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梁结构、底架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7248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枕梁结构、底架及轨道车辆,包括沿车体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中间型材和外侧型材,两个所述外侧型材具有对称设置的内腔结构;所述中间型材为整体型材,其包括中间顶板、中间底板、左侧板、右侧板以及位于内腔中的第一组筋板;所述外侧型材为整体型材,其包括外侧顶板、外侧底板、外侧边板以及位于内腔中的第二组筋板;两个所述外侧型材的外侧顶板通过两道焊缝与所述中间型材的中间顶板焊接连接,两个所述外侧型材的外侧底板通过两道焊缝与所述中间型材的中间底板焊接连接。该枕梁结构能有效降低制造难度,大大减少调修工作量,提高纵向载荷传递能力和整体结构强度,降低局部应力水平。低局部应力水平。低局部应力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枕梁结构、底架及轨道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尤其涉及轨道车辆的枕梁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设有所述枕梁结构的底架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在既有轨道车辆枕梁结构中,普遍由多个在车体宽度方向上依次排布并拼焊的型材组成,存在结构复杂和零件数量多的问题,导致组装工艺复杂、焊接量大、变形严重及结构强度低等问题。
[0003]对此,解决办法是分步调修,但是这种方法存在残余应力大的缺点,还有一种方法是预置反变形,但是又存在工装和工艺复杂以及可控性差的缺点。以上两种方法都存在制造周期长以及成本高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枕梁结构。该枕梁结构能有效降低制造难度,大大减少调修工作量,提高纵向载荷传递能力和整体结构强度,降低局部应力水平。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所述枕梁结构的底架。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所述底架的轨道车辆。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枕梁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枕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车体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中间型材(10)和位于所述中间型材(10)两侧的外侧型材(20),两个所述外侧型材(20)具有以所述中间型材(10)为中心对称设置的内腔结构;所述中间型材(10)为整体型材,在横断面上,其包括中间顶板(11)、中间底板(12)、左侧板(13)、右侧板(14)以及位于内腔中的第一组筋板(15);所述外侧型材(20)为整体型材,在横断面上,其包括外侧顶板(21)、外侧底板(22)、外侧边板(23)以及位于内腔中的第二组筋板(24);两个所述外侧型材(20)的外侧顶板(21)通过两道焊缝与所述中间型材(10)的中间顶板(11)焊接连接,两个所述外侧型材(20)的外侧底板(22)通过两道焊缝与所述中间型材(10)的中间底板(12)焊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型材(10)的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分别在上部和下部设有侧向延伸的垫板(16),所述垫板(16)与所述中间型材(10)的中间顶板(11)之间形成能够与所述外侧顶板(21)的内边缘相吻合的上焊接台阶,所述垫板(16)与所述中间型材(10)的中间底板(12)之间形成能够与所述外侧底板(22)的内边缘相吻合的下焊接台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筋板(15)呈交叉的“X”形;和/或,所述第二组筋板(24)呈“V”字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枕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呈“V”字形的第二组筋板(24)中的外侧筋板(241)偏离垂直方向的角度大于其内侧筋板(242)偏离垂直方向的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枕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筋板(241)从所述外侧边板(23)接近上端的位置斜向延伸至所述外侧底板(22)偏向于外侧的位置,所述内侧筋板(242)从所述外侧顶板(21)接近内边缘的位置斜向延伸至所述外侧底板(22)偏向于内侧的位置。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陆星孙现广蔡军爽田洪雷张昊天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