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豆酱发酵工艺、酱汁提取工艺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豆制品生产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大豆酱发酵工艺、酱汁提取工艺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黄豆酱又称豆酱、黄酱、大酱等,是以黄豆、面粉为主要原料,食盐、水为辅料,利用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为主要微生物,经发酵而成的半流动状态的食品,是我国北方传统的豆制发酵食品,因其独特的风味特征而广受消费者的喜爱。
[0003]经检索CN109170601A公开了一种利用豆渣、酱渣制作红曲黄豆酱的方法,利用豆渣、酱渣部分替代部分黄豆及面粉原料,结合米曲霉、红曲霉复合制曲与发酵技术制备新型红曲黄豆酱,使得黄豆加工副产物中残留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盐分及一定量的发酵中间产物作为二次原料返回生产中去,变废为宝,减少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为解决酱渣、豆渣资源的高值化再利用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既充分利用了粮食资源并且丰富了成品酱的风味,又弥补了人工发酵豆酱的缺陷,解决了目前豆渣、酱渣资源浪费及现有豆酱产品结构单一、营养单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豆酱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东北大豆依次经高压蒸煮处理、利用豆温预热完成表层淀粉糊化、接种红曲霉与米曲霉制成成曲、成曲发酵,制得大豆酱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酱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蒸煮处理:将筛选后的东北大豆进行清洗,润水量为70%,水温70~85℃,润水40min,使水均匀全部吸入豆肉内,以110~125℃在高压条件下蒸煮30min,排气出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豆酱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淀粉糊化步骤如下:向锅内加入东北大豆质量0.08~0.11倍的无菌水,并在锅内东北大豆温度降至60~80℃后,对东北大豆拌合面粉进行表层淀粉糊化处理,豆面比(5~6):(4~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豆酱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曲步骤:经表层糊化处理的东北大豆冷却至30~40℃后,倒入至拌合机内和曲粉一同混合均匀,其中曲粉为红曲霉与米曲霉混合接种,米曲霉接种量为0.05%、红曲霉接种量为1.5%,后经拌合机将拌合完成后的混合料,装盘送入调温曲室培养,按试验处理调温、透气和供氧,30~45℃堆积培养至10~12h翻曲一次,继续堆积培养6~8h后进行第二次翻曲,平铺培养40~48h。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豆酱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曲发酵步骤:将经过成曲与盐水(含盐量90%)以1.0∶0.9的比例混合制成发酵醅,30~45℃恒温发酵20~30d。6.一种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大豆酱发酵工艺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液料出口的发酵罐体(10),还包括位于发酵罐体(10)内部且相对发酵罐体(10)上下运动的滤篦(20),滤篦(20)上固定安装有驱动杆(21),发酵罐体(10)的顶部安装有驱动设备(22),发酵罐体(10)的侧部设置有排渣口(23),驱动设备(22)带动驱动杆(21)上行至滤篦(20)上的酱渣由排渣口(23)排出,驱动杆(21)包括固定部(211)和活动部(212),活动部(212)相对固定部(211)转动布设,发酵罐体(1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13),驱动电机(213)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活动部(212)转动,滤篦(20)上设置有周向等间距分布有多个倾斜方向一致的推送板(2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篦(20)为中间高外围低结构,滤篦(20)包括固定圈一(210)和固定圈二(24),固定圈一(210)和固定圈二(24)之间安装有固定的过滤结构一(25)和相对过滤结构一(25)上下运动的过滤结构二(26),自然状态下过滤结构一(25)的的网楞承插于过滤结构二(26)的网孔内、过滤结构二(26)的的网楞承插于过滤结构一(25)的网孔内,过滤结构一(25)和过滤结构二(26)之间设置有气囊(27),固定圈一(210)、固定圈二(24)的顶部设置有上下活动布设的承载环盘(29)且承载环盘(29)的底部安装与气囊(27)连通的副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志刚,韩玉保,何德金,
申请(专利权)人:金菜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