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参数识别磷虾渔场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6777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参数识别磷虾渔场的方法,将渔场区进行等间距网格划分,依据标准船计算得出标准网具捕捞指数,再计算出多年平均盈亏点的捕捞量阈值,以连续可捕天数大于3天作为初始条件,且符合捕捞量阈值作业点的空间距离位于30海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参数识别磷虾渔场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渔业捕捞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多参数识别磷虾渔场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海洋包括极地海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鱼类和其它海洋生物资源,但是海洋中并非到处都有可供捕捞的密集鱼群或虾群分布。因为海洋中的鱼类和虾类等海洋生物并不是均匀分布在水域或水层中,而是由于它们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或作用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特征。因而,有的海域鱼类或虾类比较密集,有的海域比较稀疏;有的海域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有的海域则不具备开发价值。当鱼类或其它海产经济动物比较集中,并且可以利用捕捞工具进行作业,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一定面积的场所(海域)往往形成良好的渔场。好的渔场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征,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可以全年捕捞,有时仅能捕捞几个月;而在拖网捕捞中,一个航次也会经常转移渔场,并不是好的渔场区可以天天进行作业。如东南太平洋智利竹夹鱼拖网作业中,在资源较为丰富的时期,一个良好渔场可以捕捞3~70天,而在资源匮乏的时期,仅能捕捞1~3天,即需转移新的渔场。
[0003]在探寻一个好的渔场或中心渔场时,往往根据收集的资料、船长经验或历年的前人捕捞经验进行初步判断,而定义其为好的渔场或中心渔场多采用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内总渔获量或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高(即大于某个阈值)的区域。此种方法较为简单易懂,参数单一,但忽略了中心渔场的持续时间和渔场的稳定性,也未考虑到鱼群或虾群的大小、密度和形状,因此,如何界定或判别一个好的渔场,是渔场分析和渔场预报的前提条件。由于磷虾属于大型浮游动物,高度集群,游泳速度较低;在磷虾拖网渔业中,由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使其与传统的鱼类拖网渔场具有很大的不同,在捕捞技术与中心渔场的判定上均具有特殊性。磷虾多采用大型中上层拖网或泵吸连续捕捞,磷虾渔场多集中在极地等寒冷水域,对海况要求比较高,拖网作业更倾向于希望虾群在一条直线上,或者是虾群不要断,不要有大的拐弯角;虾群在一个时间段内能保持连续作业,且能保持一定较高的产量。因此,磷虾类渔业中适合连续捕捞作业的渔场具有复杂性和独特性,其识别方法的建立对于商业开发磷虾资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参数识别磷虾渔场的方法,其目的在于,采用墨卡托投影方式对高纬度或极地海域进行投影,将渔场区进行等间距网格划分,基于多参数的适宜连续作业磷虾渔场建立可有效识别历年渔场区适宜连续作业的渔区单元和发生时间,为渔场渔情预报和渔场位置探寻提供一种新的识别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基于多参数识别磷虾渔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采用墨卡托投影方式对高纬度或极地海域进行投影,将渔场区进行等间距网格划分,每一网格对应一个渔区单元;
[0008](2)对不同船只的捕捞网具的捕捞指数进行标准化,将标准化后的捕捞产量作为标准捕捞产量;
[0009](3)根据标准捕捞产量计算出盈亏点的捕捞量阈值;
[0010](4)以连续捕天数大于3天作为初始条件,且符合作业点的空间距离位于30海里
×
30海里空间网格里,将符合上述多参数定义的海域界定为适宜连续捕捞渔场位置;
[0011](5)考虑到时间尺度上,将得到的适宜连续捕捞渔场位置分为周级、月级和年级三种级别的渔场稳定性。
[0012]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步骤(1)中将渔场区按照0.2
°
纬度
×
0.1
°
经度进行等间距网格划分。
