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廊道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616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生境廊道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境廊道的识别方法,包括:根据生境类型和面积进行森林资源斑块化处理,整合生态源地;对野生动物的生态源地进行分析,确定阻力因子,根据阻力因子构建综合阻力面;根据生态源地和综合阻力面计算野生动物在源地间迁徙过各阻力基层面所克服的累积阻力值,识别迁移扩散的生态廊道路径;检测生态廊道路径中的夹点和障碍点,以确定核心区域和走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划分生态源地,以迁移特征选取阻力因子,构建综合阻力面,利用指定方法识别生境廊道、识别生境廊道路径、夹点和障碍点区域,识别廊道宽度,为野生动物生境修复及野生动物保护提供重大意义。供重大意义。供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境廊道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计算机
,特别涉及一种生境廊道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生境是野生动物进行繁衍和生命活动的场所,是物种生存和发展所需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集合。随着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强,日益严重的物种生境破碎化导致物种栖息地适宜生境面积减少、质量下降,影响物种的扩散和迁移,干扰物种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减少物种多样性。
[0003]识别野生动物潜在生境廊道对于保障野生动物种群向内陆扩散、增加基因交流、扩大种群数量、维持和提高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0004]本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受地形和可进入性等因素制约,当前研究多局限于局域尺度的种群动态分析,不能充分体现宏观尺度种群的生存模式,难以对明确大尺度空间的野生动物分布格局和种群过程进行解释,此外,分区保护的管理模式也不利于对典型物种的栖息地完整性及迁移廊道进行有效的整体性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境廊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境廊道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生境类型和面积进行森林资源斑块化处理,整合生态源地;对野生动物的生态源地进行分析,确定阻力因子,根据阻力因子构建综合阻力面;根据生态源地和综合阻力面计算野生动物在源地间迁徙过各阻力基层面所克服的累积阻力值,识别迁移扩散的生态廊道路径;检测生态廊道路径中的夹点和障碍点,以确定核心区域和走廊;识别廊道宽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生境类型和面积进行森林资源斑块化处理,整合生态源地,包括:根据野生动物生存活动适宜生境选择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三种生境类型进行森林资源斑块化处理;选取国道单侧生态源地,根据研究目的结合居民点、道路和河流对源地的影响,筛选细碎斑块、独立斑块,删除临近市区且相隔距离大于等于预设距离的独立斑块,组合相隔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并且适宜野生动物迁徙的细碎斑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野生动物的生态源地进行分析,确定阻力因子,根据阻力因子构建综合阻力面,包括:根据野生动物的种类以及生境调查结果分析确立阻力因子;对阻力因子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将阻力因子中的道路、河流和有蹄类距离作为缓冲区;根据预先存储的研究结果设定阻力因子的分级标准和各级别对应的阻力值;根据生境调查结果生成各阻力因子权重,对阻力因子的阻力面加权叠加,构建综合阻力面,输出各阻力基面栅格数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野生动物的种类以及生境调查结果分析确立阻力因子,包括:根据自然资源状况、人为主导的景观分布情况,通过考察野生动物适宜生境,进行生境调查,根据生境调查结果将土地利用、森林郁闭度、坡度、海拔、道路、河流、居民点和有蹄类距离作为阻力因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阻力因子分级,包括:将阻力因子中的土地利用按照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水体、耕地、建设用地、草本沼泽进行分级;将森林郁闭度按照小于0.2,大于等于0.2小于0.4,大于等于0.4小于0.6,大于等于0.6小于0.8,以及大于等于0.8的部分进行分级;将坡度按照平、缓、斜、陡、急、险以及其他区域进行分级;将海拔按照中、低、丘陵进行分级;将道路按照林间土路、一般硬化路面、主要公路、国道进行分级;将河流按照山涧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勇李伟东刘庚任毅杨秀冬黎勇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