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组分环形件的预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7666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1
一种双组分环形件的预成型装置,包括成型模具、给料系统,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通过下模各部件动作依次形成外环型腔、内环型腔,给料系统的数量为两个,给料系统包括料斗,料斗的顶部与进料软管相连,料斗的底部敞口,两个给料系统分别设置在下模的两侧,各给料系统的料斗底部贴合在给料平台上,且分别通过驱动机构沿给料平台平移,其中一个料斗顶部的进料软管用于与碳化硅粉料源相连,另一个料斗顶部的进料软管用于与铝粉料源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可靠、成型精度高,可实现自动预成型双组分环形件,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组分环形件的预成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成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组分环形件的预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刹车盘生产厂商制备出内圈为铝制环,作为安装盘用于与轮毂相连,外圈为碳化硅环,作为摩擦盘用于与刹车片接触。目前,这种结构的刹车盘通常是分别制备安装盘、摩擦盘,最后通过固定件将安装盘、摩擦盘组合构成整体结构。这种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且对装配精度要求极高,造成安装盘/摩擦盘的合格率较低,造成生产成本较高,且采用固定件连接安装盘、摩擦盘,还不能有效保证刹车盘的整体质量。
[0003]因此,如何高效、高质量、低成本的制备这类双组分环形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组分环形件的预成型装置,其结构可靠、成型精度高,可实现自动预成型双组分环形件,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组分环形件的预成型装置,包括成型模具、给料系统,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下模包括可独立上下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组分环形件的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型模具(1)、给料系统(2),所述成型模具(1)包括上模(3)、下模(4),所述下模(4)包括可独立上下动作的外模套(5)、第一支撑套(6)、第二支撑套(7)、模芯(8),所述外模套(5)的外周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给料平台(9),与外模套(5)的上端面齐平,所述第一支撑套(6)滑动配合在外模套(5)内腔、第二支撑套(7)滑动配合在第一支撑套(6)内腔、模芯(8)滑动配合在第二支撑套(7)内腔,所述上模(3)包括可独立上下动作的第一压环(10)、第二压环(11),所述第二压环(11)滑动配合在第一压环(10)内腔,且第一压环(10)与第一支撑套(6)相对应、第二压环(11)与第二支撑套(7)相对应,所述给料系统(2)的数量为两个,给料系统(2)包括料斗(12),所述料斗(12)的顶部与进料软管(13)相连,料斗(12)的底部敞口,两个给料系统(2)分别设置在下模(4)的两侧,各给料系统(2)的料斗(12)底部贴合在给料平台(9)上,且分别通过驱动机构沿给料平台平移,其中一个料斗顶部的进料软管用于与碳化硅粉料源相连,另一个料斗顶部的进料软管用于与铝粉料源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环形件的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环(10)固定在一压板(14)的下方,且具有间隔空间,所述第二压环(11)的长度与第一压环(10)的长度相同,还包括一限位垫块(15),该限位垫块(15)沿水平方向滑动配合在第一压环(10)和压板(14)之间的间隔空间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组分环形件的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垫块(15)通过液压缸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吴波陈世平易鸿雁向张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江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