[0013]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步骤(2)中根据标准船的标准网具每网次的网口高度和网口宽度计算出网口滤水面积,结合拖网时间和拖速,得出标准网具捕捞指数,其它船只的捕捞网具的捕捞效率参照标准网具进行标准化;
[0014]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标准船为磷虾渔业中作业年份且作业次数的比例均大于25%的渔船,标准网具为标准船的拖网网具。
[0015]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步骤(3)中盈亏点的捕捞量阈值是根据每年每船的捕捞总天数计算出每船的捕捞效益,除以每船每年的总成本,再除以每天的捕捞时长得到。
[0016]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步骤(5)中将得到的适宜连续捕捞渔场位置进行分级时,以周为单位,连续2周以上保持在20海里的海域范围内,定义为周级别稳定渔场;以月为单位,连续2月以上保持在20海里的海域范围内,定义为月级别稳定渔场;以年为单位,连续2年以上保持在20海里内的海域范围,定义为年级别稳定渔场。
[0017]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周级、月级和年级三种级别的渔场的稳定性指数按照作业次数比重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比重来判别,稳定性指数范围为0~1,0代表不稳定,1代表最稳定。
[0018]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参数识别磷虾渔场的方法采用墨卡托投影方式对高纬度或极地海域进行投影,将渔场区进行等间距网格划分,可根据实际的视觉效果对磷虾渔区进行展示,根据现有数据统计分析,可有效了解和掌握磷虾生产的行业现状和企业盈亏点,为寻找合适渔场提供研究资料。基于多参数的适宜连续作业磷虾渔场建立可有效识别历年渔场区适宜连续作业的渔区单元和发生时间,为渔场渔情预报和渔场位置探寻提供一种新的识别方法。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磷虾作业渔场渔区格网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年、月、周级别的磷虾稳定渔场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
述的实施例。
[0022]一种基于多参数识别磷虾渔场的方法,将渔场区进行等间距网格划分,依据标准船计算得出标准网具捕捞指数,再计算出多年平均盈亏点的捕捞量阈值,以连续可捕天数大于3天作为初始条件,且符合捕捞量阈值作业点的空间距离位于30海里
×
30海里空间网格所对应的海域作为适宜连续捕捞渔场位置,进一步考虑到时间尺度上,分为周级、月级和年级三种级别的渔场稳定性。具体步骤如下:
[0023](1)采用墨卡托投影方式对高纬度或极地海域进行投影,根据捕捞海域的实际投影情况,对渔场区进行0.2
°
(纬度)
×
0.1
°
(经度)进行等间距网格划分,每一网格对应一个渔区单元,渔获量和海洋环境因子也相应地按照该格网进行数据集归类。其中,如图1所示,网格呈现为扇形网格,每个网格在经度和纬度上呈现等间距。
[0024](2)对不同船只的捕捞网具的捕捞指数进行标准化,将标准化后的捕捞产量作为标准捕捞产量。也就是说,根据标准船的标准网具每网次的网口高度和网口宽度计算出网口滤水面积,结合拖网时间和拖速,得出标准网具捕捞指数,其它船只的捕捞网具的捕捞效率参照标准网具进行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参数识别磷虾渔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墨卡托投影方式对高纬度或极地海域进行投影,将渔场区进行等间距网格划分,每一网格对应一个渔区单元;(2)对不同船只的捕捞网具的捕捞指数进行标准化,将标准化后的捕捞产量作为标准捕捞产量;(3)根据标准捕捞产量计算出盈亏点的捕捞量阈值;(4)以连续捕天数大于3天作为初始条件,且符合作业点的空间距离位于30海里
×
30海里空间网格里,将符合上述多参数定义的海域界定为适宜连续捕捞渔场位置;(5)考虑到时间尺度上,将得到的适宜连续捕捞渔场位置分为周级、月级和年级三种级别的渔场稳定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参数识别磷虾渔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将渔场区按照0.2
°
纬度
×
0.1
°
经度进行等间距网格划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参数识别磷虾渔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根据标准船的标准网具每网次的网口高度和网口宽度计算出网口滤水面积,结合拖网时间和拖速,得出标准网具捕捞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衡李阳苏冰韩海斌相德龙孙煜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