20~40份,碳酸氢钠1100~2000份,聚乙二醇40~100份,甘露醇500~1000份,黄原胶10~25份,三氯蔗糖10~30份。
[0012]本专利技术中的碳酸氢钠分两部分使用,其中第一部分为碳酸氢钠Ⅰ300~800份,制备时与艾司奥美拉唑、聚乙二醇混合后熔融粉碎,得艾司奥美拉唑

碳酸氢钠

聚乙二醇聚合物;另一部分为碳酸氢钠Ⅱ800~1200份,它与甘露醇、黄原胶和三氯蔗糖混合使用。
[0013]对于本专利技术而言,在干混悬剂的制备过程中,先将艾司奥美拉唑与碳酸氢钠Ⅰ、聚乙二醇等量递加混合均匀,加热熔融后,冷却,粉碎,再与碳酸氢钠Ⅱ、甘露醇、黄原胶、三氯蔗糖混合均匀,即得干混悬剂。其中加热熔融温度优选为50

60℃,可以烘箱中进行。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活性成分为艾司奥美拉唑和碳酸氢钠。本专利技术中的碳酸氢钠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总混加入(即碳酸氢钠Ⅱ),它作为活性成分起到迅速中和胃酸,缓解胃痛的作用;另一部分作为另一活性成分艾司奥美拉唑的稳定剂(即碳酸氢钠Ⅰ),碳酸氢钠Ⅰ:碳酸氢钠Ⅱ=1:4~1:1,优选17:25。若碳酸氢钠全外加(即简单混合),艾司奥美拉唑缺乏聚乙二醇的屏障作用,碳酸氢钠与胃酸接触面显著增加,两者迅速中和反应,损耗大,导致其耐酸力在45min时显著变差;若碳酸氢钠内外加比例不合适(如内加:外加=25:17),则易导致pH值较长时间维持在7.8以下,杂质相应显著增长,稳定性显著变差。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聚乙二醇6000或8000作为粘结剂及稳定剂,一方面,聚乙二醇与活性成分混合均匀后,加热熔融,完全将两活性成分包裹,经冷却后粉碎过筛,获得艾司奥美拉唑

碳酸氢钠

聚乙二醇聚合物,由于聚乙二醇为pH惰性材料,稳定性不受pH值影响,组合物中的碳酸氢钠为艾司奥美拉唑提供了碱性内环境,大大提高其耐酸力;聚乙二醇同时与两个活性组分紧密相连,形成类似固体分散体结构,聚乙二醇的亲水性又大大提高了本品的溶出度,使得本品无需增溶剂或表面活性剂,即可溶出迅速而完全,且溶出过程碳酸氢钠持续释放,进一步维持了本品的耐酸力及稳定性。
[0016]本专利技术中,若聚乙二醇6000用量过高,使得屏障作用太强,一方面阻滞了药物的释放,另一方面内加的碳酸氢钠释放量不足以维持pH值环境,杂质显著增长;若聚乙二醇6000用量过低,无法完全将艾司奥美拉唑及碳酸氢钠Ⅰ较好地包裹,从而阻隔胃酸的效果变差。
[0017]本专利技术中的艾司奥美拉唑由于聚乙二醇及碳酸氢钠的包裹作用,意外地获得了极佳的掩味效果。
[0018]在本专利技术中,稀释剂为甘露醇,优选地,甘露醇的型号为100SD;矫味剂为三氯蔗糖;助悬剂为黄原胶。加水混悬后,黄原胶使混悬液粘度提高,减弱了味蕾的敏感性,另一方面由于聚乙二醇的包裹作用,拉唑类的异味明显被掩盖,获得了极佳的掩味效果。对于本专利技术而言,黄原胶以及其粒径对活性组分的溶出和口感的作用不可忽视,在配方中未添加助悬剂黄原胶,导致所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方艾司奥美拉唑的干混悬剂,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艾司奥美拉唑20~40份,碳酸氢钠1100~2000份,聚乙二醇40~100份,甘露醇500~1000份,黄原胶10~25份,三氯蔗糖10~30份。2.一种复方艾司奥美拉唑的干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氢钠分两部分使用,其中第一部分为碳酸氢钠Ⅰ300~800份,制备时与艾司奥美拉唑、聚乙二醇混合后熔融粉碎,得艾司奥美拉唑

碳酸氢钠

聚乙二醇聚合物;另一部分为碳酸氢钠Ⅱ800~1200份,它与甘露醇、黄原胶和三氯蔗糖混合使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艾司奥美拉唑的干混悬剂,其特征在于,在其制备过程中先将艾司奥美拉唑、碳酸氢钠Ⅰ及聚乙二醇等量递加混合均匀,加热熔融后,冷却,粉碎,再与碳酸氢钠Ⅱ、甘露醇、黄原胶和三氯蔗糖混合均匀,即得干混悬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方艾司奥美拉唑的干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混悬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艾司奥美拉唑20~40份,碳酸氢钠Ⅰ400~700份,碳酸氢钠Ⅱ900~1200份,聚乙二醇60~80份,甘露醇700~1200份,黄原胶14~20份,三氯蔗糖15~25份。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方艾司奥美拉唑的干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混悬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艾司奥美拉唑20~40份,碳酸氢钠Ⅰ680份,碳酸氢钠Ⅱ1000份,聚乙二醇70份,甘露醇900份,黄原胶18份,三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文晶辛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海纳制药有限公司南京一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